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禪定,但做不到觀呼吸,關照自己的念頭可以嗎?

時間 2021-05-30 17:32:13

1樓:空空子

1,觀念頭是觀法塵,法塵是生滅的,煮沙不能成飯

2,觀呼吸,就是專門對治散亂,妄想多的,您應該是方法錯誤,業處沒找對,所以沒效果

3,在接觸南傳禪法之前(馬雜湊,帕奧等),先學習大乘般若正見

2樓:裘名鋼

觀呼吸是幫助你集中精力和進入狀態的方式,不一定要一直觀察呼吸,因為要時刻保持主意識正念,不被客意識吸引走,所以,需要借助簡單的觀呼吸方式把主意識拉回來

可以看下禪修基礎著作,如《內觀基礎》《觀呼吸》

3樓:洪權

觀念頭,是觀法。盯著目標看清楚,是觀察。

而觀的前提是止。沒有止念,觀再清楚,想法還是如瀑布流下。

修禪,是分階梯的。

1.靜坐。修止。攝心為戒。坐正,挺腰,放鬆肩膀,就這麼靜靜的幾分鐘。每天早晚練習。雜念靜下來了,就會感覺到清醒了。

2.觀念非我。靜坐不需要觀呼吸,只要靜下來,意識清醒了,觀察力會提高。這個時候,再觀呼吸會容易。同時,可以觀念,那些飛來飛去的,我可以看到,那麼,念並不是我。

後面的就不講了!先練習前面的

4樓:齊天大聖

可以觀想念頭,好多的入定方法都可以觀念頭,比如四無量心,你去找乙個可憐的眾生,記住它的聲音或者樣子,然後閉眼專注於可憐相,這也可以入定,這就是四無量心的修法,但是根據清淨道論,專注四大的定境可以直接生慧,而專注念頭的入定不能生慧

5樓:心靈辣糊湯

可以想象自己包裹在光球裡面,光球無限放大。一開始用視覺入門。有些人是視覺性(比如我)所以一開始用觀呼吸這種感覺性的方式訓練很難。

那就運用自己的長處感覺自己包裹在光球裡面,不斷放大,先是充滿房間在充滿街道這樣,等訓練長了感覺性的訓練自然就可以訓練了

6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呼吸是乙個非常複雜而迷人的程式,並非那麼簡單無趣。它充滿細微的變化, 例如呼氣與吸氣、長息與短息、深呼吸與淺呼吸等等,並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呼吸就像一首交響曲,有許多變化不一的不斷迴圈的模式。

不要只觀察呼吸的外貌, 有比入息與出息更值得注意的地方。每乙個呼吸都有前、中、後三個階段,每乙個呼吸都要經歷出生、成長與死亡的過程。呼吸的長短與快慢,會隨著情緒、思維和聲音的刺激而改變。

如果你研究這些現象,你會發現它非常迷人,這會增加你禪修的樂趣。

內觀禪修剛開始時,分心的現象時有發生,你的心經常跑開,就像乙隻大黃蜂一樣嗡嗡亂飛。別擔心,心猿意馬的現象是人盡皆有的。要把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到單純呼吸的感覺上,保持溫和與堅定,不要氣餒和灰心,直到不再分心為止。

————by藍梅法師

7樓:柴扉忽聞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能觀念頭的話是最好了,不過觀想的前提是身空,達不到身空就很難發現細微的自動產生的念頭,一般通過其他法達到身空後再觀念頭。身空後觀想的不同會進入不同境界,如果觀物質的微觀,念頭之間的無念狀態將進入禪定(穩定,不容易退失);如果體驗美感、清明感、氣機、暖等會進入欲界定(不穩定,容易退失);如果觀心,住於思維本體,會進入思維根本狀態,這時在外因的作用下開悟;再有就是從高階禪定退下後再證入思維根本狀態(成功率低)

8樓:空性

觀可以從四個角度入手,身、受、心、法。

觀呼吸,屬於觀身的入門。

觀念頭屬於觀法的入手。

在解說兩者的區別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觀身、觀受、觀心、觀法。

人由身、心兩部分組成,就身體而言,有觀身和觀受兩部分。

觀身相對粗糙,而觀受相比很微細。

觀身是指:當下對自己的身體的行為保持清楚的了知,我知道我在走路,我在邁左腳、我在邁右腳,我在吃飯,我在拿起筷子,我在張嘴,等等,保持清楚的了知。

觀受是指:對身體上的感受保持清楚的了知,相比觀身,微細了很多,需要心非常的敏銳才能做到。需要經由禪坐,不斷的觀察出入息,然後培養心的敏銳度,以此來觀察身體的感受。

就心而言,有觀心和觀法兩部分,法是指心中公升起的所有的念頭。

觀心粗糙,觀法微細。

觀心是指:對心中所公升起的感受保持覺知。

觀法是指:對心中公升起的所有的念頭保持覺知,比觀心更加微細。觀心,很粗糙的覺知能力就可以做到,但觀法就需要非常清晰的覺知與心的定力。

佛陀未出世時,世間就有四禪八定的修法,後來佛陀修到了最高的第七定和第八定,但並不能解脫。後來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至解脫,誓不起身。

後來達到涅槃,覺悟的關鍵在於,發現了觀智。並且踐行了觀智。

什麼是觀智?就是對身、受、心、法保持覺知。這裡的觀的意思也等同於覺知。

之後四十五年的教化,佛陀根據不同的根器教導了不同的傳承,有的從觀身入手,有的從觀受入手,有的從觀心入手,有的從觀法入手。這就是種種傳承的區別之所在。

因為要修觀智,必須先有心的定。而心的定力的不同,所以入手的方法也就不同。

對於在四禪八定上修的很好的人,他們心的定力有了很好的基礎。便可以直接從觀法入手。

對於定力稍微差些的人便可以從觀心開始。

再差些的人可以從觀受開始。

再差些的人便可以從觀身開始。

這便是次第的過程。

觀身是最粗糙,最易入手的法門,而你若連觀身,觀呼吸都無法練習,那觀法,觀念頭也一樣練習不好,你所講述的舒服,僅僅就只是舒服,這對禪修並無益處。

上面詳解了觀呼吸的問題,那無法觀察呼吸的話,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有!有三種解決的方法。

第一:到禪修中心去練習。

環境很重要!在禪修中心對於學習觀察呼吸有很大的助益。要想修習觀智,必須有心的定力,而練習觀察呼吸就是在開發心的定力,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不愉悅的感受,所以有些時候,慣性的就想要逃避,當你在禪修中心時,密集的時間安排,已經近百人的禪修環境,和義工、老師的督促,很難去逃避現實,所以就很容易入手。

萬事開頭難,當跨過這個階段,掌握了技巧,就很容易練習了。

第二:觀腹部起伏。

對於那些無法集中心念到鼻孔以下小範圍的人來說,從大範圍起觀,是很好的入手法門,此入手法門的著名禪師是馬雜湊尊者。

但是,在接觸禪修數年的時間裡,我還從未遇到過無法集中心念觀察呼吸的人。所以就你的情況而言,並不見得就是無法集中心念,只是你意志力薄弱,無法面對觀察呼吸時,所要面對的心的煩躁、散亂。

第三:不淨觀。

不淨觀練習是針對那些對色身、情慾有強烈執著的人練習的。不淨觀的練習是為了讓那些心中執念過重,從而根本無法集中心念的人來練習的。通過練習不淨觀,讓心達到平衡,從而進一步觀察呼吸來培養心的定力。

關於禪定和觀的問題,請看這篇文章,戒、定、慧的真正涵義是什麼?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

最後,如果題主想學習禪修,建議到禪修中心去體驗練習,過後再給自己下結論,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練習觀呼吸。

9樓:陳明

電影功夫熊貓2中阿寶最後打敗孔雀王的秘訣是inner peace,這個算不算禪定之後的大悟呢?如果inner peace了,是不是就一切空空了,阿彌陀佛,先做幾個深呼吸......好像有包子的味道,算了吃飽再入定去.

10樓:櫻桃

禪定是什麼?與數呼吸有關係嗎?

大家在下面都解答了,與呼吸無關。

可以這樣來告訴你,禪定不是乙個可以求得的修行狀態。就好比我們在喝茶,喝到忘我之境,這也是一種禪定。然而,你要知道我們的目的是在喝茶,而不是為了入這個禪定,喝茶所入的這個禪定,是體現出喝茶品茶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一味的去尋找那個忘我的狀態,實際上,走偏了。

所以,從這裡你應該清楚,禪定是修行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能體現出修行的證量。在這個證量下,能夠通過所修所學,達到更高的層次。

就象民間有一句話,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好好去體悟一下,你將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11樓:

這是漢傳禪師寫的入門書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2619《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154《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1722這是藏傳瑜珈士寫的入門書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想努力但做不到怎麼辦?

高遠 認真安排好你的時間。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 睡覺 上課 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 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當然,學習不應該佔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閒時間,總得給休息 業餘...

想讓自己自律但總是做不到怎麼辦

為什麼要自律?不一定的!有些人是靠自律成功的,有些人不是靠自律成功的,我覺得你要隨心隨性,才能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如果你不適合自律,卻要嚴格要求自己去自律,走歪了路,你會取得不了成就,發揮不出你真正的天賦。我覺得有一種人不需要自律,那就是發表欲很強烈,表達慾望很強烈的人,這種人天生十分叛逆,不服從領...

為什麼什麼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Jingle 最近看13邀,羅翔說的一句話與這個很相近,大意是,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鴻溝。勇敢是人類品格最美好的詞彙。但知道也就是察覺,察覺之後努力的改變,也許是慢慢的,迂迴曲折的,但總能向著更好的發展。 鄭好 想先看到結果再行動的人,往往無法看到結果。如果你覺得別人講的道理有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