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刑法中對贓物的善意取得是如何規定的?

時間 2021-05-31 01:46:28

1樓:

1、善意取得是民法中的概念,而非刑法中的概念,因此不存在所謂刑法對善意取得的規定;

2、盜贓物如果是明知而購買,則在刑法上可能構成兩種罪名,事前知曉約定購買,構成與犯罪者的共犯,事後購買則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3、如果不屬於明知而購買,在民法上,盜贓物也不適用善意取得的。《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就是說,無論什麼情況下,遺失物(包括盜贓物)都不適用善意取得,所有權人都可以索回,只是在占有人通過拍賣或者是正規場所購買的,權利人是要支付價款的,其他情況下,權利人無需支付價款就可以索回。

4、針對你這個具體案例,第一,乙不構成善意取得,但也不構成犯罪。第二, 甲可以向乙要求返還手機,乙無權要求甲支付價款。

2樓:略知皮毛

《物權法》明確規定,盜髒物不適用善意取得,拍賣取得除外。

根據《刑法》明知贓物而購買可能構成犯罪。一種是共同犯罪的事後幫助犯,另一種更為嚴重,可能構成:第三百一十二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請問特殊動產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交付 登記還是只交付就能善意取得

KING 特殊動產物權變動的善意,要觀察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受讓人的主觀認知,是否為善意,即其對前手權利的瑕疵是否明知或因過失而不知 二是前手權利是否登記。如前手權利已經登記,一般情況下,基於對公示的信賴利益,只要按照登記的記載進行物權的變動,受讓人即可取得物權,不存在善意取得問題。而受讓人在受讓物權...

法律中每個文字的含義是如何規定的?

逸遊未盡 法律是需要解釋的,在中國實踐中,權威的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解釋的方法有字面解釋,論理解釋等不同的方法。文字具有侷限性,是文字表達含義本身所固有的特別,所以需要進一步解釋。這也給辯論提供了前提。這也是律師的價值所在。 法律這種東西,很多是歷史悠久或者是源於外國法,相應的詞彙都是有相應...

法律中的 善意相對人 是如何定義的,有哪些判斷標準?

串場河畔刀筆吏 法律的思維很抽象,但是化為例項就不抽象。善意第三人是什麼意思?善意就是無辜的。第三人就是可能與案件存在利益關係的人。馬蓉出軌了宋喆,將王寶強財產轉移到宋喆賬戶上,王寶強是當事人,因為直接影響到他財產安全了,宋喆不是無辜的,因為他知情並且故意,他不是善意第三人。他對於馬蓉來說,是惡意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