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任何器械都不能省功,那麼為什麼步行比騎車要累?

時間 2021-05-31 03:12:03

1樓:Likenan

這不在關乎做功的問題,力的大小與作用點放向上移動的距離才是決定功大小的因素。

題設不嚴謹,無法作答。因沒提及腳踏車自重,行走距離與自行車行走距離,人的體重等。

2樓:劉巍然2號-學渣

走路是靜摩擦,滾動摩擦本質上也是靜摩擦。。。人走路除了會作無用功,速度也是一直在變化的,除了驅動雙腿要做功,制動也要做功。所以才累很多。

3樓:破碎星雲

假設忽略一切摩擦,重心什麼的

簡化為人(質點)利用乙個自行車(機械)進行勻速恆定功率運動自行車不省功,但顯然省力費距離

相同功耗下距離走的更遠,恒力F更小,但這兩點正是你所需要的,所以相同路程功耗更小,所以更輕鬆

4樓:cdm

你們都學傻了嗎?這是我初中競賽培訓時候老師說的問題,,,,乙個是摩擦為主,乙個是抬高重心為主的做工,有可比性嗎?弄這麼多玄乎的理論幹嘛,就說滑輪,動滑輪,我把乙個重物向上抬高一公尺,和用滑輪抬高,肯定滑輪省力,但是我拉的距離長啊。

為什麼這兩個可以比較,因為我都是拉著乙個東西在豎直方向移動,對於我的手來說都是拉力。那乙個自行車,摩擦力為主,乙個走路,抬高重心為主,有可比性嗎?

我還可以用滑輪在光滑的地面上拉一公尺,也可以抬高重物一公尺。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機械不但省力還省功呢?

沒有可比性。。。

5樓:

步行摩擦阻力大,騎車摩擦阻力小!故第二種是對功的利用率比較高。再者題主講的是累,個人感覺和速度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即功率。

將好像,100s爬10層樓,和200s爬上10層樓,對累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6樓:Oliver

這讓我想到我們高中時期的乙個笑話:物理老師說,讓你平拖著一塊磚在走廊裡佔乙個小時,你並沒有對磚做功,所以不算體罰。生物老師說:但是你消耗了我的ATP!

7樓:孟夢

步行和騎車很相似,都是把上下方向的力(蹬腿)轉換成水平方向的力而前進。唯一區別是轉換水平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步行時身體重心上下移動幅度大,所以分到垂直方向的力多些,洩力大,導致分到水平方向的力就少些;而騎車(帶減震除外)重心上下移動較少,洩力少,轉換到水平方向的力就多些,所以省力。

8樓:圓純

看到高票的摩擦力什麼的真是醉了,最簡單的一點:你走路需要雙腿承受你身體的重量,而騎自行車不需要由雙腿來承受你的身體重量。站著比坐著累很容易理解吧

9樓:[已重置]

反對排名第一的解釋。

先說結論:人體抬腳,靜摩擦力做正功,落腳,靜摩擦力做負功。人體所付出的能量始終無法積累起來。

這個問題我仔細考慮過。

上面有答主提到了一點,就是重心在動,但我覺得這個影響不是很大。嚴格講騎自行車重心也是在往復移動中。

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體在走路或者跑步時,始終是處於乙個加速減速的迴圈中!

當乙隻腳抬起來,另外乙隻腳發力,此時人體加速度>0,身體往前移動。

而當懸空腳落地時,人體受到落地腳所帶來的靜摩擦力,此時人體減速,加速度<0,身體會把很大一部分動能丟失,然後再重複上乙個步驟。

所謂的滾動摩擦力小於滑動摩擦力,這就是瞎扯了,人在走路時除非走在特別滑的路面,不然沒什麼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人體也有,就在腳踝和膝蓋,然而關節的神奇構造使得摩擦力非常小,比自行車高明多了。

總結一下就是,人體抬腳,靜摩擦力做正功,落腳,靜摩擦力做負功。人體所付出的能量始終無法積累起來。

自行車和輪滑為何省力?那是因為人體所做功基本都轉化成了向前的動能,而消耗動能的僅僅是風阻和輪軸的摩擦力。而走路,消耗動能的主要是自身的靜摩擦。

10樓:王王

簡單說下,主要原因就是摩擦力,走路和自行車和地面的摩擦力差了很多,而移動的距離乘以力就是做的功,所以相同移動距離,自行車需要的功比走路少很多,所以輕鬆

11樓:一袋貓糧

省力和省功是兩個概念

試想你可以把一千克的東西舉起一公尺再放下一百次應該問題不大

相同的做功一噸重的東西舉起來十公分肯定就辦不到了

12樓:

總的來說,兩者各有千秋。不一定誰比誰更省力。

走路和自行車驅動的方式不是一樣的。走路靠肌肉帶動骨骼繞關節軸轉動來直接獲得向前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腿部肌肉一直佔主導地位。

腰部貢獻不是很大。而且這個是乙個脈衝式的發力過程,不是均勻的做功,所以會有乙個疲勞感,但是如果走的很慢也不會感覺到累。

自行車的騎行發力相對於走路會比較均勻,(排除那些特殊的情況),而且有座位,大腿、小腿、腰部,包括肩部手臂,都在參與運動。所以在正常騎的過程中會省力。

那也就是說走路的瞬時功率是大於騎車。但是總功沒有騎車來的多。

當然你可以嘗試一下連續長上坡,當你騎車上去的時候除了你自己的體重,還要額外多乙個車重。這個情況相比走路就會要費力很多。當然如果車變速了,你也可以省力的上坡,但是速度和走路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然後走路與騎車還有一些不同就是走路的廢功做的也比較多,比如維持身體平衡的那些不自主的肌肉活動,個人走路習慣的不同,有人有墊腳的習慣,有人有彎腿的習慣,等等。但是在自行車上面這些就被束縛住了,兩個車輪的旋轉為平衡貢獻了一部分,你的活動也不會變得很隨意和自由了,然後力也就從這裡省掉了。

那也就是說這個器械越能夠讓你均勻發力,不做無用功。那也就越讓你感覺省力,畢竟脈衝式的發力肌肉會很快就疲勞的。

13樓:姚遠

這是我初中思考的問題哈哈,因為你的腳走路的同時需要克服重力支援身體,而騎自行車呢,沒錯,是你的屁股在支撐你,這樣說很形象吧哈哈

14樓: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我也思考過,總結一下無非一下兩點:

1.機械不省功,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2.人們覺得用機械省力是因為機械可以使人們延長在輸出相同功所用的時間。比如提水,我一下子就提起來的,短時間內做了大量的工,人體內的ATP瞬間就消耗了,一旦你做功所耗費的時間超出了你本身所儲存能力的時間,你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感到累。

但是如果你用滑輪提水,雖然你可能做得功要多一點,浪費了一點,但是你單位時間內所耗費的ATP要少,在你做功的同時身體還在不停的轉化出新的ATP來,所以疲勞感就會比直接提水要小很多。

題主所說的省功是物理學的範疇,省力力屬於心理生理學的範疇!

15樓:道空

相同能量消耗下,自行車比步走的遠。

同距離下,蹬一下自行車的能量是在蹬的那一下,隨後好像是它自己在前進一樣;而走路是持續性的能量消耗,每一段距離都是需要乙個乙個腳印去實現,缺少了哪個假象。

自行車可以坐著~心理作用下,坐著比站著舒服,躺著比坐著舒服~另外,騎自行車也很累的。完。

16樓:Murky Wang

記得高中的時候和同學去打水,水房離著教學樓挺遠的,我們教室還在在三樓。那天是他把水抗到教學樓下,然後我抗到教室。一邊上樓他一邊抱怨我比他輕鬆。

然後我默默的回了一句:我做的功比你多那麼多我都沒說累,你還累什麼.....

17樓:修行的李李

力在距離上的效應,叫做功。

如果你能走路的時候也跟騎自行車保持上下平穩不抖動,那麼也會很省力。走路要不斷克服重力做功,不斷有摩擦消耗做功,這些做功方式騎車都會小很多。

有人問了,為啥你拎著包,沒做功,也會累呢?

因為你抖了,而且抖的還挺快,頻率很高,只是你沒發現,換成掛鉤掛牆上就不抖了。

18樓:Comzyh

機械不省功的意思是機械的輸出功不會比輸入(蹬車)多。

但是人本身走路比較浪費功(重心公升降),使用自行車把這部分功省下來了。

為什麼任何東西都不能從黑洞逃逸出去?

沈嘉輝 引力波最近被證實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身處引力範圍,而黑洞的引力範圍可以說是無限大,只不過會隨距離而漸漸減小。引力的力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光的速度每秒三十萬千公尺,在黑洞中,光和粒子也無法逃脫。而且,黑洞中,引力是單向的,也許可以理解為一種向心力,好似水中漩渦,你一旦進入,適...

既然任何乙個現當代的文學作品都不能超越四大名著,那麼現在還有作家存在的必要嗎?還有文學創作的必要嗎?

章三 不能超過是很泛泛而談的結論,評價文學作品的緯度不是單一的。假使我們現在的寫作只是古典作品的延續,看上去問題的疑問就得以證實了,前人已寫過了,你還寫幹什麼?我的答案是可以不寫,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則是必寫無疑。這個必寫是不需要疑問也不需要理由的,純是一種天然信念。然而我還是做一些解釋吧。譬如我的父...

既然一切終將逝去,連宇宙都不能永恆,那麼現在經歷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desire caution 請參考以下這些文章。desire caution 論真假。desire caution 佛法的核心 desire caution 生命的意義。desire caution 佛法的離苦得樂,該怎樣理解。 朱磊 兩年前我差點死了,在最後的時刻我問自己,如果我就這麼走了,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