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心麻花與德雲社的電影差距如此之大?

時間 2021-05-06 00:11:40

1樓:吶妞

開心麻花的演員基本都是科班,有正經的編劇演員。而麻花以話劇小品為主,故事情節結構合理內容生動,而且經過舞台的無數次磨練,搬上大熒幕的電影都可謂千錘百鍊了。

德雲社相聲演員,說是演員但畢竟沒有表演功底。相聲的結構和電影也不一樣,都是和觀眾嘮嘮嗑,穿幾個梗引入的相聲表演。德雲社這樣的梗搬上大熒幕也就把電影弄的稀碎了。

而且開心麻花人家是正經做電影的,夏洛特大爆後反而拍驢得水的有追求的影視製作者。德雲社,老郭都說了,因為德雲社人太多了,總有人沒事幹,那就大家一起拍電影吧一起樂呵樂呵。

2樓:

會者不難,不會者更不難。你要說麻花的電影有多好,那倒未必。你說德雲社電影有多差,那更不對,人家都算不上電影,幹嘛撮一塊兒比較呢~

3樓:雪色Shirley

看過《驢得水》就知道

話劇的故事結構撐起一部電影足夠的

甚至話劇的起承轉合在影視化之後更加吸引人

雖然《驢得水》的鏡頭太舞台化沒有跳脫話劇

但是光劇本故事結構來說

開心麻花有著本質優勢

那麼反觀

德雲社是幹啥的

相聲更多是兩個人一捧一逗的耍嘴皮子

再多的表演也跳脫不出舞台中心

那從一開始

他倆的起點就不同

出發點也不同

4樓:

《祖宗十九代》用的我要穿越的樑子,相聲尺寸,不少好包袱。這要是放在園子裡,改改編成活,使了絕對響,但是放電影裡就不是玩意。

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包袱包袱之間的過橋。擱相聲裡頭沒事,三兩句話圓一下或者遮一下就行,觀眾聽不出什麼來,聊天嘛,合情理就行。

但是電影不一樣,不光得有情理,還得講邏輯啊。就《祖宗十九代》裡頭,鋪半天抖乙個包袱,然後跟後頭屁關係沒有,挖的坑也不填,說好聽是一部電影,實際上還是碎包袱攢子。

5樓:lsydrh

開心麻花是話劇出身的,在劇本方面,在演技方面都很過關。從話劇到電影的轉換也更為自然一些,在劇情的處理方面也比較內行。

而德雲社是一幫說相聲的,雖然也有故事,但這跟電影上的表現形式差太多。相聲裡塑造人物偏重於語言表達,而非劇情推動。甚至一些相聲人物的塑造前後矛盾,或者轉變太快,缺乏鋪墊,在相聲裡可以被人接受,但變成電影以後,就是劇情的硬傷,且缺乏相關細節,經不起推敲,讓人覺得尷尬。

還有就是演員演技問題。開心麻花是話劇演員出身,對於人物感情的把握較為精準。而說相聲的演技就差點,有時演的太過用力,讓人覺得一臉尷尬。

綜上,其實是基本功的問題。麻花的演員受過系統的表演的培訓,以及劇本的寫作。而德雲社的演員未受過系統的培訓,演技僵硬。

老郭本人雖說也寫過劇本,但大多數都是來自一些民間傳說和單口相聲,民間的東西聽聽還好,要拍出來,必須豐富細節和人物,而德雲社在這方面做的又不好。由此產生了德雲出品,必屬爛片的情況。

最後說一句,德雲社本就是說相聲的,拍電影也不是奔著藝術去的。掙了錢就得,而且還能給相聲加入新段子,例如第二期《週六夜現場》,老郭說「要啥劇本?我當導演都沒看過劇本」,這個包袱我樂了半天。

可見,德雲社能把一切黑點變成包袱。所以,雖然是爛片,但德雲社,不虧。因為人家不是幹這個的。

6樓:「已登出」

就說在歡樂喜劇人同乙個平台。麻花的舞台劇可以勝過遼藝的小品遼藝的小品可以勝過德雲的相聲(整體)。不同的藝術門類表現手法和用的道具就不同。

沒啥可比性。麻花的演員大多是戲劇學院科班出身。電影要是秒殺不了德雲,那就真該跳河了。

同樣你讓他們去說個相聲試試。死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開心麻花團隊為什麼這麼成功?

戲爾特教育戲劇 這主要得益於現在的形式,很多東西都不讓說,新聞也不讓報。於是大家只能看無傷大雅的喜劇了。整個環境,大家能接受的就是喜劇。其次是他們的取材又比較符合大家的想法,一些直男癌最愛看了。他們的大電影說實話三觀我不敢恭維。說白了就是東北二人轉城市版。 als1982 我也想說乙個,沒有褒貶,只...

開心麻花的妙招是 俗 與 抄 嗎?

我妹叫小汙 說真的,西紅柿這部影片真心感覺好無聊。首先,作為一部喜劇片,卻充滿著雞肋般的笑料,幾乎算是硬梗。其次,故事情節方面也是乏善可陳,基本上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自我感覺,這完全是一部憑藉前面積攢的口碑進行的摟錢電影,缺乏誠意。 大N就是子淵啊 後乙個問題馬哥非常有見解。咳咳。能本土化吸金的抄...

「本山傳媒」,「德雲社」,「開心麻花」,現在誰的綜合影響力最大?

鄭捕頭 德雲社 開心麻花和本山傳媒,是國內三個最為重要的喜劇團隊,不管是作品還是演員,這些年都為觀眾熟知。德雲社裡有郭德綱 于謙 岳雲鵬 張雲雷,開心麻花有沈騰 馬麗 艾倫 常遠,本山傳媒更是有趙本山和他的眾多徒弟們。下面大概做乙個展望,就三個團隊目前的發展狀況,他們當中最有前途的是哪乙個?首先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