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園的暴風雨如何?

時間 2021-05-30 23:28:15

1樓:潘曉爽

1、史詩版的配樂,氣勢恢巨集,應景應情;

2、雙男主雙女主的人設都堪稱完成度極高,特別是不破愛好,無可救藥的愛上這個女神;

3、莎士比亞各大原著對白引用恰到好處,幾位實力朗讀出來簡直是藝術般享受;

4、劇情曲折蕩漾,精彩絕倫,出乎意料、情理之中;

5、作畫精美,配角搞笑點到為止,指令碼分鏡精彩絕倫(雙女主打架時的配樂,對白,畫面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6、太多了…

2樓:嘟嘟嘟

無語極了……

末世要和俗套的三角戀四角戀聯絡在一起……

不管設定和敘事手法多高大上,本質上還是戀愛番,展現命運的掙扎和反抗有那麼多種方法,為啥一定要是愛情……還是高中生的象牙塔一樣的愛情,和巨集大的題材太脫節了……

3樓:百年孤獨

《絕園的暴風雨》就像《冰菓》一樣,喜歡人的會很喜歡,不喜歡的覺得很無聊。

於我而言,絕園是一部佳作,它對人物心理的刻畫相當細膩,吉野明明沒有任何悲傷的話語卻讓人感到無比哀傷,有一定經歷的人是會有共鳴的——他心裡的痛苦和表面的平靜是成反比的。

看到有些人的說法是吉野和真廣明明那麼喜歡愛花,最後真廣立刻赴約其他女生,吉野也貌似接納了葉風,好似背叛一樣。

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年輕人總喜歡歌頌絕美的愛情,至死不渝的美好。是的,從一而終的愛情確實令人嚮往。

但是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負重前行的,所以即使他們兩人深愛著愛花也要繼續努力生活下去,否則愛花的一片心意就辜負了。

這裡對本作故事的邏輯或者救愛花的其他手段不予置評。

個人覺得這部作品最讓人感到神奇的點,不是什麼魔法,也不是什麼時間悖論,而是吉野和真廣作為兩個前期塑造比較普通的高中生,所具有的思維深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實在是遠超他們的年齡段,甚至是遠超人類的水準。(他不像死亡筆記中男主的設定就是智商和思維就是超人。)

這是我覺得他最有意思的地方。

4樓:秋神隱

前期各方面襯托吉野是個很可怕的人,但到後期看起來也就那樣,甚至連打倒始之樹的計畫都是真廣想出來的。總之這部番前期各種伏筆埋的還是不錯的,但到後面編劇就飄了,感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想塑造乙個什麼樣的人,雙男主塑造還是服鐵血的奧爾芬斯第一季

5樓:自私的守護者

這部作品在我心中能排前五的位置吧,但我承認自己對這部作品是偏愛有加,夾雜了我個人的很多情愫,所以僅供參考。

這部作品最讓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就是劇情有機地把個人意志和情感這樣的非理性,和命運、世界存亡這種理性的東西聯絡在了一起,構成了一種類似希臘史詩的藝術形式(當然達不到史詩的級別)。再加上懸疑推理風格對劇情節奏和緊張感的加成,和大島阿姨瘋狂砸交響樂營造出的一種宿命感的氛圍。總的來說很對我的胃口。

就像左萌吐槽的,世界的存亡竟然和女朋友是誰這麼荒唐的問題聯絡在一起。我看到這也是忍俊不禁,但是回過頭來一想,正是對愛花的愛超過了對世界的關心,超過了一切,才會出現這麼荒誕的場面,世界存亡反過來成了對愛的襯托。

這樣的主題也在葉風身上有體現。葉風對吉野的愛直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走向和劇本的發展。

正如本劇常引用的莎翁的《暴風雨》:我們不應將過去的不幸重壓在記憶之上。愛花他們不會忘,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能從沉重的過去向前邁進,努力珍惜暴風雨後的新的平和生活,是一件極為難得而令人欣慰的事。

6樓:若鴻塵

下有致命性劇透,剛補完這番,有點躁動,抒發一下感想沒有比回到過去去探尋真相,試圖改變命運更能直觀的感受命運了,因為不能違反因果律,所以不破愛花必須死,因為要到達預定好的未來,所以要獻祭掉不破愛花,這是正確的,而且無法撼動的,從一開始就可以預期,愛花不是自殺的,就得死在公主手上。

然而我不曾預料,愛花面對死亡,竟是如此從容,明明擁有著破壞一切常理的力量,未嘗不可試試改變命運,為了拯救世界的使命,她就這麼向著那個正確而合理的結果去了;我也不曾預料,葉風面對既定的命運,那麼堅定的對抗,明明是遵循守護常理的公主,沒有人比她更清楚,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

第二十一話把兩個女主角的形象昇華了,感覺是有血有肉的人了,格外的有代入感,然後怎麼說呢,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破壞給人看,悲劇是人面對命運擺布的無力感,雙重的悲劇,真是格外酸爽,真廣一直強調合理性,愛花無辜被殺不合理,魔法不合理,被樹操縱不合理,最後啊,愛花死的合理了,樹消滅了,魔法消失了,大家都有好的歸宿了,完全合理,那麼,這個以犧牲愛花才能發展下去的世界,真的可以嗎,合理了就可以嗎,true end。

7樓:那魯果多

基於畫風和人設,喜歡公主。至於扯女主,明顯公主是明線女主,愛花是暗線女主。動畫結局和漫畫結局差不多啊,漫畫結局真廣找了女朋友,吉野雖然沒有完全接受公主,但是怎麼看也不可能再分開了,在一起只不過時間問題,動畫最後男女主擁抱沒演出來算是一種很有想象空間的處理方式

不過最愛的還是結局後的番外,那才是真結局。

動畫沒有把番外的劇情做出來。

漫畫番外最終話吉野和葉風公主結局:

吉野在等葉風下班....

葉風:你在..這裡做什麼?(驚訝)

吉野:難得遇上,我送你回家(笑)

葉風:我還沒有柔弱到讓你接送吧(臉紅)

吉野:恩,我也覺得沒必要,是真廣問了你下班時間,要我至少送你回去的。

葉風:...就知道你不是主動的..(鬱悶)真不愧是你

走在路上......

葉風:你....好像變了,也好像沒變,還是老樣子吧。

吉野:有嘗試過改變哦,比如盡快結交個新女友介紹給葉風小姐認識,這樣的事我沒有做吧。。(笑)

葉風:敢這樣做就殺了你(生氣),不過你確實是不假思索就做出這種事的人,真是可怕(哼)

吉野:相反,要是葉風小姐有了男朋友介紹給我認識的話,我會從心底裡祝福你們的

葉風:你覺得你這麼說,我會高興嗎?(不高興)

吉野:還是要有這種從容的

葉風:我本來就不擅長招待客人,要怎麼從容啊,今天也是,你們不都.....【 ps:葉風在一家餐廳做服務員】

吉野:手---給我

葉風:誒?

吉野:路上這麼黑,走散了怎麼辦

葉風:又不是小孩子(傲嬌-)

吉野:我還是做不到,像真廣那樣勇往直前,所以希望今後你能拉住我,讓我不會迷失

葉風:(驚訝真拿你沒辦法(伸出手)

吉野:恩...(笑) 不好意思

夜景,斑馬線上的情侶,牽手特寫

*.....完結撒花

8樓:林靜靜

莎士比亞的兩部作品一一哈姆雷特和暴風雨的台詞和隱喻貫穿全劇,整部動漫更像是一出戲劇。

不破真廣的金髮紅瞳,為人傲慢我行我素完全就是英雄王在世;瀧川吉野冷靜低調,宛如智將的存在。

兩人為了同個女人不破愛花上演走向不同結局的復仇劇。

骨頭社出品的動漫還是比較注重劇情,戲劇化風格在動漫番作中少見且良心。

9樓:

很同意 @餘木 ,前10集配樂與台詞有股歌劇的浪漫氣氛,對於十二三集以後風格的突變,嚴肅變搞笑,沉重變輕鬆,隱忍的愛情變成膚淺的校園式戀愛,基本上是毀了這部作品。目前看到15集,將繼續看下去,如果後面依舊保持這種日常輕鬆的風格,只能說是泯然眾人矣。聽說動漫基本符合原作漫畫,那原作者可能前面發揮過猛後期缺乏可以展開的閱歷了吧。

看完後若有不同看法,會再進行補充。

10樓:tttop

這個結局曾經給我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當時的我特別不理解:他們不是一直喜歡愛花嗎,為什麼這麼輕易就發展新的戀情?如果不是一直喜歡,為什麼如此努力去找尋愛花死亡的原因呢?

四年之後的我再看這個問題,心裡也就有了解答。

起源是真廣和吉野為了不讓愛花死的不明不白,歷盡艱辛,是無愧於自己的感情;結局兩個人又分別覓得新的緣分,重新開始,是無愧於自己的未來。

他們並沒有辜負愛花。

他們揹負著那份感情,也能繼續上路,

死亡並沒有成為拖累。

只要心底那份赤誠之心還在,就足夠了。

11樓:拿穩自己再說話

我一直覺得是非常不錯的番劇,雖然算是冷番!

整部動漫前半部分以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後半部分以暴風雨,這兩部文學作品貫穿主線。動不動一句作品中的名言,埋下伏筆!裝逼範兒很足!

反正覺得看了肯定不會後悔!

12樓:餘木

換女主確實很突兀,而且逗逼公主的加入把之前營造的神秘氣氛和沒有說破的三角戀全都打破了……

總之前半段非常驚豔,後半部分風格突變,著實淪落成一般般的青少年拯救地球漫畫。整個劇情概括起來就是:兩個青少年拯救地球,贏得妹子踏上光輝燦爛的人生道路。

13樓:李若晚

人物美型,第一眼看到愛花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真是美呆了!兩個男主也帥的各有風格。大體劇情沒什麼驚豔的,前半段男女主談戀愛的場景描寫地很感人。

結果後半段換了女主。。(傷心,雖然後來可以接受)並且讓我覺得前12集和後12集不是一部動漫了。

暴風雨來臨前你心裡害怕嗎?

健康樂心 覺得暴風雨不如未知的恐懼可怕,因為你已經知道是暴風雨了,總有辦法應對的。有些事情你必須要去經歷,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可能會有無法忍受的痛苦,但沒到時候就不知道會怎樣。在這之前只能盡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到時候好好面對或配合。 這個問題,讓我立刻回想起小時候打颱風,我們家是廣東的,每年都有颱風,...

暴風雨會影響到水深多少的海水?

上面幾個答主答的都挺好的了,我補充點通俗易懂的。暴風雨對海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是非線性的,並不是簡單疊加。換句話說很複雜,涉及到很多個物理海洋學及天氣學的方向 不是很全,想到哪,寫到哪。首先是風,影響得到的是風生環流,風吹海水,考慮北半球情況拖曳表層海水產生右偏速度,表層水進而拖動其下一層再...

當暴風雨來臨,何處是我停靠的港灣?

綜上所述,我們國家現在正是乙個極大的經濟模型,一般人都是不能真正去分析理解的,等一切結束以後才能馬後炮的來做最後解析,在之前,一切都是 放屁 哈哈哈 比的原理 中國經濟沒啥問題,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大部分人期盼著 崩潰 2015年中國將投入7萬億加強基礎建設,這與2009年4萬億基建刺激方案有何不同?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