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和苦口良言?

時間 2021-05-30 03:23:17

1樓:

我想說一點東西

先確定一下這個勸告對於對方來說真的好嗎?

打個比方吧,有個人曾經的生活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不會拒絕,誰叫誰去那種一直很積極。但是輪到他要幫助了,曾經幫過的人沒有乙個願意幫他。還說風涼話指責他無能,廢物對他嗤之以鼻,看不起他。

後來他悟道了,摔東西不再去幫助別人,一直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也不再去和別人去交流來往。違反他內心感受者就是除掉

然後後來遇見了你,這個時候你覺得他內向,不愛交流以後必吃大虧,一直勸告他,要多跟別人交流跟別人來往,多去幫助別人以後才會有人幫你之類的話

你仔細想想,這個時候在他的心裡會怎麼想?

這個時候不想跟你解釋不理你都算是有教養的了,沒教養的輕則罵你,重的人早拿刀滿街追著砍你了。還跟你廢話?

2樓:胡靜怡

你認為你是對的?

難道其他人就是錯的?

況且你認為的對的就是對的嗎?

永遠不要覺得你比乙個正常的成年人做出更有利於他自己的決定

3樓:sofeel

溝通的核心要義是:提問、傾聽、表達。

如果你表達一頓操作猛如虎,卻發現對方理解不了,甚至有點反感,那麼就是你的問題,你需要冷靜一下。

你沒有通過提問去引導對方思考自己想要問的,也沒有認真傾聽對方表達裡所涵蓋的需求,那麼自然就覺得自己的一番好意被糟蹋了,反而會讓對方更牴觸你說的觀點。

所以你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對方的真正需求,再提出建議。

4樓:貴重物品

你覺得是勸告和苦口良言可別人不一定這麼認為你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的問題

你並沒有經歷過他經歷的事情

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知道他想要的生活

所以建議你可以提但你不能強求他能採取建議

5樓:

乙個最直觀的原因你有沒有PLAN B,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有的選嗎?勸誡是個技術活,在你沒有明確可操作的道路提供他們時簡單的告訴這樣做不行是毫無意義的。

6樓:楊景雲

每個人的立場和視角不同,感受和心態也不同,只有真正站在他的角度上才能明白他的想法的合理性,當然這個合理性對於你的視角可能又是不合理的。

只要不是別人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別人,給了他也拿不住。只有他自己覺到悟到,他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他的。

這個世界上有願意追隨巫師的信徒,也有只相信自己眼睛和身邊人眼睛的人,無關對錯,只關乎歷史性格的形成和環境心性的區別。

這世上原來就沒有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如果時間夠長,我們都可以到達終點,但是成功贏的僅僅是時間差,高考是更早的領悟一定程度的知識,哥倫布是第乙個立起雞蛋發現新大陸的人,今天成千上萬的人都在去往新大陸了。

如果意見足夠正確,長期來看,每個人都會認同哥白尼在那個時候說的話的。

7樓:

1.頭鐵,認死理。可能是個成年人,但某些心態上還是個孩子,不挨頓痛不知道自己是錯的。

2你覺得是對的,可能比較片面,也許人家考慮的比較周全。

3你這樣勸可能挑戰了他的權威,他也許知道你是對的,但是就是懶得理你。

4理解能力堪憂,聽人說話只聽半句,抓著半句話和你槓,到最後話題被扯遠了雙方都不自知

8樓:縱橫

乙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乙個人

1乙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乙個人,每個人只能改變自己。

2乙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乙個人。每個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

3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

4乙個人因此不能「教導」另外乙個人。乙個人只能引導另乙個人去學習。

5因此,乙個人不能希望另外乙個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只對本人有效﹐不應強迫別人接受7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

8好的動機只給乙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

9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

10同樣地,我們只能自己推動自己。而不能寄希望於他人或環境改變

9樓:大貓

為什麼要勸,清者自清,明者自明。明白的人會自己去思考去觀察,根本不用勸,不喜歡動腦的人你勸了也沒用,所以何必給自己找煩惱呢。

10樓:手可摘星辰

「不死心,永遠不死心,只要還年輕我就不死心,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就不死心。我永遠在問自己憑什麼,憑什麼我不能是運氣好的那個,憑什麼相愛的人要錯過,憑什麼世事無常我逃不過。

這三個字就像乙個魔咒,一張不掏錢的旅票,一支翹起我的宇宙的槓桿,一記條件反射的膝跳反應,我奔著這三個字四處闖蕩,在人間四月頭破血流。

可是沒關係。

我愛我滿臉慘象,也愛我生機勃勃。」

———餘生一擲

到底還是年輕啊。

11樓:徐子健

我的觀點是真心了解乙個人之後再去關心ta幫助ta,不然會讓人覺得是虛情假意。

勸的過程是真心幫助ta還是只傳達勸這個行為或者其他什麼潛在的意思?其勸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

勸也可以換成,給我乙個理由,我才會去做!這種情況能打動被勸者,一定能勸成功!

12樓:Rocco Hung

就跟我讀初中的時候留長長的頭髮,劉海接到鼻尖上,每天上學前還要用拉直器夾得直直的很飄逸,當時都覺得身邊的人一定都羨慕我有這麼炸的髮型,很酷很炫,很Duang!有一天我爸實在看不下去,說我的頭髮像鬼一樣,可以去剪了。我說你不懂。

(我當時就覺得,伱哏夲僦吥懂哖軽朲の世界)

現在想起來,真後悔我有這樣的人生經歷,簡直是人生汙點。

13樓:

就像小時候大人總會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好好上學,可是也從來沒聽過。等真的過了那個年紀才真的知道想要跳出這個圈子的唯一方法就是努力學習。所以現在遇到那些弟弟妹妹們也會開始給他們灌雞湯,然而就像當年的我一樣,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14樓:

永遠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別人。你自己覺得這是乙個「忠告」,是乙個正確的價值觀判斷,但是對他人而言,可能並不一定是,所以在給他人建議的時候,最好多思考一下,是否以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標準去衡量了他人

15樓:譚凱寧

一種是他覺得你這是苦口,但不是良言;一種是你在他心中分量不重,說的話可能對,但說服不了他;還有一種是他覺得道理都對,但是他自己沒有執行力,所以在你看來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16樓:寒天飲冰水

你的勸告和苦口婆心!

真的,只是你認為的勸告和苦口婆心!

只是你,以你以往的生活經驗、和所學所得,來總結出的你認為的勸告和苦口婆心!

這是你以你的價值觀得出的觀點。

現在,你欲以你的價值觀得出的觀點,去要求另乙個人按照你的觀點去做!

聽不進你的勸說,就是不對麼?

顯然不是!

殊不知,他的出發點,根本就是和你完全不同的另乙個價值觀。

反過來,他不認同你的勸告和苦口婆心,肯定是他自己也憑藉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和所學所得,得出了自己想要的做法。

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他對於自己的事情,也許比你更有發言權,當然,也只是也許。

你們兩個人以各自為出發點,產生了兩種對於某件事情的看法,兩種想法產生出了矛盾,於是,就有了題主在知乎上提出這個問題。

他不認同你的勸告和苦口婆心,就如同你不認同他對這件事的做法,是一樣一樣的。

這只是你們兩個人兩種不同想法的碰撞而已。

沒什麼,真的沒什麼!你們是一類人而已,你們都只是在堅持己見!

17樓:喵嗚

因為同樣的話,對你而言是金玉良言,對別人可能只是一坨屎。你把屎丟給別人,人家不吃你還奇怪。。。。就好像你對乙個快餓死的人說要好好讀書,有涵養的心裡呵呵,沒涵養的直接就開罵了。

請記住人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這是人類彼此尊重的基本前提

18樓:

瀉藥,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何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觀點上。建議意見可以提,但聽與否該是對方的決定,又何必妄加干涉。

19樓:Kent Au

前boss跟我說,人有三種方式提公升自己:體會,領會,天才。

體會是學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錯過,錯過不如錯得多。學費很貴,過程非常曲折。

領會是你做錯,我長見識了。你交學費我上課,挺好的。但效果一般。對一些人不適用,尤其是不能代入別人角色處境的人。

天才都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少BB的吧。

所以,他不讓你幫就別瞎忙。一般來說,普通人既幫不了天才,也幫不了蠢材。

20樓:warden

我覺得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道理誰都懂,自己內心沒有深刻的改變哪怕經歷很多困難也只是後悔以前不去努力,接著為自己找藉口。你要花的時間成本和精力都非常高,而且強行勸說還會招至反感。事實很殘酷,你只能看著對方跳進乙個又乙個坑,等他自己想明白了才行。

當然,如果你像心理諮詢師那樣有方法和耐心也可以,那麼問題是你真的願意付出那麼多嗎?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

海上陽光 這取決個人的心裡年齡,很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直都比較優秀的人反而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也許是因為因為一直優秀,被誇讚的久了,久到忘了批評是怎樣的感覺,突然被批評,極容易變成對外界或者對自己的否定 金博星 因為自尊。忠言逆耳是人性使然 聞過而喜,需要極高的修養和內功 人們總是太在意他人的評價,會習...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對別人有偏見?

極簡.simple 今天我就遇見了 我姑姑的兒子和我同齡,就是弟弟吧,我們長的一點都不像,哈哈哈,基本在外地讀書的,然後不怎麼認識這邊的路,今天他要出去修眼鏡,我也剛好要買零食,他開乙個電瓶車帶我,在眼鏡店裡面我在旁邊看框子,他眼鏡修的挺快,我還沒看完呢,他用手攔住我頭催我快點。因為關係很好的,畢竟...

為什麼有些人強大了就去傷害別人?

杪城 那便不是真正的強大,或許ta自己認為自己強大了,那是在ta的認知範圍之內的。既然傷害別人,那麼一定有自己的恐懼在裡面。無論是語言還是更嚴重的,或許因為某件事情,但是說到本質上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而恐懼便是貪戀,進而導致嗔恨心,然後就痴,迷惘,身在其中,旁觀者才清。什麼是強大?既然有強大,必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