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種新思想時,第一態度應當是接受還是懷疑?

時間 2021-05-06 18:11:44

1樓:小姑姑

你也可以沒有態度,你為啥非要對世間萬物都有個態度和判斷呢。

就好比天下萬物各有其道,你為何要在自己的角度上對它們都有判斷呢。他人的思想很奇,你沒見過不理解,那就不理解嘛,他是他你是你嘛。你只管活好自己的,你的人生之路會帶著你走,走著走著也許你就懂了。

這和小時候的教育有關,大人帶著孩子認識世界,總是說這個是益蟲那個是害蟲,其實都是從人的利益出發的,對於世界萬物都是乙個環節,只要客觀的認識就好,前者長大後,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思想或生活方式品頭論足,一定要理解,如不懂就否定,後者就寬廣的多,即不必非要接受,也不必懷疑,你說的對,都不了解懷疑什麼批判什麼。

這是一種你和世界的關係,1.你只是萬物中的乙個,2.世界裡有你和萬物,這是大眾很普遍的。其他答案裡有個網友說這是世界觀的問題,說的對

我的回答並沒有跑題,我只是給你另乙個角度的思路,另一種處世處事的態度,也許在這種態度下,你的糾結引刃而解。

2樓:魯莽開局

接觸過很多實際生活中還都很不錯的人(跟人成就方面)發現他們都有乙個共同點,發現新的東西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去了解它,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而且我指的的了解不是用自身原有的經驗或者知識去判斷,是不斷汲取所接觸事物的相關資訊以及知識而後做出判斷。

而覺大多數人,在接觸新的思想是第一反應是根據自身以往的經驗和認識去判斷,基本上得出的結論都是否定。本來就是新的都西你用原有的東西去套,其實在潛意識裡面已經是在否定它了。

所以呢,一般人很難做到新思想第一態度去接受,思維慣性的影響太大了。

3樓:文識天

對新思想試圖接受,對舊思想懷疑。

人有厚古薄今思維。

對新生的充滿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對形成成見的充滿敬畏感。

固步自封就是這麼來的。

新思想再傻,也可能包含著一種新方向,如果你抓住並發揚光大,你就是乙個思想體系的開山祖師。

4樓:我叫哇吖吖

懷疑。如果那種思想在你的知識層面中確實是正確的,那麼經過各種試驗或者推導的你總歸會最終確定它是正確的。所以優先懷疑,有利無弊。

5樓:金奕成

個體往往覺得自己有的選。所以表面接受,以保證有機會後續內在懷疑。

當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切的準繩都是個體自身。完善的體系才是最優解,而不是樣樣最強的體系才最好,那只會在不協調中崩潰,因為系統無法定性誰是槍頭,畢竟連根槍桿都沒有。

6樓:林覲心

題主你想迂了。。。只有接受懷疑兩個選項嗎?

你真正能做主的選擇是:

1,研究

2,不研究

只拿接受懷疑來當選項,是因為人的大腦已經懶到習慣自動選擇2,然後隨便給貼個對錯標籤讓自己安心了事兒,之後可以拿來就用,不費腦子

畢竟,要求自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比較累嘛,可以理解

7樓:三體-遠征

不能完全相信或者完全懷疑,前者沒有主見,後者固步自封。

正確的做法是先用完全開放的態度去理解這種新思想,然後再半信半疑地對這種思想的正確性進行判斷

8樓:MPPT人偶心遊

你好,我認為面對新思想的態度不只是二選一,而是求同尊異。接受自己能接受的部分,不接受的部分選擇尊重和中庸的態度,這樣更有利於去擴充套件我們的「世界」。

9樓:李澤健覆蓋論

為啥要接受或者懷疑呢?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人們如何看待世界,即世界觀的問題,涉及道如何評價新思想的問題。

你看看下面這篇文章:

10樓:不器

態度不是2選一,要我說,是先試圖理解,後批判。

開始就談接受或者拒絕、相信或者懷疑都不對,這二者都要建立在認知基礎之上,所以需要理解其「是什麼」,但是一旦有「是什麼」這一問題你必須明白為什麼。就是這個新思想「為什麼值得你去理解?」,你去了解這一思想可能是出於這種思想可能推翻自己固有的、可能錯誤的觀點去的嗎?

更深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每一種思想都可能帶給人啟發和深思。所以我們需要從中發現新問題、新解決方案……

有了「是什麼」「為什麼」接下來才是「怎麼做」。我們批判其實只是我們的方法。不代表目的和理論本身,而類似於工具。

就拿王陽明格竹來說,王陽明從理學中學來了「格物致知」,對此先接受了這一理論。然後盯著竹子看來幾天,最終頭昏腦脹的回去了。

盯著竹子看這一方法是沒有領會「格物致知」精髓的。我會先理解並且做出假設,格竹子是要我們從竹子中抽離出形上學道理。然後我們可以把竹子砍下來,發現竹子有切口之後很尖銳,不易折斷,我們是否可以做陷阱的竹刺?

然後我發現竹子是一節節的,伴有清香,我們是否可以做容器,也可以做竹筒飯。然後竹子本身堅韌有彈性我們是否可以編竹筐?

我們套用不同的認知框架可以解讀出不同性質,同樣理解理論也可能走向不同方向,如果沒有乙個標準的真意對照,我們所有認知都是建立在經驗歸納假設之上的,在經歷實驗、驗證、證明或證偽。

接受和質疑都需要依據,本身要符合邏輯並且提供一定可驗證性。這是從波普爾在科學哲學中抽離的科學方法。不過我們有了新理論方法都是需要先提出新假設,而這種理論一定需要一定優越性才可能替代原有理論……

思想超前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不知道超前是什麼樣的體驗,我只能看到那些超前的人。思想上的超前是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他們可能自己沒有辦法達到他們的需求,所以要別人幫助他們完成,但是別人會不理解。這個就是一種痛苦,在佛教裡面稱為欲。可是人類是建立在慾望上發展而來的。沒有欲,就不會有現在的文明。應該說,我做的最近4個企業的老闆都挺折騰...

窮而有態度是一種什麼體驗。?

已登出 1,窮不走親,人窮別走親,馬瘦別走兵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且看席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窮的時候少去走親戚串門,少去別人拜訪,別人會自然有心理負擔,以為你要找他借錢,或是辦事一類,容易被人看不起,遭受白眼。就算你帶了自認為貴重的禮品上門,別人也未必看得上...

為什麼感覺自己有兩種思想 一種很善良 一種很狠毒

A Message 你說的很善良的那種思想是我們的 one conciousness 本身,很 狠毒 的思想是我們在 物理世界 裡形成的 ego 在 面對外在攻擊 是時,用來保護自己的的,到最後內化為一種 思維習慣 當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這種思維習慣就會跳出來,但若是在我們的 同乙個意識 世間所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