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奮鬥了26年的北斗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1歲?

時間 2021-05-06 13:22:07

1樓:

還是太高了一點。

乙個全新領域大部分是年輕人是很正常的事,NASA能大膽吹的事情,中國航天人吹怎麼就成了負面宣傳……?

希望團隊裡挑大樑的也都是年輕人。

2樓:中國南八萬

應該跟華為乙個道理吧:35歲以前好忽悠,一紙《奮鬥者協議》能把自己感動哭。乾到35幹不動了也不信畫的大餅了,就直接推倒社會上發揮餘熱嘛。。反正中國海量特產理工男奮鬥比。

真正的資本家,只信奉三連:能幹幹。不能乾滾。你不幹有的是人搶著幹。

你是不是有什麼錯覺認為你幹這活沒人能幹?中國缺什麼也不會缺20郎當歲的奮鬥比。人家奮鬥比能一天幹20小時,你能麼?

這話說完了,你還好意思加工資麼?

滾幾撥,這平均年齡就下來了。

3樓:伏龍

以己度人,人家北斗的意思,是說我們的團隊在擴建,因為體制原因,更傾向於招應屆,所以現在團隊年輕化,有幹勁,年輕人挑大樑,未來的棟樑,人才流不流失,要看這些年業務發展是否壯大,難道流失20年,北斗建成了?人才就流失是到國內,也是好事情,以後航天也會吸納私企,只要能培養人才,還在中國大地上,難道不是好事?所謂有平台,才走鍛鍊,有業務,才會發展,nasa這麼多年人才培養,才又spaceX借東風,只要航天專業人才不斷培養出來,就有春天。

4樓:

本人93年,就在北京某航天所上班。說白了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北京戶口。幹完合同期就走,外面掙的是裡面的兩三倍,在裡面天天加班,只有個一二十塊的餐補,為啥不去外頭加班。

這個月藉口說疫情原因,週六正常上班,終於從885光明正大的成了886,那就把五天的工作勻一勻吧,也沒見疫情期間放幾天假。乙個型號幹五六七八年,型號剛開始的團隊和結束時候團隊裡面的人能換乙個遍,幹一批走一批,根本留不住人

5樓:從白走到黑

我們國家搞航天的國企有兩家,一是航天科技,一是航天科工,通俗地講,前者送人上天,後者送人上西天。

航天科技下面比較熱門的是

一、五院,一院搞火箭,五院搞衛星。

北斗團隊在五院。

五院近幾年的招聘條件越來越高,百分百碩士起步,一些好的部門甚至都只招博士了。碩士畢業想去五院必須是同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去年秋招時我和周圍的幾個小夥伴或許都太菜,基本上都沒進入面試。

乙個北京籍碩士師兄好不容易拿到了五院的offer,最終因為部門博士太多自己上公升空間有限還是選擇了二院。

所以能進入北斗團隊或說五院的要麼是二十五六歲碩士大佬,要麼是二十七八歲博士。

第乙份工作合同一般是五年,正好在31歲左右。說明大多數工作到第乙份合同結束的,都不繼續留在團隊了。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近年來隨著民營商業航天的崛起,跳槽、挖牆腳事件也多次見諸網路。

中學時代以為航空航天團隊平均年齡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等進入了這個領域才明白,這是一件多麼讓人無奈的事。

希望國家提供相關從業者的待遇,不能總拿情懷當飯吃吧。

6樓:

國內:成立時間較短企業,平均年齡高了,沒有活力,創新不足遲早要完。

成立時間較短企業,平均年齡低了,純靠人口紅利,剝削,遲早要完。

成立時間較久的企業,平均年齡高了,跟不上潮流,沒有新鮮血液遲早要完。

成立時間較久的企業,平均年齡低了,不顧老員工死活,沒有社會擔當,遲早要完。

國外:成立時間較短企業,平均年齡高了,員工技術成熟,有利於企業發展。

成立時間較短企業,平均年齡低了,新興產業,國外科技永遠走在前列。

成立時間較久的企業,平均年齡高了,技術龍頭企業,擁有大量領軍人物。

成立時間較久的企業,平均年齡低了,企業進入了擴張期,效益好,年輕人紛紛湧入。

7樓:

因為這行業不賺錢,流動性大。

在國內搞科研,成功了萬人敬仰國家照顧;失敗了你就什麼都不是。不過北京上海戶口落實和工作經歷也可以讓你轉行找乙份好工作。

8樓:不愛下雨天

本來是路人,來圍觀大神的觀點。

但是看到有的回答下面在爭論到底是團隊平均年齡大是人才斷層,還是團隊平均年齡小是青黃不接,著實把我搞笑了,這有啥可爭論的,這不就是乙個簡單的算數題嗎?

平均數=資料之和/資料個數

在這裡:

資料之和等於:研發團隊年齡之和

資料個數等於:研發團隊成員數量

什麼情況下會導致平均數下降呢?

①年齡之和下降

導致年齡之和下降的原因是總人數減少或者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年輕人比重增加。但是這兩種對於北斗不斷壯大的研發團隊來說都不存在。即現實中研發團隊的年齡之和是不斷增加的。

②成員數量增加

所以北斗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小的原因只有這乙個:團隊不斷壯大,大量新鮮血液不斷被補充進來。

80歲的老師傅和50歲的徒弟一起平均年齡有65歲,但是再加上30歲的徒孫平均年齡就只有53歲了。如果80歲的老師傅帶兩個50歲的徒弟,50歲的徒弟再倆30歲的徒弟,30歲的徒弟帶倆20歲的實習生,這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就只有30歲了。

所以,北斗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高不就是研發團隊不斷壯大導致的必然結果嗎?

9樓:嘿·三妞

很明顯的說明了體制內留不住人才,瘋狂壓榨,他們只能另尋出路..拿完戶口或其他福利年限,也算貢獻完自己.也算等價吧,就好追求幸福生活了

10樓:xinghenlpf

說明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近期擴充套件的快,招的新人多。

2,離職率太高,幹不了幾年都走了。

考慮到這麼高科技的行業咋不咋也要研究生畢業吧,然後畢業後就25歲了。也就是說平均在職時間不超過6年。比一般私企還是要高一些的。

11樓:

很正常,裡面宣傳的人裡面有我的老師,我個人勉強算是直接參與了北斗三號的建設吧。

北斗建設的團隊,一般來說,各分系統任總師級別的人年齡在45到55歲之間吧,佔總人數的1%左右,然後再往下就是35到45歲之間的人任部分子系統的主任設計師級別的,佔總人數的10%左右,剩下就是24到35歲的之間的一線研究及開發人員(年齡比重最大的應該是30左右),學歷從大專到博士都有吧,工作的性質也大不相同,從設計論證到開發實現再到測試驗證,這部分人佔90%左右。總的年齡算下來差不多了。

12樓:

我想到了我的前東家。

當時入職,HR說:我司員工平均年齡27(大概是這個值),是乙個非常朝氣蓬勃的團隊。

後來我離職很久才明白,為什麼平均年齡這麼低——因為我離職的時候才25歲,工作滿三年,當時的我已經是該領域的絕對骨幹工程師。

跟我同一屆入職的,印象裡是150號人,我走的時候貌似還剩三分之一。

所以,團隊平均年齡低,不見得是好事,這說明人才流失率高,崗位沒有吸引力,很多經驗、knowhow可能都沒有得到傳承。

真心希望中國的航天事業、高科技軍工領域,能夠留下足夠多的人才。

13樓:

不要提這種目的明確想要表揚的問題,須不知長征5號幾連炸也是被同樣的表揚捧殺了嗎?跟space x比,中國航天還有太遠的路要走了!

14樓:我有乙個小豬

團隊肯定以碩博為主,這個群體如果剛畢業,按理說均值就應該在26歲左右。但是均值是31,也就是平均大概待了五年。但是肯定有些大boss,拉高平均水平,所以平均按理說不到五年。

所以基本可以確定人員流失較為嚴重。

航天團隊待遇都比較一般,北京房價大家也知道。。。有一大批人都是為了戶口去的,過了違約期就走了。為了理想的,幾年發現在北京難以生存也就跑路了。

碩博畢業歲數都不小了,基本就要面臨結婚生子,待遇不高壓力很大。

建議航天院所都搬到雄安新區去,按理說就能留住人。記得前些年看校招,航天幾院忘了,博士年薪大概二三十萬,在雄安新區養家餬口應該可以,如果在北京還是碼農經濟壓力小些。

15樓:Thunderboy

人力資源的表示,流動性大的隊伍才會這樣。

你科研不待個5-10年能出來結果?

主力軍應該是這幫人才對。

28歲畢業,至少應該在35-40歲吧。

如果只有31歲,說白了都是新兵,流動率大唄

16樓:

北斗是航天科技的,我這邊是航天kg

航天這待遇,算個賬。

全是985 211 碩士博士,給北京戶口。

航天:程式設計師,入職後低的15萬,高的20萬。

網際網路大廠:校招25-30萬不等,1-3年工作經驗30萬+。

戶口違約金20萬,我們這裡半年就下來了。

問:如何利益最大化?

結論就是戶口一到就走,早走早賺,哪怕是借現金貸也要把那20萬交了。

這就是現狀。

17樓:

平均年齡31歲,碩士一般25能畢業,本科22,30萬人團隊起碼一半是本科

那麼大多數人年齡在24-38,是正常的對吧38歲的人,他們大學是哪年開始上的呢,18歲也就是20年前,2023年

大學什麼時候擴招的呢,2023年

18樓:時代之

不抖機靈。從統計上,就兩個可能:

第一,創始初期人數少,後期新人呈現指數型擴張。

第二,團隊流失率太高,只能不停用新人補血。

或者以上兼而有之。

19樓:可可愛愛大熊貓

這是好事情

年輕,意味著中國航天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也說明了中國在航天方面的培養是下了大功夫的。

說人員流動的,怕不是IQ太低,難道中國航天就北斗這乙個專案?

20樓:Wanderer

一方面確實說明人員流動性大,乙個主要原因是待遇問題。航天口待遇肯定不比網際網路,金融,但是近幾年待遇有所提公升,提公升以後也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團隊年輕人很多,後繼有人。不過畢竟不可能人人當型號總師,這麼多年輕人總是要有篩選和淘汰的,人各有志,只有願意做航天事業的才會留下來。

21樓:鵬鵬

不光是北斗,中國國家級科研團隊普遍都很年輕。

這和美國俄羅斯等一批五六十歲大叔老頭形成鮮明對比。

主要是中國在90年代後開始大規模投入大科研專案,往後人才就沒斷過,源源不斷有新畢業年輕大學生進來補充隊伍。因為專案一直持續,人員老中青持續不斷,平均下來比較年輕。

北斗工程規模是逐漸擴大的,從中國到亞太再到全球,其人數也是擴大的。老專家帶幾個年輕徒弟。如果算上工作調動與辭職等正常人員流動,平均下來年輕化是正常現象。

美俄科研團隊(如美國NASA)很多歲數大,是因為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了俄羅斯沒錢投入,美國懈怠了國會削減投入,沒錢沒專案就吸引不了年輕人,老一批人繼續幹,青黃不接。

22樓:Sudo

有的人年薪百萬剛剛能換個北京戶口。

有的人年薪十二萬不到就有了北京戶口。

求錢的覺得求編制的傻,求編制的覺得求錢的傻誰比誰可憐?誰比誰傻?誰比誰精?

能在這專業學出來的不排除有傻的但也別把所有人都當傻子。

匿名題主心裡有判斷就別出來跳了,2023年還玩這個也太無聊了。

在乙個死氣沉沉的班組奮鬥了一年,幹了好多領導該幹卻讓我幹的活。年底了,領導許諾的榮譽沒有給我,怎辦?

李有財 這個真沒法子了,電視上那些突然發現你的領導根本不存在,人都是這樣的。如果實在要想有個什麼法子的話,以後要表現就跨級表現,別向你的直接上級表現,一是因為他根本提拔不了你,你上來了他幹什麼,二是他根本不想提拔你,你走了誰幹活?功勞給你了他怎麼辦?向上級的上級表現,因為上級的上級平時不會注意你,只...

如何評價北斗神拳的拉奧?

薛康 項羽。以霸制天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屠城坑降。幾無人敢正面相抗衡。然而總有自己內心脆弱的一面,沒在鴻門宴殺了劉邦。終導致自己倒在那個人面前。生涯一片無悔。 還以為要實名 乙個身高長相前後都會有變化的神奇男人,他的霸道,他的胸懷,他的大愛,都完美蓋過了主角拳四郎。如果托奇是個招式華麗敦厚仁慈的武...

如何評價2023年10月26號凌晨進行的西班牙國家德比?

安胖子選擇的戰術很對,皇馬運氣不錯,巴薩踢的比過去幾年差不少。現場大開大合的防守反擊的比賽,其實也挺好看。切爾西和皇馬在對陣強隊時候,都這麼踢,快速反擊的時候,那種迅速的推進也很有看頭 畢竟足球的發展趨勢,一定要建立在進攻上面。沒有進球就沒有意思了。 千里東風 有效控制力的急速退步,讓巴薩失去了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