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公尺宣稱的物聯網IoT一直沒有很明確的前景?

時間 2021-06-01 00:15:44

1樓:

首先,就大眾的視角而言,我們日常接觸到最近的IoT落地場景就是智慧型家居,但是智慧型家居的普及率就整體家電市場出貨量而言,無論是全球來看還是中國地區,滲透率都還在個位數的水平,所以大家直接感受就是IoT這塊一直發展不起來。但是如果我們把視角放的更大,從B端更多的行業發展來看,在工業製造、交通運輸物流行業、能源行業、公共事業管理以及農業等領域,IoT的發展和定位相當廣闊

就拿交通行業各類智慧型城市、社群的案例來說,在城市各個街頭的各類攝像頭就模擬於智慧型家居裡智慧型家電終端產品,這些攝像頭想觸角一樣布滿城市角落,同時還可以通過攝像頭裡的聯網模組把這些前端資料上傳到雲上,城市後台系統接入雲平台對前端的裝置收集上來的資訊可以快速儲存和處理反饋,這個對於城市安全、社會治安等公共安全的管理和監控非常重要。隨著這些前端的裝置攝像頭的進步、後台的互動演算法等提公升,前端攝像頭就可以實現對於實時場景事件自動判斷來觸發某些安全防範機制,例如攝像頭自動識別打架鬥毆後觸發報警的機制,這就是簡單的AI+IoT場景

而回到小公尺目前所處的賽道和領域,智慧型家居當前在中國甚至全球的滲透率都處於個位數。就算是美國的智慧型家居發展更多還是在剛需產品端的發力,例如智慧型插座、燈泡和開關、安防攝像頭等,主要由於下面的2個原因:1.

這類產品便宜、單價低;2. 同時這個與美中國人民生活方式相關,都是以大house和別墅為主,面積大、獨門獨棟

但家居智慧型化、物聯網IoT是不可否認的趨勢,這個就和樓上說的在20年之前,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網際網路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以至於到現在大家一刻都離不開手機和網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慧型家居的推動大部分都還是在地產商前裝去推動,很多頭部地產商例如遠洋、綠地、龍湖、金地等在一些高階的樓盤為了增加商品房的吸引力和溢價,已經和很多家電公司、IoT系統整合商合作,在前期精裝房售賣時來引進智慧型家居產品。此外除了室內的IoT,房地產商還在構建智慧型社群,將小區室內和室外打通,每個小區都有望成為乙個小的IoT生態圈

說了那麼多,最後麵給大家附上一張圖,與Mobile端的生態對比,IoT未來發展的生態展望。至於未來IoT生態的統一,這就和之前網際網路手機中安卓、蘋果、微軟等生態系統類似,安卓作為開發生態如何更多借助同盟友商的力量強大自己,而蘋果完全憑藉品牌溢價和影響力在自己封閉的生態內一騎絕塵。小公尺作為封閉的生態,未來完全開放的路徑幾乎不可能,小公尺自己通過生態鏈公司直接生產冰箱、空調和洗衣機,這個與國內家電廠商之間不可調和。

個人認為小公尺只能繼續走封閉路線、利用生態鏈的優勢、強化小公尺自己的品牌,鋪更多的貨、佔更多的坑才有可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優勢。至於統一IoT生態這件事情也可能不會發生,存在幾個寡頭並存可能性更大,就像手機生態一樣,蘋果和安卓都有各自生存空間,畢竟市場足夠大,而IoT的市場更大

2樓:小雲

我的理解是,(1)物聯網,萬物互聯,物和物之間無法突破壁壘。這個壁壘,就是這些產品,這些物,都是不同廠家之間的產品。要想全域性整合,不容易。

除非所有的舊有的產品推倒重來,整合進物聯網模組,加入軟體處理。只有在新的一些智慧型產品裡新增物聯網模組(2)以往的人們需求的電子產品,首先,是確實解決了人們的需求,和痛點,接著就是需要解決的新痛點的產品,經過了長期大量的測試及功能公升級演化,從而確實能切實解決人們生產生活裡的問題,而且能長期持續不斷的解決問題。而這個摸索時間又是長期的,並且是全世界整個產業鏈最終合作的結果。

(3)目前一些的物聯網產品應用,只是從某個角度某個程度上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並沒有做到讓人們非常迫切需要。(4)一些物聯網產品應用,還需要搭配這個應用相關產業鏈條的行業的成熟完善

3樓:滴酒不沾

閉環式特徵是目前物聯網的一大特徵。

因為物聯網產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組織與行業間都沒有統一標準。

這個統一標準需要在形成多個類似於「小公尺閉環」、「華為閉環」且都足夠壯大的時候,才有可能建立起乙個類似於網路協議的標準,最終形成真正的物物互聯。

顯然,目前來說離我們所希望的物聯網世界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4樓:薛嵩

目前和iot所理想的萬物互聯這個概念,其實距離還比較遠。

目前無論是公尺家,還是其他iot產品公司,主要還是通過移動端/音箱進行乙個控制,進行聯動的場景比較少,產品力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說白了資本看好這一塊的前景,大家目前還沒到比拼產品的地步,就是先拿出乙個東西乙個概念來跑馬圈地,這個東西仍然是不好用的,不好用所以不想用,很簡單的邏輯。

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到底是個故事,還是能真正變成我們離不開的優秀產品。

5樓:曾哥

小公尺的物聯網布局主要在Home的場景和應用上,這方面了解的不是太多。在這裡倒是可以從B端的現狀回答這個問題。

照例,我們先說結論:IoT應用在某個行業是否有明確的前景、是否被行業市場接受、是否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讓各方獲利,是行業上下游逐步摸索出來的,所以大部分IoT應用的前景大部分是不明確的。

以NB-IoT為例,它是由各運營商和華為針對物聯網領域中具有「小資料量、低速率、低功耗」特點的應用所提供的低功耗廣域(LPWA)服務,主要用於水電氣抄表、共享單車、智慧型停車、家庭安防、慢病/亞健康管理、移動POS、人員追蹤、危化品/冷鏈監控八大領域,適用於固定監測、固定控制、移動監測、移動控制四大類應用場景。

然而,規劃很勇敢,現實很骨感。從2023年到現在(2023年3月),真正被市場接受應用場景是固定監測場景,其中被行業認可的則是水電煤氣抄表、智慧型煙感兩大類應用。這兩類應用無一不是經過大量的業務測試、小規模業務試點慢慢積累工程經驗和優化迭代後才被產業鏈各方接受。

以筆者所在城市的燃氣表專案為例,集中了電池廠商、晶元廠商、模組廠商、通訊模組廠商、終端廠商、各運營商、應用系統廠商的力量,業主經過約一年半的試點後才明確使用NB-IoT技術,畢竟涉及上百萬量的智慧型表採購。

除了智慧型停車外,上述規劃的八大應用領域,尤其是移動類應用早已不見基於NB-IOT技術產品的蹤影,原因則是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技術不匹配應用場景,有的是沒有可行的商務模式。目前反而是LTE Cat1比較熱門,各大廠商都在移動監測、移動控制兩大場景下探索合適的物聯網應用。

6樓:漫時光

小公尺的物聯網主要還是c端,B G兩個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BG裡面也有很多業務形態,除了個人開發者還有isv ihv等一系列角色

硬體也是有很多態別的,包括coap mqtt lora wifi等,應用各種場景,如果純c端,估計乙個wifi方式就能搞定了

可以了解下阿里雲飛燕平台阿里雲iot studio 阿里雲物聯網應用開發平台

7樓:老電

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物聯網。 並不是說大家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個東西不能互聯。即便有了統一的標準,把這麼多東西連起來了,它也是單向的。

就是說智慧型家居並不智慧型,只是人為去操縱它一下這些智慧型裝置才會動起來。它只是單向了,它並不能雙向互動。

其次就是小公尺說的這個生態鏈。 小公尺投資或者自己生產的這些智慧型硬體產品,到底能不能稱作生態鏈,這個還需要重新再思考一下。

什麼叫做生態? 生態之間的東西應該是有所關聯,互相影響,共同發展的。小公尺所做的這一切,其實是把他們串起來,在內部,他們並不能互相影響,即便你把他的裝置換成友商的或者直接拿掉,對其它裝置的發展也並沒有什麼影響。

8樓:

但物聯網的問題依舊存在,海量的物聯網裝置需求是在那擺著呢,但是沒有行業標準,各自為戰,都在自己的圈子裡燒錢做自己的生態,只能硬撐到物聯網真正爆發的時刻。

隨著 WiFi6 和 5G 的到來,NBIOT 的成熟,相信物聯網真正爆發的時刻不遠了,那些已經布局並在行動的企業,只要撐到了這個時刻,就會活的很好。

繼續補充,2020-03-05:

小公尺不斷布局 AIoT 戰略,加速晶元研發業務發展,大魚半導體應運而生。大魚半導體將專注 AI 和 IoT 晶元與解決方案的研發,抓住物聯網爆發期這一歷史機遇,集中優勢兵力,在物聯網領域贏得更快更好的發展。並且,小公尺松果與平頭哥聯手,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促進和加速 RISC-V 在國內的商業化程序,合作造芯,共創生態。

可見,移動終端行業褪色後的小公尺,將核心關注點放到了物聯網上,未來可期。

2年後再回頭看這個回答,希望不會被打臉。

9樓:yang

有明確的前景,科幻電影中能看到,感測器通過聲音、影象識別出你是誰,想做什麼,目前已經能部分實現,但軟體層面和硬體層面都有缺失,需要時間。

小公尺的智慧型家居硬體不錯,軟體功能太弱,系統推薦用home assistant,用著用著就發現離不開了。

官網的demo截圖

為什麼物聯網卡那麼便宜?

繁華洛景 物聯網卡,是運營商為物流網服務企業提供的用於智慧型終端裝置聯網的,僅面對企業使用者進行批量銷售,廣泛用於共享單車 移動支付 智慧型城市 自動售賣機等領域,不面向個人使用者,所以被運營商查到用在手機上之後就會強制停機。物聯網卡之所以這麼便宜的原因是因為國家大力推廣萬物互聯,有相關的政策折扣和...

為什麼很多科普喜歡宣稱 不用數學就能理解物理 ?

啊啊那 數學處理形式化的邏輯關係,物理研究宇宙的物質存在,二者並沒有繫結。物理離不開數學,不在於闡釋,而在於研究。推導物理定律或許離不開數學,但要說明一條定律是什麼,完全可以純用人話,只不過沒有用數學語言表述方便。此外,兩三百年前的物理學,所涉及的數學已經十分複雜,至少要有微積分和微分方程的基礎,現...

物聯網其實早就有了,為什麼最近這麼火?

千鋒物聯網學院 物聯網最近很火,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以及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大力發展物聯網生態圈,關於物聯網的展會和研討會也多次展開,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具體原因歸於以下幾點 第一國家重視。國家正在提倡發展物聯網,在我們生活中物聯網被運用的也越來越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