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軻比能,帶遼西羌兵十萬從旱路取西平關,是不是有點扯?

時間 2021-05-30 20:56:29

1樓:祁達方

《演義》中西平關的位置在哪?這問題挺有趣。

《演義》中提到西平關兩次,一次題主所說的五路伐蜀,另一次是越吉元帥鐵車兵。前一次時,隴右諸郡並不在蜀漢手中。後一次時,諸葛亮已經擒夏侯楙、降姜維,取得了隴右諸郡。

在這兩種情況下,羌人都能起大軍打到西平關。

所以《演義》中西平關不可能如高票所說(也不可能如遊戲《三國志10》設定的)在今青海西寧,因為安居平五路時,那個地方不可能在蜀漢掌握之中。考慮到當時的蜀漢防務,這個西平關似乎在漢中盆地西端、即現實中的陽平關的位置(演義陽平關位於漢中盆地北大門),但諸葛亮說小關張對西平關地理不熟悉,需要馬岱做嚮導,那只能再往西找。

值得注意的是越吉元帥的鐵車兵,這個兵種的展開和作戰,必然是在比較平坦的地形,根據這個線索,我們找到了位於徽成盆地的武都。

將西平關理解為這個位置,還有以下好處:

一、下辨就在此地,當初「張飛、馬超各守一處隘口,馬超取下辨,令吳蘭為先鋒」時馬超守的隘口,很可能就是這個西平關。

卻說張飛、馬超各守一處隘口,馬超取下辨,令吳蘭為先鋒……(中略)……吳蘭曰:「任夔不聽吾言,故有此敗。」馬超曰:

「可緊守隘口,勿與交鋒。一面申報主公,肯請進兵,退曹洪不遲。」

二、此地一度在馬騰、韓遂勢力控制中,符合馬超、馬岱熟悉此地且有威望的條件。

老臣先知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胡之心,羌胡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持飛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抗之。

孔明曰:「汝二人要去,奈路途不熟。」遂喚馬岱曰:「汝素知羌胡之性,久居彼處,可作鄉導。」

三、此地正西就是羌人活動範圍,無論西北方向的隴右諸郡姓曹還是姓劉,都不影響羌人攻打此地威脅川蜀。

四、此地距離斜谷口一百多公里,符合故事中數天趕到的情節(演義祁山位於斜谷口)。

興、苞等引兵起程。行不數日,早遇番兵。

五、蜀漢兵出西平可以到達曲山(天水西南,今甘肅岷縣),與演義原文符合。

可遣使先去羌胡處通盟,然後出西平,近雍州。先築二城於曲山之下,令兵守之,以為掎角之勢。

六、武都郡是益州的西北大門,而西平郡未免太遠。

2樓:56arr

說不定是外交戰啊。魏使跑到鮮卑,和軻比能陳清利害,使其修書一封,給名義上臣屬的羌人部落(那時整個藏區都被認為是羌)以提點,攻取今青海省西寧市(當時叫西平郡,視情況而定,稱作西平關也沒問題),什麼的。

三國演義的話,之後還有西羌國的出場環節,提前給鋪墊也不是什麼壞處?

另外,漢武帝的河西四郡就是為了分開羌胡的啦。所以說反過來,倘若曹魏允許的話,軻比能大人可能自己就能提兵殺到西平關呢。

如果有困難的話又何必堅壁清野的築城去隔絕呢,的。

當然,從三國演義給與的結果上來看應該是前者。在蒙古高原上吃草的鮮卑人大概會畏懼在旗子上書「公孫」兩字的怪物,卻應該不會搭理馳名西涼的「馬」家軍。但羌人應該,剛剛好相反才對??

所以說。如果結果上是羌兵攻西平關的話,單從地圖,和民族分布上來看,這個進兵方式應該是正常的…

3樓:怪蜀祭

遼東鮮卑軻比能,起遼西羌兵,走旱路來攻西蜀西平關。腦洞大開,確實牛唇不對馬嘴,略懂歷史的人會笑出老血三公升。不過這個鮮卑軻比能貌似是忽必烈的另一種譯法,還有一種譯法是老大保加利亞首領庫弗拉特汗,可以窺見這幾個游牧民族之間的親源關係

4樓:王海

其實這個還真不是地理失誤,而是大家對中國北方的民族地理不甚了解。其實自東北大興安嶺至西北甘青青藏高原東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民族流動的大走廊。很多民族都在延這條走廊流動。

漢代以後發源於東北的鮮卑遷徙至此控制這一帶的羌人,所以才有三國志當中這樣的說法。後來生活在甘青地區的主要羌人的黨項部正是受到吐蕃和鮮卑壓迫不斷遷徙至銀川地區的,後來蒙古受後金壓迫也遷徙至此。

5樓:火柴塔

首先所謂的遼東軻比能,可能只是說他是遼東人。

《三國志》:建安中,呼廚泉南單幹入朝,遂留內待,使右賢王撫其國,而匈奴折節,過於漢舊。然烏丸、鮮卑稍更強盛,亦因漢末之亂,中國多事,不遑外討,故得擅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殺略人民,北邊仍受其困。

……太祖潛師北伐,出其不意,一戰而定之,夷狄懾服,威振朔土。遂引烏丸之眾服從征討,而邊民得用安息。後鮮卑大人軻比能複製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自雲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為鮮卑庭。

數犯塞寇邊,幽、並苦之。田豫有馬城之圍,畢軌有陘北之敗。青龍中,帝乃聽王雄,遣劍客刺之。

所以鮮卑勢力到達了雲中(今原平縣,在大同附近),五原(晉中北)。

所以很多人認為西平關,就是陽平關

還真的是大同附近的鮮卑人打的。

北魏太和(孝文帝)十九年,495年,北魏大將拓跋英進攻南齊漢中。被稱為漢中之戰。

至於三國演義上的軻比能取西平我覺得很可能是這一仗給了作者靈感。

愚見自酌。

6樓:豫西刀客

此西平關應為西平郡,即今之青海省會西寧市。

西寧市古為羌地,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神爵初屬金城郡臨羌縣。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東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縣(今西寧市)。

(或說,)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擴建為西平郡,開始在此築城。

「讓遼東鮮卑國國王軻比能起遼西羌兵十萬」,這句確實有些毛病。遼東鮮卑國是沒錯,但是讓鮮卑國王去帶領羌兵就是大大的不對了,完全不是乙個種族嘛。這裡公達本意應該是想讓羌族從西平關出兵。

羌族當時主要活動在今青海、甘肅一帶,羌氐混居,自東漢光武之初羌族一直是大漢的邊患,經常發生小規模戰爭,時叛時附。羌又分為許多支部,利誘一部分完全不是問題。

後來計畫丞相利「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正是利用馬超在西北的威望,平復了羌人的進攻,西平關也是在西北方向的。

當然,正史馬超此時已經死了,臨死還託孤先主照看好馬岱,是不可能出戰的了。

7樓:

演義裡的東西扯不是很正常麼? 特別是數字。

蜀地不到一百萬人口,劉備卻能拉動七十萬大軍攻打夷陵。夷陵被重創之後,諸葛還能動不動三四十萬大軍北伐。

袁紹四州之地人口最多三四百萬,也能拉動七十萬打官渡,之後又能弄到幾十萬打倉亭。

曹操剛統一北方,還能調動五六十萬大軍下荊州,然後八十三萬打赤壁。

至於題主說路線,不要和演義講邏輯,不要和演義爭地理,不要個演義辯權謀。

假如岳飛穿越,在明末掌管遼東,能不能收復遼東?

岳飛可負氣上過廬山,就這一事,崇禎就把他宰了,以岳飛性格,應該都沒袁督師活的久。遼東就是死局啊,誰去都不行。除非是神仙 死得更快。趙構已經很能容忍了都容不下的人,碰上崇禎這個忍不了的。好多明朝那些事教導出來的歷史學家啊。明亡是氣數已盡溫體仁把袁崇煥害死了楊嗣昌把盧象公升害死了 換誰去大明都得亡。大明...

隋煬帝為什麼要伐遼東?

陸軼群律師 東北這塊地方從地緣角度對中原威脅太大了 論割據自守的能力,東北不輸給關中 論物產,東北不輸給四川天府 後世的遼金,滿清,乃至四野,都是東北為根據地席捲華夏的楊廣還是有眼光的 辛節 兩個字 時勢 首先是時,隋唐時期氣候變暖,降雨線北移,遼河平原都非常適合種植莊稼。其次是勢,遼東地區勢力錯綜...

北魏這麼強,為什麼丟了遼東呢?

大麵包大饅頭 北魏丟了遼東是北魏內亂後的事情。就是孝景帝時代北魏都很強大。本來北魏自打敗柔然,就控制了柔然,而之前更是控制了各北方部落,其中遼東的女真就是北魏藩國。無奈當時環境下東北太遠,北魏面對南朝,和不穩定的柔然,無法貿然發動對東北戰爭。當然北魏控制到的是東北處高句麗意外的地方,高句麗一直給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