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走出舒適圈?

時間 2021-05-30 11:47:30

1樓:surprise

最近一直在思考乙個問題:我為什麼想跳出舒適圈?

我發現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不知上進,最終被時代所拋棄

前段時間,有乙個特別要好的朋友,離開了家,奔赴異鄉去工作,他選擇離開舒適圈去挑戰自己,並且希望我也能夠出去外面試一試

其實我不曾一次的想過,如果我在乙個地方待久了,會不會因為長時間呆在舒適圈,最後沒有實力離開這裡了。時間越長,我越害怕,我怕我能力匹配不上當今的時代,我怕我有一天我會被社會淘汰

但是盲目地跳出舒適區,其實根本不是自律而是自虐

大多數人想要跳出舒適圈,其實並沒有對自己的現狀有清晰的認知,純粹是害怕跟不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眼看著別人都跳出去了,自己也不想被淘汰,所以就隨大流硬著頭皮跳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分享自己的日常,也能夠窺見別人的人生。虛榮心使然,我們總拿自己的不足去對比別人的優點,那產生焦慮是必然的,況且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真假並不全部能分辨的出來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月薪過萬、豪宅豪車已然成為標配,但很顯然,很多人目前的生活並沒有辦法趕上這種標配

那些我們本不需要的高配,通過「標配化」變成必需品,實則是落入了焦慮圈套

我想你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其實這句話不過是領導讓員工老老實實996的漂亮說辭,你越努力工作,越拼命,領導就會越早的開上豪車、住上豪宅。你那麼拼命,有沒有想過是為了什麼?

現如今,跳出舒適圈似乎成了成功的必經之路,於是人們紛紛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去挑戰新事物、新領域,好像只有不舒適才是成長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跳出去,請先問問自己,你覺得幸福的標準是什麼?你做好準備了嗎?

有人認為,登上山峰才是成功;有人認為,坐在山腳下賞花也是一種幸福

如果不能得到肯定答案,建議你待在當下的舒適圈進行精雕細琢、提公升自我,待到時機成熟,跳出來是水到渠成的

跳出「舒適」區,不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後生,應該將根紮得更深、腳站得更穩,這樣掛果能力才能更強

每天健身、讀書、學習,從改善小事物開始,對父母多關心,對孩子多耐心。如此,我們的舒適區會越來越穩

其實這些年我一直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能力配不上想法,雞湯文只會鼓勵我們走出去,卻沒教我們認清自己真實的能力

所以,究竟要不要跳出舒適圈,就看你怎麼定義人生

有人認為,登上山峰才是成功

有人認為,坐在山腳下賞花也是一種幸福

2樓:Insightworld

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如果今天你不主動走出舒適區,去提公升自己,迭代知識和經驗,那麼明天你必將在新的變化中恐慌和手足無措。正如疫情下的各個企業,即使在同一行業,有的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後一蹶不振,有的則快速革新,短暫停滯後再次高歌猛進。

再用圖例解釋一下什麼是舒適區。

由圖所示,從圓心到外輻射,我們可以定義三層狀態,舒適區-不舒適區-痛苦區。舒適區,又稱為心理舒適區.。在這個區域裡,每個人都會覺得舒服、放鬆、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

在這個區域內,人們常常感覺放鬆,不願被打擾,有自己的節奏。而在這個區域的外圍,則是非舒適區或是不舒適區,在這個區域裡,人們就會感到彆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而在非舒適區之外,則是痛苦區,在這個區域裡,人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非常沮喪甚至喪失信心和生活的樂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愈挫愈勇,在高強度的壓力下快速突破自己。

而針對舒適區的突破,你又希望把自己置身於哪個位置呢?

如圖1,2,3三個位置,分別代表了遠離舒適區的不同區間,毋庸置疑,越往外你感受到的不舒適程度和壓力則越大,但你接受新挑戰和變化的程度也更徹底。在我看來,我們既要勇敢的邁出舒適區,又要防止過猶不及,因此建議你可以根據相關因子去確定合適的位置。比如,外部環境的緊迫性,如果巨變迫在眉睫,那你就沒有時間慢慢行動,只能不得不把自己投身於3這個位置來置於死地而後生;而如果外部環境不太緊迫,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抗壓能力和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好鼓勵自己每天多嘗試一點點,積少成多,持續突破。

最後,一句話共勉 -- "Be comfortable with being un-comfortable".

3樓:G先生

是否有必要走出舒適圈,首先要認識一下什麼是舒適圈。

對於「不好的」習慣圈和喜好圈,我們要做的是「跨出」;對於能力圈,我們要做的是「擴大」。

1、因為習慣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喜好也有好壞之分。對於好的習慣和習慣,我們保持就好;但對於壞的習慣和喜好,則需要我們去調整和改善,因為它們會限制和阻礙你。從短期來看,待在舒適圈內確實讓你感到很輕鬆、很舒服,但當你在這個「不好的舒適圈」裡待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你「最終」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適圈外,比如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賺更多的錢,渴望有乙個好的身材、乙個健康的身體......

2、而能力也有高低強弱之分,要想讓自己更加出眾、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就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打磨核心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舒適。

一、如何跨出舒適圈(培養好習慣/喜好,戒掉壞習慣/喜好)?

第一步:提示,讓習慣顯而易見。

首先,寫下自己現有的習慣,並思考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加深對習慣的了解;

然後,制定執行意圖(如果發生情況A,我就採取行動B);

其三,改變環境提示(突出習慣對應的環境提示,來培養好習慣;消除環境中的提示,來戒除壞習慣)。

第二步:渴求,讓習慣有吸引力。其次,可以加入特定的群體,接受群體的薰陶、刺激來改變行為;

其三,改變思維模式,想培養好習慣,就要多關注它的益處,想戒除壞習慣,就要多關注它的壞處,以及尋找替代行為。

第三步:反應,讓習慣簡便易行。

首先,削弱習慣的阻力,既可以通過優化環境來降低行動的阻力,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減少行動前的準備步驟(阻力);

其次,可以採用兩分鐘規則(一開始培養新習慣,它所用的時間應該不超過兩分鐘),類似於微習慣策略;

其三,建立承諾機制(你一旦做出某種承諾、選擇,它就能在接下來的某個時間範圍內影響並改變你的行為,強制你行動和改變)。

第四步:獎勵,讓習慣令人愉悅。

首先,我們的大腦非常重視及時的獎勵,所以要讓好習慣帶來的好處更醒目;同時還可以提高額外的獎勵,比如每讀完一本書之後,就獎勵自己看一部想看的電影、吃一頓大餐。

其次,要追蹤習慣,也就是記錄下自己的習慣軌跡。追蹤習慣既可以把追蹤這種行動本身變成了即時獎勵,看著記錄,就能讓自己覺得在不斷成為更優秀的人,當下就會覺得很滿足,從而把習慣堅持下去;又可以提醒我們不要半途而廢,已經堅持了這麼久,放棄就太可惜了。

詳細內容可看下面這篇文章:4個步驟11個方法,幫你快速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二、如何擴大能力圈?

我們前面說了,舒適圈可以是我們現有的一些能力和優勢,對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跨出這個舒適圈,而是擴大或者說提公升這個舒適圈。

首先,認識自己。

分析、列舉出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技能、才能,從這些能力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

要想徹底的認識自己顯然很難,但我們可以先找乙個突破口,比如以現在的工作(也可以是未來期望的工作)為突破口。要做好XX這個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能和能力?然後再對比自己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哪些能力比較強、哪些能力還不足。

其次,明確目標,找到方向。

根據自己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列出哪些能力是自己必須「長期培養」的核心能力,哪些能力需要提公升到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之上)。

通過上一步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對於xx這個工作,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接下來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明確自己要努力提公升的目標和方向了。不同的職業和職業追求,需要長期培養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目前的我來說,必須長期培養的核心能力包括:

領導、管理的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如果你是乙個銷售員、業務員,那麼溝通能力、銷售能力就必須是你目前必須長期培養的能力;如果你期待自己公升職加薪,那麼除了銷售能力,你可能還需要把領導帶人、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公升到你團隊中的平均水平之上,這樣你的機會才會更大。

只有在相應的領域中擁有了優勢競爭力,你才能在這個領域中感到真正的「舒適」。

其三,細化目標,付諸於行動。

有了明確的目標、方向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開始行動了?答案是:不完全是。

因為有些目標只是乙個概念,我們很難具體的去行動落實。比如閱讀能力,我們都知道它大概是個什麼東西,但如何才能提高很多人可能就有些模糊。再比如溝通能力,怎麼鍛鍊也是乙個問題。

拿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我把閱讀能力細分成:「眼、腦結合,快速識別資訊、快速看的能力」和「閱讀過程中、閱讀後如何梳理和處理重要資訊的能力」。對於眼腦結合快速看書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訓練「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來掌握或提高;對於梳理和處理書中重要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RIA便簽讀書法、九宮格筆記法等一些方法來鍛鍊提高。

思維導圖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思維導圖記憶法,如何用思維導圖整理並記住一本書?

RIA便簽讀書、九宮格筆記等一些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洋蔥閱讀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行動之前要先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去行動。

還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圈的擴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的,這是乙個逐漸改變的過程,切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要保持乙個良好的心態。

三、如何駕馭不適圈?

無論是跨出舒適圈,還是擴大能力圈,都會出現一些壓力和挑戰,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不適應,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1、找出令你「不適」的原因,用成長型的思維勇敢的去面對

比如下面這幾個常見原因:

①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害怕事情不如預期

事實上,永遠不可能準備好的。無論是什麼事情,都很難一次性做到盡善盡美的,大多時候都只能是通過一次一次的試錯、一次次的調整,才能讓事情趨近於完美。也正是在這樣的試錯、調整中,我們最終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就像給老闆的方案,不管你如何做,老闆多多少少總能找到一些瑕疵,但也正是因為老闆提出的這些瑕疵,才能讓你下次做的更好。

所以,把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當成是自己的成長契機吧!

②擔心自己做不好,給自己設限

面對改變,很多人會覺得為時已晚。比如很多人覺得計算機程式設計很酷、想學習,但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學不會;或者閱讀能力差,想學習一下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但又擔心自己學不會或者沒時間學等等。

在學習任何一項技術或能力的時候,我們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擔心,從而給自己「設限」,阻礙了自己開始和前進的步伐。但殊不知,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塑造的,而未來的你則要靠現在的你來塑造。過去的你已經無法改變,但未來的你,你是完全有機會去改變的。

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找理由(藉口)了!

③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擅長的事

所有的事情,一開始都不可能是擅長的。所謂擅長,只是因為你做的多了,掌握了規律、技巧等,熟練了而已。比如寫作這件事,一開始寫不出東西啦,但隨著不斷地閱讀積累、不斷地動筆寫、不斷的修改,我寫的越來越順,隨便給我乙個主題,多多少少我都能寫出一點東西啦。

再比如上台講演這件事,一開始特別緊張、講話磕磕巴巴,整個過程還會微微顫抖,但隨著不斷的上台歷練、給學生講課,在這件事上我做的越來越好。

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這樣,沒有什麼事情是你一開始做就能擅長的,都是從不擅長變得擅長的,所以盡力去做就好了,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擅長。

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要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因阻礙而退縮,懂得調整成「挑戰心態」,努力找出解決方法,學會適應不適感。

2、找到「努力的正確方法」

努力是講究方法的,所謂正確的努力,就是:懂得「刻意練習」,懂得有效管理「倦怠感」,懂得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同時也懂得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詳細內容可以檢視這篇文章: 如何才能讓自己努力起來,並堅持下去?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G先生

為什麼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孫震 因為沒有永遠舒適的地方,環境或先於你變化就會倒逼你走出來,你先於環境變化,就是自己走出來。你改變不了環境,早晚得走出來。你是主動走出來還是被環境趕出來? 望江 客觀來說,處在舒適圈內做出的決策 思考結果等等,依靠的更多是直覺和經驗,但往往會由於經驗不夠而失誤。不斷打破舒適圈,可以積累經驗,從更...

為什麼生命一定要走向終結?

fangyu98 基因指導下的生命是為了繁衍和更好的繁衍,假如不是這樣就不符合生命存續法則 我們總結為奧克姆剃刀原理 就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舉乙個例子假如有種生物到了青年期就不再走向衰老,他無論是否繼續繁殖,那些犧牲個體不停進化的天敵或者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一定可以把他消滅掉,因此,大自然不允許個體無...

為什麼過年一定要走親戚呢?

木槿花 人們過年,過的是農曆年。農民一年到頭辛苦繁忙,只有在過年時有空閒時間,加上過去交通和資訊很為不便,親戚朋友也無暇往來,因此春節時間成了老百姓調劑休息和走門串戶的最佳時間,藉此 走親戚 的機會,一方面促進親戚朋友間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間來往成禮的傳統。 唐小思 因為走的那家親戚裡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