為什麼那些留學生說話都喜歡一半中文一半英文,這樣不累嗎?

時間 2021-06-01 00:14:55

1樓:HDI

留學生一半英文一半中文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因為平常經常講改不過來了,或者是國內沒聽過在國外學到的新詞。第二種就是想體現自己與其他留學生與眾不同或者想要show off的(這裡我只是模仿那些人的講話方式)

最後再來講一下第二種留學生。他們大部分要不就是都是帶著一種人上人的態度看其他中國留學生要不就是想在其他留學生家長面前炫耀。第一種留學生我在學校也見到過,看不起中國留學生,不停的向外中國人貶低中國政治,大部分時間都喜歡跟本地人接觸。

這位同志呢,最後被其他留學生打了兩次然後轉學了。還有一種在其他人面前炫耀的這種他們還是蠻少見的,畢竟不是所有留學生都有家長陪讀。他們最喜歡把乙個很簡單的中文換成比較複雜的英文單詞。

上次有個同學看到另一位家長的衣服很好看就誇 「這件衣服真gorgeous」我就很納悶,好看,漂亮這種詞又不是很難,就算你真的一時想不起來了,你為啥不就說個口語用的beautiful,非要整個gorgeous。 當然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在其他家長面前炫耀自己的詞彙量。

當然還有一種留學生算是例外。就是那些很早就出國了的留學生,他們在中文還沒完全成型的時候又開始學英文。又因為講中文的機會遠不如英文多,導致最後講中文只能一半中文一半英文。

這種問題我們也需要諒解,別人也是實在不知道才用的英文替代的。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想說一下,無論是什麼時候出國的,無論在國內受過的中文教育有多少,作為中中國人不能把自己的文化給忘了,不能在融匯中西的時候把「中」給忘了。

2樓:兜售理想

想到乙個類似的生活經歷。我一些在廣東本地長大的朋友,她們在私下用粵語聊天的時候,有時候會突然蹦出來一句普通話,問原因就是她們不知道應該用粵語怎麼表達,這些往往是寫專有名詞或者網路上新發明的詞彙,她們大多都是在課堂或者網路環境接觸過,所以只知道普通話怎麼說。(感覺這和HK的人說話夾雜英文很類似)

在粵語地區生活的人,面對不常用的詞彙也會不知道怎麼用粵語表達,那麼留學生去到了非漢語環境生活久了,某些詞彙難以用漢語流暢表達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理解了。

3樓:lusical

樓上說的都挺清楚了

主要還是中英轉換意思不能全照顧到,還有習慣突然想到我剛出國的時候

網上看到縮寫腦子最疼了

什麼ikr, smh, btw, rolf, pda, asap其實還是不懂啦

人對不懂的領域牴觸是很正常的

4樓:

裝不裝B我不知道,我祇知道這種表達方式很沒有禮貌。

為甚麼其他語種國家留學的回來就極少這種情況,還不是因為人家覺得你們聽不懂,他們知道對話的前提是得尊重別人。很多英語國家留學回來的,一上來就自顧自地把別人設定成能聽懂,一開口一大串英文詞彙,我遇到好幾個了都。為甚麼別的語種的留學生就能用中文表達出一些很偏門的詞彙就英語國家留學生不行?

利益相關:非英語國家的一留學生

5樓:全村的希望

沒什麼就是習慣。

有的概念,你第一次接觸是什麼樣子,就會一直喜歡這樣表達。專業詞彙就不說了,說點日常的。比如TA,RA,你一定要讓我表達成助教,助研,我就會有吃了%的感覺……

最近基本的比如人名相關的,Lagrange,Bezier,Euler,Poisson……等等……你要說一定要叫拉格朗日,貝塞爾,尤拉,泊松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感覺很怪。

還有我們有個prof. 叫Stephen Lee,你讓我怎麼辦,叫他史蒂芬李麼?

插播一句——如果乙個留學生,願意和你全中文交流他專業相關的東西,或者在學校和科研有關係的日常,一定是很重視你

6樓:

這個叫所謂的『語碼轉換』。很多留學生因為長期不使用漢語,面對不怎麼用的漢語表達時會顯得比較生疏,反而用相關的英語代替會省事些。舉個例子,比如你高中就出國了,在美國大家都說『take classes』(漢語叫『選課』),而你在高中之前並沒有用過『選課』這個詞。

所以你自然就不熟悉『選課』這個在中國選過課的人都會用的漢語用法。這時候你很可能就自然地會說『我take了這門課』。當然我也看過出國較早的留學生跟我說『我了這個門課』這種漢語中錯誤的用法,這顯然是把『take』直接翻譯過來的結果。

另外,我並不同意一些人說英語好了以後自然就會夾帶。我覺得我的英語比99%的留學生都要好,我說話就基本不會出現夾帶英語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出國以後還一直保持著高密度的漢語輸入,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母語。

我說漢語的時候從來都是說『不管怎樣/就算』而不是『anyway/even though』。

另外,在留學生回國以後,隨著他們重新融入在正式場合使用漢語的大環境,這種現象也會減少很多,直至消失。

7樓:KK.akida

我來了中國之後,朋友講英文也講中文的,然後我就有了一種中文和英文混一起的講話方式了,應該就是你講的這個吧。 不累啊,蠻好玩的, 當然了,我喜歡的時候還是全英文,都隨便點吧,講什麼都行,對方聽不懂我們也會試著講中文,或者英文解釋長點。

我還發現中文裡面有一些詞,什麼吧,啊,咯,呀, 我發現好多這些結尾的詞,跟朋友講多了我的英文+中文句子裡面也有時會加上。

8樓:老男柴

拿專業用語說事的歪題了,不好翻譯的和約定俗成的地方用英文我完全贊同。但題主想問的顯然應該是下面這種:

「喂,Vivian,上次那個project的plan你抓緊做好give me 看,對對對,我現在in shanghai,兩天後back beijing,另外叫Fiona組織乙個video conference,我有3個point要講,important!fast!go go go!」

9樓:小開

因為從一開始接觸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學的就是英文的表達方式,同樣一件事,我寫郵件習慣用英文,可以5分鐘內寫完一篇郵件發回去,用中文我要考慮措辭,可能用時更久,這不代表中文不好,很多時候英文表達更直白,比如我是酒店行業,開會如果是中文的老闆,今天有多少退房,多少預定,入住率多少,我肯定說今天有多少due out,多少arrival,occupancy多少個percentage,這個是習慣,和背景相關

10樓:尋千

不累啊,有時候想不到中文可以只直接說英文。這樣可以保持語言的流暢性。你肯定也有過乙個名詞或者動詞中文想不出但用英語瞬間就知道怎麼表達了吧。

11樓:JeeYun Kim

因為有很多詞彙,有的能用中文表達意思,但有時候卻不行。用英語也一樣,有的能用英語表達,有的時候就不行啦。

因為我在中國留學,而且很喜歡跟中國朋友們還有別的外國留學生們打交道,每當一起出去玩或者是去party的時候,兩種語言都用得上,而且很神奇的事情就是兩種語言混在一起說大家都能聽得懂,而且這樣效率更高一點。

12樓:江先生

不累,反而輕鬆。題主玩遊戲吧,知道LOL吧,你和朋友說話溝通,肯定用adc和ap,中單上單 。

不用mid top ,因為ap adc比較順口。

同理,為了不累更輕鬆的表達某些不好翻譯的詞,直接用原文更舒服。

13樓:阮博宇

實際上用正確的方式使用雙語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比如我跟同學出去吃飯,我問他需不需要ding wei,我想說的是訂位,而他理解的是定位,我再解釋一下,溝通的效率就低了。可是如果我說reservation,就不會有歧義了。

類似的例子在學術圈裡更是數不勝數。

至於你說累不累,顯然是不累的,這已經成為一種表達的習慣了。特別是留學生,你讓他們想對應的中文詞彙反而更累。

14樓:岑君婷

化學課Alkane

Alkene

carboxylic acid

methane

NMR之類的

我他媽也不知道中文是什麼

但我知道化學式怎麼寫

性質是什麼

怎麼反應

15樓:

把那個portfolio analysis 發給全組。這叫習慣。

把那個優勢組合分析sent給整個group。 這叫裝逼。

16樓:吳大俊

習慣成自然,裝逼只是次要的,就像有些人一著急就會說出家鄉話一樣。而在外國呆的更久的人已經忘了這個詞語用漢語怎麼講了。反之有些人就是為了裝逼,為了那一點點可笑的虛榮心。

17樓:蟲蟲小rh

比如我想用ICP-MS,

我是說「我要用下ICP-MS」好呢,

還是說「我要用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好呢?

還有在背生物的時候,

我背FAD肯定比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簡單得多。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用英文簡單得多。以上

18樓:

我不是留學生,英語也不棒。經常看美劇英劇或者電影。

和人聊天的時候。常常第一反應是英語。我說了人家聽不懂,不說就會愣在那裡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

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人以為我不愛說話。

其實我的英語反應不像留學生那麼嫻熟,複雜或者帶有專業色彩,都是簡簡單單的口語,但用中文說出來就會彆扭。

比如某些場景我說「W'll see.」換成「看著辦吧」總是不太對勁,語氣就會奇怪。

更不用說可能因為語言背後的文化氛圍不一樣,很多時候用中文不好表達的情感,用英語更容易表達。

19樓:勝源毅

有特色的單詞,翻譯過來會變味或者更複雜

utility:統指電費水費網費...

due:作業截止日期,有時需要上傳

Syllabus:開課前所有課程必備的教學大綱presentation:從課堂上去講話到conference 演講這種詞很多,都是國外常用,但不想解釋背景的詞

20樓:赫連鏡繇

明明這樣最輕鬆。

比如乙個高中生畢業去了國外,他在之前的中文語境下很少會使用「教學大綱」這個詞,而他出國之後直接接觸並熟悉使用的syllabus,他知道每門課開始發那一頁紙就是syllabus。

現在他和人用漢語交流,但是提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你覺得他是直接說syllabus省事,那是絞盡腦汁去想對應的翻譯,或者描述出來省事?

所以在不同語言環境待過的人,不同詞彙是分別通過不同的語言最初構建起來了,直接使用這個最熟悉的詞彙是最省事的,要翻譯統一起來才累。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說話說一半就不說了 對聽者來說,會不會存在一種不尊重或者輕視。

stlinrm 不邀自來,剛好我就是在搜尋這類問題的時候看到你的答案剛好是第乙個答案。看完了你問題下面的所有的答案,我也來發表一下我的感受吧!讓我想搜尋這類問題的是我的乙個同事。在我和他一起共事的時候,就感覺他好像很喜歡說一半的話,給我的感覺就是說了一半之後,剩下的讓我自己去意會,但是我當時的話是想...

為什麼大多數在美留學生都喜歡穿潮牌買奢侈品,而美國大學生卻很少這麼做?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和前女友最後一次見面,被說成穿的和她老爸一樣 一身裡外的armani成衣 從小受腐國得影響,審美蠻偏歐美的,那次見面之前兩個人爭爭吵吵鬧分手,十月一雙方道歉後,準備和好繼續戀愛。我還蠻有儀式感的,那次見面我認真裝扮了乙個多少小時 當人不 值錢 的時候就需要身上的裝飾把價值充起來...

為什麼赴日留學生大部分都選擇打工?

時代變了,現在打工的不是大部分了。朋友在語言學校,做問卷調查,上百人就三四個人打工,更多的是去塾補習功課考大學或者大學院。 就我自己的經歷,首先,打工收入非常可觀,基本平均每天4 5小時,乙個月的收入可以養活自己。剛到日本那會兒,日語幾乎一竅不通,導致了學也學不好,打工也不順。而當你漸漸的熟悉了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