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教「諸行無常」的法印來看,「極樂世界」也是會變化無常的,它會不會因充滿懶人而變成「極苦地獄」?

時間 2021-05-30 01:03:15

1樓:橢圓的土豆子

沒有痛苦也就沒有快樂。

沒有快樂也就沒有痛苦。

極樂的本質其實是放下,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

而很多人理解的「沒有痛苦只有快樂」,那不是極樂,那是天人。

天人這輩子沒有痛苦,入輪迴,下輩子還是會有痛苦。

而世界是守恆的,不存在永遠的天人境。

所以想要徹底離苦,就要同時徹底離樂。

口慾之樂要不要離開?離。有這份樂就會有對應的苦。

男女之樂要不要離開?離。有這份樂就會有對應的苦。

闔家之樂要不要離開?離。有這份樂就會有對應的苦。

離苦得樂,此樂非彼樂,是極樂的樂。

極樂中沒有樂。

極樂裡的人都放下了,也就沒有你說的懶人。當然也沒有勤勞的人,因為人有變得更好的慾望才會勤勞,慾望也被放下了。

但佛教並不會宣傳極樂沒有勤勞的人,也不會宣傳極樂沒有快樂的人,只會宣傳沒有懶人,沒有痛苦。

佛教中,這類自己重新定義乙個詞的情況很多,就像「極樂」的「樂」被重新定義了。這也是佛教乙個不太具有侵略性的宗教卻能夠流傳千年的多重原因之一。

你以為它說的是某個吸引你的意思(無盡的快樂),接觸了之後發現並不是(沒有了痛苦,也沒有快樂),你又很難說它騙你,因為它的語境下確實如此,是你理解錯了「極樂」的意思。

2樓:張牧之

且看《淨土十疑論》的相似問答:

第二疑問:「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今乃捨此求彼,生西方彌陀淨土,豈不乖理哉?又經云:『若求淨土,先淨其心,心淨故即佛土淨。』此云何通?」

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

總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則是捨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此,不求西方,則是舍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

又轉計雲:『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

故《金剛般若經》雲:『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

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為此,《中論》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又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又《維摩經》雲: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又雲:『譬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虛空,終不能成。

』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

不達此理,橫相是非,嗔他求生淨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極樂世界」乃是佛法修行空性境界的別稱,凡夫們又在空上架樓,歡呼著,「你看那,樓要塌咯!」

可憐啊!可悲!

3樓:道一

西方樂,並不只是極樂世界的樂受而已,而是放下取捨、善惡不住,住於解脫之法樂。

娑婆苦,並不只是世間人所知的苦受、樂受中的苦而已,佛所覺知的苦是智慧型,這個世間一切都是有為變化,終歸變滅,不能自主所以苦,稱之為「行苦」。所以煩惱是苦,苦不一定是煩惱。

法樂不分娑婆西方,行苦不分西方娑婆。

4樓:慧明

不不不。什麼是無常?這個無常更像是太極的轉動。

陰變陽,陽變陰,黑變白,白變黑。生變死,死變生。開花結果,下雨颳風。

這個叫做無常。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種下種子,但是不會知道什麼時候生長結果。

一切萬物都是以因緣在變化。那麼,極樂世界的因緣是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是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切善人,共會一處。所以極樂世界再過無量無數劫,觀世音菩薩在那裡成佛,就不叫極樂了,叫做眾寶普及莊嚴。

所以極樂世界不是永恆的,但是因為諸佛菩薩的慈悲大願,會一直補處成佛,接替極樂世界。而我們這兒之所以是五濁惡世,是因為惡業眾生聚集在一起,共業所感。

佛家主張諸行無常,卻又認定「四聖諦」的絕對正確,這是否是矛盾?

鋼鞭的故事 認為無常與四諦矛盾。這是因為對無常四諦的不了解。苦是問題,集是苦之因,滅是消滅苦,道是消滅苦的方法。拿果實比喻。苦是果實,集是果實的種子。道是使種子不發芽的方法。滅是按道諦修行的結果,最終使種子不發芽。這便是四諦。常者常一主宰義。假如諸行有常。那種子 集 應該永遠不發芽 苦 同理,假如沒...

佛教四法印是唯一判斷外道的用法嗎?

可作為佛教特徵之三種法門。即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盤寂靜等三項根本佛法。此三項義理可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是否正確,故稱三法印。小乘經典若有此 無常 無我 涅盤 三法印印定其說,即是佛說,否則即是魔說。此語未見於巴利語系經典。漢譯雜阿含經卷十則有類似之說法。一 諸行無常 梵anitya h sarva ...

各位善知識, 關於持斷滅見的 無我 與佛教三法印「諸法無我」 , 這裡面兩個「無我」 有啥區別?

簡要總結關於 我 五蘊非我 此為無實有的我。如果將五蘊理解為有實有的我,會導致唯識三性中的 遍計所執性 也就是 常見 正解是 三性中 依他起性 所顯的無自性的我,即天台宗一心三觀空 假 中的 空 也就是空性 緣起,性空 這是站在世間法因緣生的角度而言的 無我 與此同時 如果將五蘊非我理解為真的沒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