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沒有什麼冷門知識?

時間 2021-05-06 05:05:24

1樓:藝旅文化

元宵節:一位湖北女神的忌日。

熱鬧的元宵節,總會發生點故事:

《西遊記》裡師徒「金平府元夜觀燈」,結果唐僧到了靈山腳下又被妖怪抓走;《水滸傳》中李逵不滿宋江私會李師師,結果和燕青等人把汴梁城鬧得個天翻地覆……

而在2023年前的湖北,人們習慣於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祭拜一位女神——這個風俗,和其他習俗整合在一起,在唐朝時形成了乙個全民狂歡的法定節日——元宵節。

今天湖北的一些地區,還保留著古老的「迎紫姑」活動。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夜晚,人們用布頭或稻草等做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並在茅廁、豬圈及廚房旁迎接她,以祈求一年風調雨順。

元宵節居然是紫姑的忌日!那麼,這位紫姑是何許人也?

南朝劉敬叔《異苑》載:

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雲:「子胥不在(雲是其婿),曹夫人已行(雲是其姑),小姑可出。」於廁邊貨豬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

紫姑,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婢妾,受正妻的妒忌和排擠(據說常被正妻「發配」去清掃茅廁),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鬱鬱而終。後來人們漸漸將其奉為廁神,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殷勤祭祀,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蠶桑豐產。

關於這位湖北女神,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洞覽》裡說她是帝嚳之女,而更多的說法則指向另乙個更有名的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曾與劉邦的原配呂后爭寵。劉邦死後,呂后大權獨攬,她命人將戚夫人的雙手雙腳砍去,眼挖瞎、耳薰聾,喉嚨毒啞、頭髮剃光,做成「人彘」,丟進廁所,孤獨而無助地在絕望中死去……

待到呂后故去、漢文帝即位之後,呂后的「暴虐」被大臣們揭發出來,同時,大家想起了命運悽慘的戚夫人,開始歲時致祭。

其實,不管是帝嚳之女、戚夫人,還是大戶人家的婢妾,在紫姑的身上都藏著諸多傳統文化的元素,「迎紫姑」的背後,是人們對歷史的記憶與對文化的傳承。而這一習俗,早在2023年前,就已經盛行在湖北大地了。

成書於南朝梁中期的《荊楚歲時記》裡,記載了當時湖北一帶的歲時民俗。荊楚,主要指今天的湖北地區,《荊楚歲時記》,便是2023年前的湖北民俗大全。

《荊楚歲時記》雲: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祀門戶。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

2023年前的正月十五,湖北人會在傍晚迎紫姑,並祈求蠶桑豐產。後來,這一習俗從湖北傳播到全國各地,明清時期,人們在家中拜紫姑,除了祈求蠶桑豐產,還希望紫姑娘娘保佑自己,有乙個美滿的姻緣。

2023年前的湖北地區位於首都建康(今南京)的上游,因此,湖北地區對於整個南朝的政治有極大的影響。而湖北地區的習俗也隨之傳播到了整個南朝,以至於全國各地。

今天的那些傳統節日習俗,很多都可以在《荊楚歲時記》中找到源頭,比如三月三日上巳節的「曲水流觴」之會,比如四月初八的浴佛法會,比如五月初五端午節的龍舟競渡……

2023年前湖北地區的風俗習慣,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當時的這些習俗,因為《荊楚歲時記》的作者——湖北人宗懍,得以儲存下來——包括正月十五元宵節「迎紫姑」以求蠶桑豐產的美好願望。

2樓:儒家清明

說起元宵節,就想起這句詩

多浪漫的意境啊

但聯絡後面的詩,又是多麼的令人傷感

3樓:鹽選科普

在古代,元宵節表面上是燈節,實際上卻是個情人節。

好好的元宵節,怎麼變成了情人節呢?

這章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節日話題——

元宵節的歷史

關於元宵節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人們的說法有很多,但追根溯源,都和一樣東西有關——

燈這東西,除了用來照明,還有其他用途。而且這些用途都跟元宵節的誕生有點關係。

傳說一:慶祝

話說漢高祖劉邦去世後,他老婆呂后成了朝廷的扛把子。

後來呂后也掛了,其他呂家人就趁機搞事情,想要上位掌權,這就是歷史上的諸呂之亂。

不過這場動亂很快就被劉家人擺平了。漢文帝當了皇帝以後,覺得安定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人們都應該慶祝一下。於是把平定諸呂之亂的這一天,定為全民歡慶日。

而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從此之後,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都會張燈結綵,來紀念諸呂之亂的平定。

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史料的支撐,所以大家聽聽就好。

傳說二:祭祀

話說在古代,科學不發達,很多自然現象人們都無法解釋。每當遇到解釋不了的事發生,人們就覺得,一定是有天神在暗箱操作。

在古人眼裡,有好幾個天神,但其中最尊貴的是太一神。人們沒事就要拜一拜,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到了漢武帝時期,祭祀太一神這事兒又上公升到乙個新的高度。

據說有一次,漢武帝生了一場大病,怎麼治都不見好,最後只好放出大招:

咳咳,這是開玩笑的。其實是漢武帝請來了能通神的巫師,讓他去問太一神,自己這病什麼時候能好。

巫師問過太一神之後,說這病很快就能好,讓皇上不用擔心。

結果沒多久,漢武帝的病真的好了。於是他就覺得,自己應該表示一下,比如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

就這樣,漢武帝決定,在正月十五這天,專門祭祀太一神。

由於祭祀是從晚上一直延續到第二天早上的,所以燈也要點一整個通宵。

漢武帝生病這事兒有點玄乎,但點燈祭祀確有其事。元宵節賞燈的起源,很可能跟這有關。

傳說三:佛教

元宵節的由來,據說跟佛教也有點關係。

4樓:鹽選推薦

現在城市裡現在的元宵節節慶的味道越來越少,幾乎只剩下了吃元宵或者湯圓,在以前,元宵節還是有很多傳統風俗的。中國歷史上的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恰恰是燈節。是以各種爭奇鬥艷的花燈成為一年當中最絢麗最歡騰的節日,中國傳統的狂歡節,從宋代起,上元節就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花燈的盛會。

不僅如此,人們還會「舞起滾燈鬧上元」。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詠尚源記無終結物的詩作,其中羅列當時江南吳忠地區的各種節日彩燈,而且還細心一一做了注釋,於是我們得已了解到這些花燈包括各個仿相把竹竿加以彎曲,紮成牌樓式門洞,上掛燈籠,有些街巷中會接連設定幾十座這樣的竹紮洞門讓人彷彿行走在翠竹洞裡。

其中最多見的是蓮花燈,又讓遊客彷彿是看到了蓮花燈組成的城牆,私人船組從自家的桅杆頂上綁一些長桿,跟你掛個球燈,遠望彷彿半空中的孤星,而一座座橋梁也掛滿燈籠,宛如鵲橋忽然降落人間,小戶人家門前立個狗行燈,高門大戶,則實行數量跟高登桿杆頂稱一對路行燈。

而月燈是低溫玻璃製成的大圓形燈泡,宛如圓月,很多人家都在門前掛上一盞,透明玻璃瓶裡盛水,養幾尾小魚,再在瓶後安置個燭台,以燭光映出油洞,是有錢人家喜歡的橙色,同時自己轉個不停的走馬燈也隨處可見。

5樓:海信冰洗

冷門?什麼冷門?冰箱的門算冷門嗎?

好吧,我知道我成功的把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關於元宵的冷門知識,向來「博學」的海小博今兒也研究了一波,分享一下。

①「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

古時,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可以結伴出來遊玩。不少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偶遇心上人,也輸出了很多表達愛慕之情的詩篇。

②「元宵節可以名正言順偷菜」

古時元宵節有「放偷」的習俗,厲害的有偷空人家菜園子的。除了偷菜,人們也還偷別的東西,比如偷燈——送燈或偷燈以祝願生子。

③「元宵和湯圓的儲存方法大不同」

湯圓的儲存溫度需低於零下18攝氏度,冷凍儲存,保質期一般在三個月以上;元宵外層的幹糯公尺粉容易吸水,冷藏後味道會變,因此元宵多為現做現賣,保質期多為三兩天。

元宵節少不了甜滋滋的元宵和湯圓,可口的元宵和湯圓自然少不了好冰箱的加持。海信冰箱獨有的深冷速凍技術,幫助湯圓更快速凍,鎖住弄弄蜜意,元宵節就靠它了~

6樓:Crackpot

今天剛想寫一篇關於這個的文章,就看到了。

我是乙個對傳統節日比較注重的人,早上並沒有吃到湯圓,晚上面對著一桌子的佳餚也仍然讓我奶奶給我煮了幾個湯圓吃。

我們家關於節日的習俗很多,應該準確來說是我們這邊習俗比較多,在元宵節這天,我爺爺很早就開始剪塑料瓶,從中間剪斷,分成兩半,要剪好多個,然後會去商店買最好的蠟燭,到了晚上,我和爺爺還有我爸就拿著一半一半的塑料瓶和蠟燭出門了。東北每逢元宵節總是冰天雪地,道邊都是厚厚的一層積雪,我爺爺就點燃一顆蠟燭插在雪堆裡,拿一半的塑料瓶子扣上,防止被吹滅,這樣一路點蠟燭一直走,直到都點完為止,我們家這叫「送燈」。之後我們回去離我家很近的八女投江,去已經上凍了的冰面去走一走,在我們這邊叫「走冰」,也就是「走病」,就是把病都走掉。

我很愛這些習俗,我總是在想,以後等我有了兒子,也會領著他重複這些習俗。

每次想到這裡,都會倍感開心。

7樓:五角場喵叔

唉,傳統文化的缺失,蜀黍我很是痛心啊

8樓:京東大資料研究院

看到其他答主的回答感覺很長知識~還好元宵節沒有成為情人節,要不然又多了乙個虐狗的日子。。。

我們研究的是元宵節吃什麼~

雖然甜黨壓倒性優勢,但是鮮肉餡進入前五,打破甜黨包攬的局面,鹹黨加一分。資料顯示,為鮮肉湯圓貢獻最多購買力的是雲南人、上海人和江西人。

雲南的鮮肉月餅和楚明,沒先到雲南人連湯圓也吃鮮肉的。

男性消費者也更偏愛鮮肉餡,女性則偏愛混合口味。

南方人也為花生餡元宵/湯圓貢獻很多銷量,尤其是廣東人和福建人,花生餡在這兩個地方的銷售金額佔比最高。

9樓:哎呦味iyourwei

不知道「吃」這件事,算不算冷門

當南北方還在爭執吃湯圓還是元宵這件事的時候

悄悄告訴你

元宵節的美食可遠遠不止這些

1、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公尺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

水煮湯圓是最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說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

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製作工藝上。做湯圓相對簡單,一般是先將糯公尺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即成。而元宵在製作上要繁瑣得多:

首先需將面和好,把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公尺面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直到餡料沾滿糯公尺面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說這種食品代表吉祥。廣東人的性格平和實在,對節慶也最圖乙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於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經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徵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4、元宵茶

在陝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就是在熱湯麵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麼油膩,對於由於節日多食動物性食品而呈現的酸性體質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營養更為全面。

5、油錘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公尺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

「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6、餃子

7、棗糕

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御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

8、豆麵糰

昆明人喜歡吃豆麵糰,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將豆炒熟後磨麵,團成丸子後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錯。

9、糟羹

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食糟羹。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公尺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10、饅頭、麥餅

浙江浦江一帶在元宵節有吃饅頭、麥餅的習俗。據說原因是饅頭為發面,麥餅為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

11、麵條

江北地區民間流傳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的民諺,當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麵條,聽起來與元宵不相關,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儀徽歲時記》載:「(正月)十八落燈,人家啖面,俗謂『上燈圓子落燈面』,各家自為宴志慶。

」落燈時吃麵條寓意喜慶綿綿不斷之意。

有沒有適合元宵節發朋友圈的文案?

y豆 1.元宵個頭圓又圓,祝你生活比蜜甜 元宵模樣光又光,願你身體很健康 元宵外表滑又滑,金銀財寶一把抓 元宵佳節,祝願尊貴的你,全家幸福笑哈哈!2.明月,圓圓的,代表圓滿 湯圓,暖暖的,傳遞甘甜 思念,深深的,情誼久遠 問候,濃濃的,溫馨溫暖 祝福,真真的,給你祝願。提前祝你元宵節開心!3.元宵佳...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什麼。?

如果你可以懂我 元日 北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旦試筆 選一 明 陳獻章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丁卯元日 清 錢謙益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

有沒有什麼冷門APP特別好用?

使用 果仁 也有一段時間了,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真實感受 首先,因為果仁只開放985211,所以真的很小眾,我在裡面認識的人,要麼是學霸,要麼是逗比,要麼二者兼而有之 果仁走的是慢社交的路線,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對生活真實的感受,可以是關於某件事,某個人。沒有各種智慧型匹配,也沒有匿名,都是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