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的相聲越來越偏向 黃 暴力 的現象?

時間 2021-05-31 15:37:43

1樓:

我也接受不了.....

其實我還算德雲社半個社粉來著,平時睡覺都聽相聲睡,直到我最近聽到了這種屎尿屁黃段子相聲....我真的有點點接受無能。這個度真的好難把握

我發現我還是略微喜歡聽電視相聲,帶點戲曲、京韻大鼓、快板這種在喜劇人(類似綜藝)這種舞台上看到的相聲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希望以後這種段子會少一丟丟吧,

2樓:2115gang

小時候沒事就翻報紙雜誌以及日曆上的小笑話或者幽默小故事看,總感覺越看越沒意思,大部分笑話沒看完就知道後面是什麼。

後來有一次翻我爸的手機玩小遊戲(當時還不是彩屏),無意中翻到了短信箱,然後彷彿進入了乙個全新的世界

3樓:laogho

【黃】並不是什麼新鮮產物,而是古來有之。

這就好像香菸,有害嗎?有害。那為什麼還是有人賣?

有利潤。利潤哪來?有人買。

為什麼有人買?舒服。而且,抽菸的人照樣過日子,沒聽說哪個人抽了根菸死掉的。

這種灰色地帶的東西,因為害處不大、提供者有利潤、接受者舒服,就這麼存在著。

4樓:

現在流行復古,舊社會相聲比現在低俗內容多了去了,新中國後各位大師把相聲中的糟粕去掉,相聲才登大雅之堂,後來相聲諷刺少了,搞笑多了,有幹不過二人轉(原生態二人轉也是又黃又暴力)和小品,為了生計只好俗一點了。

5樓:佐佐木團團員

@張一帆 反對觀點,還拉黑我也是有意思。每個人看待一件事物的立場出發點不一樣,就因為這個人吃完懷石料理說沒吃得飽就說他是蠢貨腦子有泡的貨色也不是什麼好玩意兒。還高雅就應該看齊。

我也是笑了你可能是真把這玩意當回事了。真是喝咖啡的鄙視吃大蒜的。看待事物的方面有很多種,對錯也只是相對而言。

高雅=對這是誰教您的?

6樓:傑森包子爸

老郭確實有一些庸俗化的相聲,有些我確實也覺得不太好,他也提到過相聲需要照顧到不同階層的需求,本身就不是為了教育人。此外,如果你聽過他的諸多單口相聲再來看看這個問題是不是會別有一番感受,我可以說當下單口相聲沒有比他功力更深厚的了。

最後問一句,那個王自健去哪兒了?

7樓:

一共兩個問題。1.俗。 2.小孩兒從相聲裡受到的影響。

1.俗這一問題如果你常聽郭德綱相聲的話其實就不需要我解釋了,郭先生在相聲裡對於雅俗有自己的見解也經常拿出來說。套用郭先生的話:

「一聽相聲你就學壞了?你來之前就是那個玩意兒。你再高的身份你能不上廁所?

那你是個貔貅啊?電視上一男一女在一起睡覺你知道是假的,相聲裡我拿扇子拍他一下你就說打人不對?高雅不是裝,孫子才是裝。

」 說到底雅與俗的問題說一輩子也說不清楚。不必在乎相聲裡的俗盡量自己活的雅就是正道吧。胡同弄堂,雅俗共賞吧。

2.小孩兒聽相聲的時候能受多大影響?其實我覺得沒有分辨能力的小孩兒是完全聽不懂相聲的甚至根本聽不清相聲。

在看大劇場裡的節目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台下的小孩兒都快笑瘋了。但你要知道他為什麼笑啊。以小孩兒的角度來說父母在平常是不會這麼大笑的,他看到周圍的大人大笑他就會去模仿,。

所以小孩兒根本聽不懂相聲裡說的是什麼又怎麼會受到影響呢?

8樓:

相聲原來在天橋底下哈的時候就是所謂「葷段子、屎尿屁」,後來侯寶林先生和馬三立先生們致力改良才有了那麼一些賣布頭兒啊逗你玩兒啊的,現在只不過是迎合觀眾口味有回到了另外一種天橋。

9樓:

髒段子自古就不少,只是你聽到的,都是能留傳下來的好段子。

任何時代的任何事物,都是雜對於精,劣多於優。我們聽到的好相聲,那是藝術,才得以流傳。郭德綱說的,那是快消品,聽完就忘,傳也傳不動。

10樓:

政治和性是永遠好用的包袱題材,在中國政治絕對不能說,只能說黃的了。禁色情比禁政治的門檻低得多,同時他還是在禁,世面上還是缺。所以黃色包袱風險低效果好,需求量高,自然有市場

11樓:whenhear

想起小黃飛的說口:「觀眾席裡還有不少帶孩子的啊。帶孩子來看我二人轉的家長都是最沒溜兒的家長。」

費玉清、吳宗憲也講黃段子,但是他們有多年的舞台經驗和藝術沉澱。沒有什麼經驗就想用黃段子討巧走捷徑,想起電影《霸王別姬》裡的台詞:「你先流上三船五車的汗再說!」

12樓:李弘毅

相聲自古而來面對的受眾就是有錢休閒的成年人,其話題逗點自然是以逗樂這些想來找樂子的人。

所以說對於小孩子能不能接受這些話題這不是相聲演員首先考慮的問題。

再說話題

樓上有位說的 "性與暴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壓力發洩的出口" ,我認為說的很好。

黃與暴力其實無非佔了個「俗」字

這些個來聽相聲的人或豪邁或內斂,最後無非就有兩種種結果一,這段子說的有點兒黃哈哈哈很對我口味

這是本來就喜歡這種調調的人,覺得黃段子給人帶來原始情緒上的開心二,這段子說的黃哈哈哈平時可沒人講這故事

每乙個成年人都有著豐富的閱歷,周邊的人也經常分享著一些故事,笑話。但是黃和暴力的段子卻是周邊人很少涉及的領域。乙個演員來給你演繹的惟妙惟肖你首先就覺得新鮮,不常聽,再加上演員的實力表演,以及內涵的樂子,最後發自內心的喜歡。

萬般總歸乙個"鮮",可念一聲新鮮,可念三聲聽的少,鮮有聽過

13樓:

無論相聲,還是國外的talkshow、落語之類的語言節目,萬年不變的逗樂核心,基本就仨:

1、黃暴

2、政治

3、口音梗(倒口、諧音、雙關)

政治梗必然是要和諧的。

口音梗一半看演員一半看觀眾,同樣使一套活,在上海和在天津的逗樂效果肯定不一樣。

所以,最具有普適性的,就是黃暴。

14樓:信浮沉

因為容易。

別說都是觀眾責任之類的話,這都是廢話。退一萬步說,演員能把一段老活使得內行都點頭,你再迫於生計說什麼屎尿屁我都理解。郭德綱是有這能耐的。

再小的呢?離開很黃很暴力還有別的能耐麼?我不知道。

如果沒有,那就叫不會,別喊冤。

所以,還是因為容易。

15樓:國樂joker

因為沒別的詞啦······

你敢諷刺社會現象嗎?八幾年九幾年敢,現在呢?那陣能說天安門廣場改農貿市場,說同意到奧運會去偷。現在呢?

再者,優秀的喜劇編寫者,現在死絕了。王明路不寫了咱們瞧梁左;梁左死了瞧何慶魁;何慶魁不寫了,中國北方曲藝的喜劇創編,就都tm完蛋了,現在就只能指著碎包袱活著了。

這不是單獨乙個團體的問題,現在就等乙個好作家和好演員組合的出現來救市了······要是一直都沒有,唉,不敢想。

16樓:劉某人

觀眾水平低素質低藝術鑑賞水平低不愛聽好的天天聽屎尿屁也能哈哈大笑說相聲的既然屎尿屁就能名利雙收何苦下功夫排演鑽研好作品 。

17樓:

說句中肯的這並不是相聲甚至也不是相聲從業者的鍋

觀眾要負起80%的責任

你所看到的是經過五千年性壓抑現在突然解放後的必然結果

18樓:咻咻

"越來越偏向【黃】【暴力】的現象"不是單單相聲在變化,各種文化娛樂都是一樣,電影電視都是如此。

所謂的相聲文明改革是在建國後出於政治宣傳需要,人為的拔高相聲地位,就好象同時期的電影都是人譜化的,電影裡要是出現男女擁抱就算是黃色了,人們可以想象工農兵戰士穿泳裝嗎?現在電影電視裡泳裝太正常了比基尼都很一般。但相聲一直沒變也可以說與時代脫節了,主流的相聲演員還是當年的那一套:

把政治宣傳放在首位。

郭德綱的成功打破了相聲的政治框架,解放了相聲,「性」和「政治」是最容易引發人們共鳴的,當相聲放棄政治話題以後,最便捷的道路就是「性」話題。可以說是市場選擇決定了相聲發展。

19樓:何處有香丘

我覺得這是由市場決定的,某項藝術或產品,愛好者和普通觀眾的欣賞角度是不同的,為什麼現在曲藝整體沒落,因為各種京劇啦、評書、大鼓他的市場主要是靠愛好者支援的。對於相聲(或者說德雲社)來說卻不同,他的市場是由普通觀眾(德雲社主要是粉絲和慕名而來的普通人)組成的,愛好者把相聲當作主菜,菜的選材,火候,鹹淡酸辣,都有各方面的要求,而普通觀眾是把相聲當作小吃,畢竟現在不是當年,娛樂產業太多,注定了作為小吃的相聲,要重口,要劍走偏鋒,要刺激觀眾的眼球,這樣才能賣出票去,不論愛好者如何聲嘶力竭,這是天下大勢,現在德雲社或許很辣雞,但班主作為一名商人,是成功的。

20樓:小姬

倒不是俗不俗的事,但是老往下三路引也膩歪。吃不下兩碗滷煮,有人就說你裝什麼清淡。現在人喜歡爆笑、刺激,帶黃色就成了捷徑,也可能大家都喜歡琢磨這方面的事。但相聲還有別的很多東西。

21樓:Gazinba

我記得馬季還是別的什麼相聲大師說過一句話,相聲以後會慢慢往脫口秀的方向發展。

現代社會大家生活節奏都那麼快,買票到劇場看相聲就是想好好樂一下子。傳統相聲鋪墊多節奏慢顯然不夠「快餐」。所以碎包袱加黃段子和屎尿屁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22樓:

之前東北的二人轉,還有南方的山歌,言語中都有些下流的粗話。人們喜歡什麼,一部分藝術會表現它,一部分藝術會抨擊它,還有一部分藝術會感到迷惘。

藝術本身確實是有區別。可陽春白雪也不一定穩勝下里巴人。你選擇了這東西,體會到作者要傳達的感情,產生了認同感。那麼藝術的目的就確乎達到了。

至於相聲的粗俗化。

要我說,算是相聲中的達爾文主義唄?

瞧好了,一陣時間過後又有人厭倦了低俗相聲,那時人們又該回去力捧新相聲。

三國演義說得好,不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您說是不?

23樓:等於零

剛需。所謂的「黃」、「暴力」的東西,其實是人性裡非常重要的東西,是本性。但乙個思想健全的人知道:它的確很重要,但它並不是人性全部。

害怕它成為人性的全部,而去迴避,去壓抑,去封鎖就會使這些東西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

24樓:半島來的財主

性與暴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壓力發洩的出口,也許不是相聲變了,是我們的壓力大了。

我們享受文化藝術,縱觀如今中國電影票房,中國喜劇和好萊塢暴力英雄佔據的位置無法撼動。

我們享受它,同時釋放壓力。比如我,每當壓力大的時候就往電影院跑,選喜劇或者好萊塢大片。

而性,只在我的D盤裡看。以上。

25樓:

相聲演員,無論說何種相聲,本質上都是乙個二次分配的過程,就是從別人兜裡掏錢。

所不同的是,從誰兜裡掏錢,能掏出多少錢。能掏出多少錢就能養活多少演員。

三屍相聲現在火爆,是因為一些人從喜歡三屍相聲的觀眾兜裡掏出的錢比較多,養活的演員也多。

如果想扭轉這種趨勢,就得有辦法從別人兜裡掏出更多的錢,養活更多的演員才行。

如果你不想讓三屍成為相聲代名詞,就得找到另一種途徑去掏錢,掏出更多的錢。

26樓:清歌

家裡孩子看電視嗎?

親嘴的鏡頭太尷尬了,是換台還是捂臉?

湯姆把傑瑞錘扁了那麼暴力,怎麼也不像熊出沒寫個「請勿模仿」?

李雲龍一嘴乙個「他娘的」,怎麼能說髒話呢?

春晚夠主旋律了吧。我家6歲外甥女硬愣生生地念了半個月的「我不是你爸爸,我是那個犬科」……這都找誰說理去?

更甭說網上的「擼」「然並卵」「約嗎」……

其實我覺得吧,這個社會目前還淨化不到那個份上,好多事還是要看父母的。就算不看電視,不上網,上街倆人罵街你能把孩子耳朵捂上?要不別讓孩子出門?

我上一年級,同學裡就滿嘴國罵了。現在的孩子,我知道的好多4、5年級離了傻「嗶」不會說話。

這幫孩子有多少是聽相聲學壞的?

還是那句話,放了相聲吧。

我從小也是聽著同學們國罵,性話題之類長大的,到現在也不習慣罵人,不愛開黃腔。

最後,這個答案不是鼓勵把孩子扔進淤泥裡讓他自己不染,環境很重要,淤泥還是要規避的,但這很難,(捫心而問,您自己看毛片是多大時候的事了?)更重要的是,怎麼樣以自己的影響來幫助孩子不染。

沒跑題吧?

為什麼現在的 3A 大作越來越偏向劇情?

lll LLL 提這個問題的人明顯不玩遊戲 現在的3A大作越來越偏向多人和後續運營才是真的哪來的越來越偏向劇情?不會是因為當雲玩家在網上通關了底特律變人,所以就覺得這遊戲是現在的主流了吧? 不是3A越來越偏向劇情,而是現在一些3A在遊戲性上的精彩程度比不上劇情或畫面的精彩程度,以至於讓你覺得3A大作...

如何評價SUV的設計越來越「柔和」越來越「不硬朗」?

fisher 流行趨勢就是這樣子的啊,方了一陣子大家覺得看得煩了也就這樣子了,這時候有輛車正好圓一點,誒大家發現圓的也挺好看的嘛市場也不錯,恰巧這輛車是某個大牌廠家做的,大家就跟風唄,於是就都圓起來了,等再過一陣子圓膩了之後就又慢慢的方起來了,方久必圓圓久必方,總不好弄個三角形的車出來吧,畢竟車輪是...

為何德雲社的相聲越來越不耐聽了?

我繼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周星馳和吳孟達那段小相聲。說真的,比德雲社大部分強,什麼叫大部分?除了郭德綱和岳雲鵬。還沒香港省的影視演員說得好,當然不耐聽了。真的是說,說的不好,創作,也創不出東西。你要是能聽進去就怪了 學藝電子商務 要說原先郭德綱的相聲為什麼好?除了他自身基本功過關以外,關鍵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