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陷入了職業以及人生的迷茫期!怎麼辦?何去何從?

時間 2021-05-30 13:39:31

1樓:話多

畢業前校招來啦成都客服中心,許諾的是管理層,然後開始啦實習,實習期間也沒什麼壓力,而且大家都還在誇我,老大也覺得你不錯,溫水煮青蛙一般過啦畢業季,才後知後覺的醒悟,但是為時已晚,不敢走,走了去幹什麼,裸辭沒有勇氣,現在還是想回本專業,帶兩個小組,一共二十個人,覺得近半年以來沒學到任何東西,不知道怎麼辦~~~

2樓:吃曲奇餅的龍貓

個人也是,本來做電商運營的,後來腦子一抽學了影視後期製作。入行最高4000工資。提不起勁去做這個行業,考慮要不要回電商行業。。。。。。。現在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3樓:another

看完之後總結出來就是在筆者在現在的城市沒有寄託,如果有好友或者愛人陪伴在一起是否就不同了呢?選擇沒有對錯,堅持下去就對了。可能辭掉工作後重新融入一家新的公司或者團體需要時間,但是覺得筆者好厲害呀……

4樓:石鑫

我的建議是分三個層次來思考。

第一層次終極思考:我是誰?

正如尼采所說,「乙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迷茫是因為沒有方向。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明確方向,以應對迷茫?

不少人認為明確方向,就是定乙個很明確的目標,明確的目標就是量化可衡量的目標。真是如此嗎?其實僅需反思一下我們自己走過的人生歷程就會發現,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回想一下,即便你在大學畢業時就對自己有過明確的規劃,歷經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後,你再回想起來可能是付之一笑,心裡暗暗地說一句:幼稚!

既然如此,我們還要不要對我們的未來進行規劃?答案是肯定的。

我記得大學時看《胡雪巖傳》時有這麼乙個場景,生意已經敗落的胡雪巖和朋友在昏暗的小酒家共飲一壺濁酒。胡雪巖突然感慨,如果沒遇到左宗棠,也許自己的一生也會經營這麼一家酒店,過著忙碌而平凡的日子,這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他的朋友回應了一句話,這句話讓我至今難忘。

他的朋友說,你即使是經營一家酒店,也一定會做成全上海最大的酒店。

這個對話揭示了乙個道理,無論我們的職業,還是我們的事業,都是自我探索與選擇和環境變動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自我探索與選擇決定了我們成為乙個什麼樣的人,環境變動因素決定了我們成就什麼樣的事。

環境變動因素是偶然的、不可控的,我們唯一能夠左右的是我們自己的探索與選擇,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成為乙個什麼樣的人,至於成就什麼樣的事,更多的是順勢的結果。

這正如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集中營中發現的人類秘密:人實際需要的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諸努力和奮鬥。

我們追尋目標時,追尋的並不是目標本身,而是目標背後承載的意義。所以,明確人生方向,你可以制定像王健林說的那樣的小目標,更應該思考的是這個目標背後承載的意義是什麼?人是為了意義而活,去除意義後的冰冷數字不會帶給人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次獨特的旅程,其更大的價值在於我們過程中的經歷,無論達成目標的喜悅,還是遭遇挫折的失落,都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財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我們每個生命的獨特使命,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我們時刻都在做著各種探索,時刻都在做著各種選擇。

每個生命都擁有選擇的自由,當然我們也必須為我們的選擇承擔責任。正如西方諺語所說,我們拿起了拐杖的一端,也就意味著拿起了另一端。其實,即使是我們被動的接受父母以愛的名義對我們的選擇橫加干涉時,其本質也是我們主動做出的選擇,因為你最終還是選擇了順從。

接下來,用平衡輪思考生命中的6-7個最重要角色,想象八十歲生日想收穫到他們什麼樣的評價?為了獲得這些評價你將如何做?人是具有高度社會屬性的動物,所以這一步是讓我們從社會角色的視角反觀我們的價值觀,更加貼近我們一直秉持卻並不清晰的信念系統。

最後根據這些評價,真誠地面對自己,與自己對話,傾聽自己的心聲,撰寫你的使命宣言。這是對我們內心深處所深深遵循的信念的顯性化。當然這個使命宣言並不是一成不變,隨著我們對未來的不斷探索,它會越來越清晰起來。

第二層次 TOP識別:我最適合做什麼?

從巨集觀進入中觀,在我們信念系統的指引下反思我們的職業或事業,反思我們最適合做什麼。

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這世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才讓世界變得如此色彩繽紛。

我一般會引導別人從三個視角發現自己的職業優勢,分別是:才能(Talents)、組織(Organization)、激情(Passion)。三者組合到一起正好是TOP,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No.

1。首先,對才能(Talents)進行識別,我習慣於用蓋洛普的優勢識別器做五大主題才能的測評,當然你也可以選擇DISC或者MBTI等工具,這些工具都可以引導我們發現我們的先天特徵。

然後,結合你現在的職業,回顧組織(Organization)的需要是什麼,你的崗位要求你做什麼,你服務的客戶需要你做什麼,這是和我們目前的職業進行連線的過程。

第三,回想過往你做什麼事情時充滿激情(Passion)?會讓你忘我地投入?這正是反映你的天性所在。

最後,思考一下這三者是否有交集?如果有很大的交集,恭喜你,你做的正是最適合你做的。如果交集很小或者沒有交集怎麼辦?

馬上換乙份職業嗎?如果可以,當然沒話說。但是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做不到的。

而且,任何工作都會有你不喜歡的部分。其實,我們討厭做一件事,討厭做某項工作,往往是因為我們在為流程而工作,並不是為其背後的意義而努力。

這正如,我在成為父親之前最討厭的事就是拖地,感覺這是最枯燥乏味的事,老婆每次讓我去拖地,都會想辦法敷衍和躲避,直到躲無可躲,避無可避時才去。當有了孩子,看到孩子每天都赤著腳在地板上跑來跑去時,拖地就不再是拖地本身,而是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賦予的意義不同,工作的熱情也會發生變化。

而且,再去深入發掘拖地背後的意義,竟然發現其實完全可以成為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快速地、用力地拖地時可以起到很好的鍛鍊作用,要想把一些角落變得很乾淨是需要動腦子去琢磨一些技巧的,偶爾在沙發下面發現幾枚硬幣,竟然可以帶來一絲意外之財的驚喜。曾經無聊枯燥的一件工作竟然變得有滋有味,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其背後的意義。

TOP識別幫助我們發現我們最利於發揮才能的職業優勢,同時也讓我們愉快地接納那些工作中的不喜歡部分,關鍵是與我們的信念系統中的意義進行連線。

第三層次短期規劃:我首先達成什麼?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從中觀的優勢發現進入微觀的行動。

在這一階段我一般會使用教練的萬能對話框架GROW模型,結合前面的終極思考和TOP識別,用GROW做短期規劃:

Goal:近一年以內你想實現的最重要目標是什麼?用SMART澄清目標。

Reality:分析一下當前的現狀,和目標的差距是什麼?你擁有的資源有哪些?達成目標建立在哪些核心要素上?

Options:達成目標的可能路徑有哪些?如果資源都具備你將如何做?對這些路徑如何進行決策?乙個月內就要見到一些小小成功你會做什麼?

Will:你將如何啟動你的行動?用Who、What、Where、When思考。

達成階段里程碑時你將如何獎勵自己?你的覆盤反思週期是什麼?你可以和誰一起定期回顧和分享你的行動推進情況?

第一步行動是什麼?

意義需要用行動來探索,而行動只有在具體的目標指引下才會變得專注。而具體的目標其實是源自我們的生命追尋的意義,我們為什麼總是無法專注於當下?原因還是意義的缺失。

乙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的人總會什麼都想要,而最終都淺嘗輒止,無法深入。所以訴諸根本還在於意義。

對意義的思考,我覺得最好的一本書就是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源自作者在死亡集中營中的頓悟,是生命在極端環境下的自我覺醒,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機會體驗這樣的極端環境,那麼閱讀這本書也會引發深入的思考。

前面說的都是對個人人生意義的思考,如果我們擴充套件到乙個組織又如何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在我的新書《搞定不確定——行動學習給你答案》中也給了企業乙個探尋的路徑,從商業模式構建,到戰略落地,再到績效提公升,仍然是從巨集觀到中觀,從中觀到微觀的過程。因為組織是人組成的社會體,只要有人存在就一定會探尋其事物背後的意義,而事物也會因我們賦予的意義在我們內心鮮活起來,不再是孤寂的存在,王陽明講的「心外無物」大概也就是這麼個道理。

其實只要是人就一定是迷茫的,如果真正不再迷茫,你已經證悟到了佛的境界,因為「佛陀」的本意就是「覺悟者」。那些認為自己不迷茫的,其實正處於最大的迷茫中而不自知,把執著的「我見」當作了「真知」。

所以,如果你感到迷茫,恭喜你,一扇通往光明的門正在開啟,生命正在激勵你去探尋生命的意義,這也正是迷茫自身的意義。

5樓:李天逸

然後: 你是否能真正去追求你所想要的生活,能為他而放棄什麼。

我並不是想在這裡發一些雞湯類的東西。

但是,確實是:選擇的代價是放棄。。。

說別人的事情,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簡單說一下我的故事,給你聽聽吧。

五年前我跟你一般大,我在壟斷型國企上班,過著規律的、悠閒的生活。

並且那個時候,我已經有乙份自己的額外收入、我用自己的錢買了房子、結了婚、而且有個一歲的小寶寶。有車、有房、有老婆、有孩子、有存款。在周邊的圈子中可以說有很高的優越感。

這是當時的基本情況,我認為比你現在的狀態要好一些吧。

然後當時各種不安份,心裡各種想法,這個也想、那個也想、這個不爽、那個不服。。。

伴隨而來的,也是心裡的各種糾結、各種痛苦、各種拿不定主意。。。

糾結了近一年的時間。。。

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去追求我想要的東西,我需要放棄的是:

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國企的工作、老婆、孩子、現有的圈子、父母的各種不捨和阻力。。

而要追求的東西,是乙份收入很低的創業型公司的月工資。。。

當時是2023年,我當時一天的收入基本能頂出去創業一月的工資。

唯一能有的是去體驗我想要的充實的、激情的生活,和那個有些不太著邊的,所謂願景。。。

去追求了之後,能變成什麼樣子?能賺多少錢?這公司將來能整成什麼樣子?

完全不知道,完全也看不太清楚。。。

所以,你可想而知,這種糾結。。。

但我後來還是,決定去試試了。。。

出去之後的各種苦逼生活就沒法說了。

出去的第一周就連著被人騙了三次,一周之內搬了三次家,我乙個人打著鋪蓋卷、拖著行李箱、拎著電腦包。。。當時想,這社會真TM是人心險惡、我TM閒的沒事出來受這份洋罪。。。

此處省略一萬字。。。。

五年過去了,在這個城市,買上了150平的房子、公司也從最早的10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0人。在公司的職位也還可以。目前也有想在兩到三年內上市的想法。。。

沒什麼問題的話,今年也會把老婆孩子接過來。。。

我也很久沒有發過這麼多的感慨了…………

最近一段時間,也有一些感悟………

正好我看到手邊的便簽本上,在3.14號晚上寫了兩句話,挺適合送給你的。就拍下來了(字寫的比較醜,呵呵)。。。

25歲感覺人生陷入了低潮,完全不知道怎麼辦,國外博士念了一半,感覺自己像是乙個廢人,人生變得好痛苦?

Mr.Xu 雖然我不是博士,但我也很理解這種感覺,興許也在高校的緣故,總是迷茫的很,不知道路在何方。對科研工作越發的討厭,但是常年在高校導致社會經驗基本為零。身邊師弟師妹都讀博了,自己也是一把年紀過不了兩年就三十了,感覺一事無成。家裡人一直逼我讀博,但是又不知道為啥讀博。完全不知道想要什麼,感覺突然...

今年25歲,突然覺得生活的不易和艱辛,以及人情的冷暖,是不是有點晚了?

同齡人,但你學歷比我高學習比我優秀,你現在怎樣了 二十五歲是乙個什麼樣的年紀,大學畢業兩三年,或者碩士剛畢業。我今年20,正在上大二,我想,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能大概的知道今後的生活將是不易,你所說的人情冷暖我們也在慢慢感受。但總有經歷了才能知道自己扛不扛的過去。我們害怕的,他們也在恐懼著。10天正...

人生陷入了迷茫。大二普通二本商務英語的女生,這學期的幾門考試都不順利,專四掛,初會也掛,我該怎麼辦

西廠廠公雨化田 如果是動力問題,可能你是沒有感受到就業壓力,投幾份簡歷,沒有人理你,你就會怕,怕了才有動力。如果確實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就曲線救國吧,混一混學生會,當個班幹部,鍛鍊組織能力,到時候簡歷也有可寫的東西,這類人也有其市場。 簡無Jane 首先我要告訴你,沒必要迷茫,你會急,可能別人會說一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