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中否定過去經驗的影響的理論靠得住嗎?

時間 2021-05-29 23:56:56

1樓:致一財經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道理都需要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去平衡和拿捏,不可盡信書。

過去的經驗當然要吸收和總結,乙個人如果不吸收過去的經驗教訓,可能連最起碼的走路都學不會。

簡單來說,阿德勒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不要把過去的原因當成自己不改變的藉口,關注點是How-應該放在我應該如何改變,而不是Why-我為什麼會這樣,你的注意力都放在Why的問題裡的時候,分給How的精力自然也就少了,這對於改善當下的問題無濟於事。

2樓:JenBo

就我看來,他說的是「經驗」本身不會影響你,重點是「對過去經驗賦予的意義」才會影響你。

就「溺水」這件事而言

有些人溺水以後會解讀成「溺水讓我好難受,好可怕啊!所以我不敢游泳」。

有些人會解讀成「溺水讓我受到危險,所以我要學會保護自己,努力學習游泳,讓自己免於下次的傷害」。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受到重大挫折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則會有開掛人生。

所以發生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去解讀這件事。這點在《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習慣一,也有很棒的解釋,可以去看看。

阿德勒心理學在當代主流心理學的地位如何?

已登出 精神分析在美國並不主流,佔比以個位百分比計算,而阿德勒學派主要就是在美國那邊,可見他在美國的地位。相反的在中國,中國的精神動力學流派以經典精神分析 客體關係 自體心理學 拉康學派 榮格學派 人際關係學派等為主導,我學習精神分析差不多三年,在國內沒有見過幾個阿德勒學派的 劉天仁 心理學如果是一...

最近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和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論都是權威論點,那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我沒有任何說教的意思,因為我認為心理學的細節上並不具有普世作用。也就是說,心理學不是物理數學,本身並不是絕對真理,或者即便物理數學,都未必是絕對真理。我恰好這兩個理論都有粗淺的了解。僅針對我自己,我用原因論找我身上存在的問題,把問題的根子都挖出來,赤裸裸的擺在面前,告訴我自己,這就...

《被討厭的勇氣》裡阿德勒心理學被壓抑的憤怒用目的論如何解釋

夢裡不知身是客 憤怒是一種情緒,情緒是可控的,但是有時候人們也許會把情緒當作一種為了達到自己某種目的的工具,這並不是因為某事而產生的,而是為了達到背後的目的而主動發出的。用情緒來達成目的可以使自己的行為看似合理化,讓自己有理由去執行,其實我覺得這也就是人給自己的一種慰藉吧。只有理性才不會犯大錯,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