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要不要搞理論?

時間 2021-05-06 08:04:52

1樓:

個人的理解,建築理論更像是一群老師傅做完了很多專案以後開始給年輕人畫乙個大餅。而建築理論的晦澀難懂就是話語共同體的不一致啊。

最近有在做翻譯練習,舉個簡單的例子。

可以看看英文原文部分,比如crystalization本意就是結晶化,這裡可能就是老外想裝個逼寫的「形成的結果」,還有be wrought by 這裡wrought指的是鍛造(鋼鐵),老外也還是想文鄒鄒地把由什麼什麼產生表達成由什麼什麼材質鍛造成。(這種表達也更加工藝化、建築學?)

但這句話在我們這種建築平民眼裡應該翻譯成這樣:

作為乙個一窮二白的年輕人,我想聽人話,我想解決問題,那麼建築理論其實,看看就行了。都0202了如果真的想要看到浪漫的詩意,看個電影不比啃這些有用的多嗎。

2樓:

讀了很多了理論之後,你會發現,你要做的不是找到可用的理論,甚至不是讀懂那些你喜歡的建築背後的理論,而是建立自己的理論。這聽起來很誇張,但開始設計你就會發現乙個問題,你無法用別人的方法來超越別人。

3樓:姬騰飛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只要有一套設計手法,不問建築理論照樣設計房子。其實,手法和理論是不矛盾的,所謂手法本身已是某種理論的外顯現象,是一種有規律的法則,應用某些手法已反映了是不自覺地應用某種理論。如果我們能把不自覺地應用某些理論變為自覺的行動,變為一種既有思想性又有文化意義的創作過程,這豈不是更好麼?劉先覺

4樓:

建築理論是啥?

所謂老前輩在做設計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的邏輯,理論就是這些邏輯的語言表述。

需不需要理論?

建築形而上的學科,可以不需要,不過覺得理論無用的人會拿規範當寶典,規範是不是理論?其實規範就是保證在現今條件下建築安全的理論研究。

所以覺得理論無用的人,也有自己的理論。

需不需要學理論?

有沒有必要知道別人的設計的背後人在想什麼呢?學設計的人是有必要的,可能是對於甲方妥協,可能是結構思考,可能是人文關懷,要看的就是其背後的邏輯自洽。對於形成自身的邏輯自洽很有幫助。

這種問題和哲學有沒有用乙個理,哲學這東西壓根就不是用的。

5樓:chis張一來

乙個月後大四狗來刷存在感(然而這跟我專業沒有一毛錢關係)

覺得就好像ui設計樣,建築本身要是就自己蓋一間茅草屋,也得有最基本的常識,面南朝北?還是有相關的本地習俗,其實這些類似嘗試的東西,其實都需要注意到的吧,畢竟有些東西是前任乃至幾百年上千年總結來的經驗,可能直接拋棄常規的包袱,開始創新是件好事,可是沒有一定的基本素養的話,個人認為設計跟現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為因地制宜,習慣風俗,氣候環境都是需要注意的,我可不認為長城是隨便一蓋就能擋異族那麼久的。以上。

6樓:刺青SH

作為乙個未知院校出身的人,對於理論的的東西往往都是薄弱的。

對於這樣的薄弱,到後期工作一段時間內(大約會在3-5年間)會有一段懷疑人生的感覺(我這幾年都畫了什麼鬼?)。可能你會感覺到,總是會輸給同濟東南與清華的人(必然??

),總是覺得缺少點什麼,總是懷疑是不是別人已經贏得了什麼高度?後來慢慢想到的一些東西在否定與再否定的案子(很一般的公建)上,其實蠻多理論界的看法已經走過的這樣的路了(臥槽,我想的那個設計可以和英國風景園林的起源掛上勾!)。

然而,這又如何?滿足了點自己探索的慾望?還是求真?

我覺得就是應該去做,雖然目前只是在做乙個小螺絲釘做的事情,理論毫無邏輯性可言,學習一下,知識體系提高,去擴張下眼界,能在東京的表參道安藤的小理髮樓前坐著玩手機看混凝土光線的變化,東京人的理髮小哥跟看小赤佬一樣看著你卻馬上紅著臉跑了另外乙個旋轉樓梯。

心疼有時候自己乙個人神經病的理論世界。

7樓:keviton ling

當你要設計,你的理論沒有你的甲方有用。當你裝逼,你的理論必定比你的甲方有用。當然你是想設計還是想裝逼,需要你自己選擇。選擇好了就往下義無反顧的幹。

8樓:

我覺得是不是應該首先明確一下「理論」的概念?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的話,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那麼具體到建築理論,大約可以限定為「人們在建築實踐中概括出來的,與建築有關的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

另外,我還得提到另外乙個詞,「理念」,這個詞被解釋為信念或者思想、觀念。

我覺得你所提到的那些明星建築師為自己的作品所提出的那一套概念體系,大部分應該僅僅能夠歸為理念,而非理論。它們往往不夠系統,邏輯上不夠強壯,也缺少實證性,甚至有時候僅僅是一些支離破碎的見解;甚至,多少懷著一點同行相輕的態度,我覺得這些所謂的理論有不少你都不必去嚴肅看待,建築不但是技術或者藝術,同時也是利益與權力。自我營銷也是建築師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再說下去就變成背後說人壞話了,我乙個無名之輩就不多做這種遭人厭煩的事情了

但是我覺得任何乙個明星建築師個體所提出的理念,就算這些理念確實是他多年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建築發展的一種思考,你也需要去考慮它們是否適合自己,或許多了解一些別人的理念,然後在實踐與借鑑中構建起自己的理念會是更可行的道路。

而「建築理論」這個詞,我覺得還是留給建築概念體系中那些更加明確,更加客觀,更加系統,也更久經考驗的部分比較好。這樣說可能會讓人誤解,以為我所謂的建築理論僅僅指那些具體而微的東西,比如某個節點怎麼做能夠更好的實現功能之類的;不是這樣的,我覺得理論不僅包含具象的事實結論,也包含對事實的抽象,甚至有時候某些抽象的模型適用範圍會更廣泛一些。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這裡所謂的「理論」,應當是比靈感和天賦更加具體而且堅固的東西,是能夠在不同理念的設計中通行的正規化,如果你想要做乙個負責任的建築師的話,我覺得這樣的理論還是要去搞的對吧。

另外,建築師首先還是當好技術工人。如果技術工都當不好,卻追求藝術家或者思想家的成就,固然有可能有所成,但犧牲了他人的便利求得自己的成功,總歸是不太好的。

9樓:南蕭亭

這個問題恐怕在中國的建築學專業每代人都會問。但把思維的邏輯理清一些,好多似是而非的疑問是不難解答的。

1.不是理論讀越多設計做得越好。如果出於這個目的讀理論,也有用,但作用不是那麼簡單的。

2.做設計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很多判斷的過程,而判斷是以自己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為基礎,受一定的判斷標準指導的。也許你會覺得你的判斷過程沒受理論影響,但實際上卻有意無意受了本能的、未經思辯的,甚至過時的理論指導。

對建築學知識體系認識越清晰,做出判斷也就越自信。

3.理論是來解決問題的,但中國教育下的大多數學生的問題是找不到問題所在,希望理論為你灌輸乙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如果是這樣想的,建議沒必要學理論。

先實踐個幾年,問題變得清晰明確了再回過頭來學習理論,收穫會事半功倍。如果實踐多年後越發提不出問題,那理論對你肯定是沒有用的了。

4.回覆中有人提到國內撐門面的理論「越學腦子越亂」,我認為被這種偽理論迷惑的主要原因批判思維能力不強,而理論的學習正是為了彌補這一點。偽理論因為缺乏靠譜的批判思維訓練,邏輯水平停留在相對原始的經驗表述水平,甚至靠硬拗邏輯把人繞暈來體現高深。

面對這些,不學習理論,不增強批判思維能力,無以反駁之。

5.需要注意的是,建築理論本身不是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給你建立乙個思考相關建築問題的平台,你可以借助這個平台,自己思考,自己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6.更加重要的是,建築理論未必能夠直接指導你的實踐。用不適當的方法學習理論,就會覺得這麼做也不對,那麼做也不對,把自己逼得寸步難行也是有可能的。

讀理論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任何理論都只是給你開啟乙個思考的角度,給你開啟一扇門,而不是關上。

10樓:ran cheng

請注意建築界所謂的理論是什麼?

建築理論是設計者「個人」的設計總結(當然也包含用來說服別人的手段)。建築」理論「這個詞本身就很曖昧,很難得到廣泛的認同。

要不要學習理論哪?

需要,太重要了,學習建築理論實際上是在學習看待建築的視角和方法。可以幫助你理解已有建築的形成與其設計者思考的關係。但是如果把建築理論當做科學界的規律或者定理之類的來研究,那真的是研究到坑里去了。

那設計好建築要不要學習理論哪?

個人以為這兩者完全不相干。沒有乙個人能夠靠學習理論做好建築,建築界的理論大牛也往往被稱為建築批評家而不是什麼建築理論家。建築理論是對已有建築的總結;而建築設計是在追求建築的未知,尋求新的建築可能性。

建築設計需要的是什麼?天分,僅此而已(勤奮就不說了,勤奮的人常有)

11樓:犄角

還是那句話,先建立體系。

書要讀,但不是亂讀。

等把建築相關的脈絡理清之後,你就知道那些書分別在講什麼,哪些是你要看的,哪些是不用看的。

大師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而且相互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先弄清楚這些再去解讀大師,就會更容易讀懂。

在這個前提下再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果你這樣讀的話,你就不會覺得理論無用了。

說實際一點,你知道大師用過什麼樣的手法,做過什麼樣的巧妙處理,也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可能在某次設計時,你靈光一閃做的一扇窗,或者乙個排水,乙個入口的引導,乙個轉角的處理,都可能成為你建築的亮點。

讀過理論以後再做設計,你可能從設計時就有了想法,這個設計為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通過什麼樣的手段(材料?結構?空間?

)可以解決,在這個理念之下再去做建築。而不是排完功能建完模型,做文字的時候硬著頭皮,生搬硬扯個理念上去。

建築有兩種,一種是生活中的建築,用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種是大師的建築,可能並不好用,造價還很昂貴,但意義重大。所以用你從大師那裡學到的手法和想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好,而不要追求太炫酷的外形太複雜的結構。

不要盲目崇拜大師,尤其是現在國內外那些濃濃商業氣息的大師。

利益相關,本科畢業學點皮毛,排得功能建得模型,在建築院混的很自在,畫過的房子有的已經建成,卻始終不明白建築到底是什麼。於是果斷辭職讀研,聽了一些課讀了一些書,從此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女生要不要從事建築行業?

保標招標 一般來說女孩子的體力卻是不如男生好。所以一般專案都是靠熬夜畫出來的。自己不喜歡做方案,施工圖又累那就轉型做造價吧。造價和土木其實是連在一起的。就算你做造價土木結構方面也是要學習一點的。要不然沒辦法做。你也知道建築學學的比較廣。各個專業都要了解一下。但是不用了解那麼深入。但是工管建築不一樣。...

37歲了,要不要再次去日本搞IT

凜焼餅 我覺得有乙個問題不得不仔細考慮,就是家裡人的問題。父母不懂日語,沒有工作。在乙個陌生的國家天天在家裡啥都不幹,要我準瘋。這種心理狀態最終會傳染給你這個唯一可以接觸的親人,會導致你的日子也像度日如年,天天回家受氣。如果你結婚了,那就是你的老婆受罪了。不要去聽父母的意見覺得什麼 我覺得國外很好的...

大三建築學要不要轉行?

舟晚夢星辰 本人也是建築大三,我感覺還是根據自己以後就業取向來決定要不要轉吧,如果因為情懷繼續留著,如果因為掙錢的話,這行工資也確實比其他專業畢業的要好,但也更辛苦。但終究來說不如創業者。 花王消消樂 建議轉行。我現在一級註冊建築師通過了,公司做epc,被安排在工地搞施工服務。賊難受。建築 規劃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