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 2020 年與 2010 年旅行方式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0:07:30

1樓:程可久

2023年,我還是乙個上著初一初二的初中生,生活在廣西的乙個小小縣城裡,世界似乎也就只有那麼大。從來沒有出過省,外面的世界只有書本與電視描述的那樣,留給我的就是想象了。我的語文老師說過,「沒見過海的人筆下的海,一定比見過海的人寫得要美」,這大概是我對外面世界的憧憬。

而今2023年,國家飛速變化的十年,對於個人際遇來說,也是飛速變化的十年。欽州-南寧-合肥-寧波-上海,要是十年前那個在夜晚放學路上閒逛的我知道將來我會輾轉生活這麼多地方,一定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正因之前侷限於小地方太久,我對外界的好奇心愈強,似乎是報復式的,想探尋「南蠻之地」以外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各地的風土人情,美食,無一不在吸引著我。那些曾文人墨客詠歎揮毫的地方,那些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的地方,身臨其境,怎不叫人動容落淚。2023年高考之後,我就開始了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的程序。

至今已走過中國78個城市,以及國外6個越南城市。

一點一點把祖國的地圖填滿,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回到正題,這裡說的是旅行方式的改變。

論交通方式的話,我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因為我的大規模出行是在2023年之後,故與當下差距不大。短距離旅行乘高鐵動車,中距離乘跨夜普鐵,遠距離乘飛機。

不過論具體的行程方式的話,隨著旅行心態的不斷改變,確實有了許多變化。

(先挖個坑,等會兒再填)

2樓:桐麟

10年之間變化之大,10年前旅遊跟著父母的身後,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對待事物態度也不同 ,10年的旅遊方式是父母帶你去哪兒你就去哪兒。1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觀也在改變,看待事物也截然不同,對待事物更是有自己的獨到理解。現在旅行跟自己的姐妹一起出去又或者自己出去散心。

3樓:江念疾

最大的變化那必然是高鐵的普及。

離家1500餘公里的廣州,爸媽自99年就在那裡打工,04年,五歲的我第一次坐火車,綠皮火車,永遠不變的1206次列車,永遠不變的京九鐵路線,途徑車站我能夠倒背如流,我和無數奔波的旅人一樣,追隨親情,往來祖國的南北大地,下午2點左右上車,第二天凌晨7點左右到達,年復一年。

2023年,我第一次坐高鐵,當時還不會網上購票,爺爺在售票點排了一下午隊才買到的三張車票,熟悉的紅色車票,家→廣州南站,5小時零23分,上車後,就像發現了新大陸,跟臥鋪的構造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超開心的教爺爺奶奶怎麼用車背後面的小桌板,怎麼調節座椅,其實都是我當場摸索的,我抱怨過為啥高鐵沒有床,現在轉念一想,5小時的車程似乎不太需要床鋪,以前坐過火車需要17個小時,時間減少了2倍,太快了,真的太快了。

2023年,今年的我即將畢業走進社會,那個大哭大鬧不敢乙個人坐車上大學的女孩,如今獨自坐高鐵絲毫不慌,家,學校,愛人所在的地方,輾轉陌生的城市之間,旅行不再需要站在售票點排長隊,說走就走,詩和遠方都觸手可及。

向北京的早晨問好,夜晚回到南方的故鄉,拖著疲憊的身子,做一場好夢,變的是出行的方式,不變的是每個懷揣熱愛和理想日夜奔波的旅人。

4樓: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最大的變化:旅遊消費需求呈現出由單純的觀光遊向休閒度假型別逐漸過渡,兩者已初步顯現出並重的態勢。遊客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還對景區的特色、文化以及舒適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與此同時,景區接待的遊客型別也較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遊客總人數的75%通過自由行的方式來到目的地景區,且遊客的整體消費水平較之前也有了較大的增長。

5樓:嘻ha旅行

2023年底高鐵營業總里程將達3.9萬公里

2023年中國高速公路里程數將達到15萬公里

截至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10萬公里,居世界第二。

截止到2023年底,高鐵投入運營里程達8358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高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末,中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了7.4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其實對於大家旅行方式影響最大的就是交通工具和軌道交通了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中國這十年來保持著「基建狂魔」的稱號

高速公路里程翻倍,高鐵建設里程將近5倍

舉個距我最近的例子,2023年12月6日西(西安)成(成都)高鐵開通

600多公里的距離從之前的15小時的火車車程,變為4小時左右

原本去成都連帶旅遊,最少得四天時間,現在只用週末兩天就可以乙個來回,更有甚者早上從西安出發,中午在成都吃頓火鍋,逛一逛寬窄巷子,晚上又回到西安來一碗羊肉泡饃

這就是軌道交通發展對我們旅行方式的影響,節省了時間,讓更多的短途旅行成為可能

10-20年,也是90後從學校成為「打工人」,00後逐步成年的時代,這兩代人的家庭條件整體更好,他們的父母輩60-70後也有了更多的時間

大家的旅遊心態也發生了變化,90、00後更願意嘗試一些刺激、有挑戰的旅行專案,60、70後則更偏向於自駕或度假型旅行方式,總體從低價跟團的方式變為樂意花更多的錢,用更多的時間去享受自己的假期,提高自己的旅行體驗。

總的來說,我們踏上了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生活質量提高,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出行可能,也讓這代人從小就有了與上代人不同的視野。

6樓:門門兒

10年前,正讀初二。記得清楚,初二暑假中的一天,從訂閱的報刊上看到了湖南鳳凰古城,頓時間心嚮往之,我跟爸爸說,如果中考考到530分以上,能否帶我去鳳凰看一看?彼時的我只是乙個13歲的初中生,沒有自己可支配的金錢,只有被繁重學業填滿的時間,那時的我,多麼嚮往出了沈從文這般才子的古城山水啊。

10年後,已經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兩年餘,許多事情已改變,唯獨不變的是那顆渴望去廣闊天地間一覽的心,現在的我雖然還沒實現去鳳凰的願望,但也在神州大地上留下自己的一些足跡。

去年二月在武漢

今年十一去西安

九月的嶺南小島

7樓:

十年前1,沒攜程,定國外酒店還在用agoda

2,國內要用現金

3,沒疫情,全世界好多地方可以去

4,周邊坐車遠,坐飛機貴,沒高鐵

5,沒試過自由行

6,沒試過自駕遊

7,不知道如果旅行不確定,應該定可退的機酒8,景點門票也不可以在攜程提前定,要排隊

9,不可以生成行程,都寫在本子上,手機裡

10,定酒店不知道好壞,不滿意沒地方寫差評,雖然我極少寫不寫下來都忘了從前是個多麼不方便的年代

8樓:科技小牛

美景時代進入美宿時代,跟著酒店去旅行,跟著zhi美食去旅行的越來越多,內人們的出行將更多的容圍繞酒店,圍繞休閒,圍繞放鬆,圍繞美食來展開,激發旅遊動機的外因變得多元,美食、民宿、綜藝節目、抖音的流行都有可能激發人們去旅行,快速帶火乙個目的地。

直觀點的就是:從汽車到火車,從小綠皮到高鐵動車,然後是飛機。

9樓:小子笑笑

2010我在外地看風景,2020我在家裡看風景。

哦不,遊戲裡看風景。

塞爾達傳說,原神,Golf2,賽博朋克2077,大表哥2。都夠我看的。

10樓:張傑出

我覺得,海外旅行的安全風險大幅增加,

2023年前,美國還沒有開始對東方大國展開對抗,最初最溫和的亞太在平衡還沒有提出。那個時候出去只要不是戰亂國家,還是很安全的

13『年,馬來航失聯之後,其實安全風險就提高了16年床破上台,撕破臉皮開始赤果果對抗

2020大疫流行,海外諸國管控不力,風險比10年前大了翻倍的,

11樓:源源博物館

2010旅遊靠交通工具。

要先找好目的地,定酒店機票,享美景美食。

2020旅遊靠網路「雲」遊。基本不出省,不需要機票,不費腿,費眼神。

12樓:光榮檢驗打工人

十年前我還在小學小時候和爸媽一起搭著綠皮火車去南京玩過那時候綠皮火車特別擠人特別多也不是很乾淨衛生從安徽南部坐火車去南京要九或十個小時吧很印象深刻的還有那時候在南京住的旅館館是15塊一晚!!

現在高鐵真的賊方便啦高鐵就是墜吊的!

13樓:

旅行方面最大的變化是出行次數的對比:

2023年只有 1 次出行。

2023年累計有108次,包括:每週往返46周x2 =92次和週間巡查8周x2 =16次。

而旅行方式最大變化:

2023年,筆者與全球七十多個億地球人一樣:全部以上網路的方式,虛擬旅行

對比2023年,大部分旅行約百分之八十搭飛機,少部分百分之二十動車和汽車。

結論是2023年之後,除了休閒樂趣之外,再也不會也不需要實地去旅行,尤其是公幹旅行的方式,再也回不去了。

14樓:學海無涯浪淘沙

10年前,應該已經有好多自由行了,當然跟團遊也還很流行,不過感覺已經是慢慢的在減少。比如2023年左右,我們基本上是開始了自由行。於是,出門前還得到處找親戚朋友同學打聽,看看當地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哪兒下車,怎麼轉車,坐車坐到哪兒了再換其他什麼交通工具。到處找人打聽遊玩攻略,打聽先到景區哪個門,後面再換去哪兒。。。現在,基本上是說走就走,隨時買票,隨手麻利的收拾就可以出發了。

當然,這10年的過程中,確實是高鐵的通車,讓出行變的非常便利,路程縮短,疲倦減少。網路的發達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更新換代,讓現在的旅遊越來越便捷。附上最近出遊的隨手拍,不喜勿噴哦。

圖二,有人認識這是什麼樹嗎?第一次見。

15樓:不信謠不傳謠

2023年的時候,我可以去歐洲出差:飛到阿姆斯特丹再坐高鐵。

2023年的時候,我可以飛到墨西哥,在熱帶的度假村裡開開心心地玩上乙個星期。

2023年的時候,我可以飛到加拿大的溫哥華,然後坐上郵輪一路到達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中間一路欣賞冰川海景,在各個靠岸城市遊玩,看鯨魚坐小火車,在船上享用各種美食。到了安克雷奇,則是自駕遊看附近風光。

2023年的時候,我可以飛到夏威夷。在熱帶的小島上自駕遊,環遊小島,下海浮潛,還可以坐上直公升飛機俯瞰高山瀑布。

2023年的時候,我可以開車去太浩湖滑雪,可以開車去迪斯尼樂園,可以開車去海灘衝浪。。。。。。

而在2023年,唯一的旅遊工具是自己的兩條腿:從自己的臥室走到餐廳,從餐廳走到衛生間,從衛生間走到書房工作。。。。。。每天都在重複著這一旅遊方式

16樓:

我投「隨心飛」一票,我覺得它正在改變著旅行的姿勢。

之前從決定旅行到執行,需要很長時間的決策,買了隨心飛之後,基本上屬於「開弓沒有回頭箭」,3800 多購入的週末隨心飛,只要週末有時間,去另外乙個城市過週末不是太大問題。

週六早晨出發,飛機上睡覺,下飛機租車或者地鐵或者隨便什麼交通工具,開啟在全新城市的吃吃喝喝逛逛玩玩。

第二天睡到酒店退房,花半天時間繼續在這個城市裡走走逛逛,晚上飛機上睡一覺落地回家。

2023年初的時候,我曾經許願希望今年可以嘗試以週末遊的方式去其他城市過週末,那個時候還沒有疫情、沒有隨心飛。沒想到陰錯陽差…

於是,我體驗了乙個人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玩過山車、看完烟花表演

在深夜感受潮汕菜裡被稱為「毒藥」的生醃~

在海上經歷風浪和大雨,顛簸到工作人員跑來詢問我是否還要坐在第一排,我說,沒事兒哇!(不暈船就是這麼強)

在東澳島第一次吃到一種叫做「狗爪」的東西…

以及第一次穿著短褲拖鞋深夜坐在海邊,感受南方 9 月濕漉漉的潮熱氣息,和認識已經 17 年的閨蜜在 30 多歲的年紀還有機會獨處幾天,那一晚酒是什麼味道都不重要…

經歷了第一次去大興機場,用 8 分鐘完成找車位停車、找登機口順利登機的極速飛奔…看到洱海的那一刻覺得 4 點早起很值得

也可以因為就是為了去玩過山車週末飛到長隆打卡兩天,過個初秋一般的冬天~

也會因為訂票太晚,而有點折騰的從廣州落地從深圳返程北京~ 於是,賊不走空,還要喝這個冬天在深圳的第一杯奶茶…

距離 2020 年結束還有 16 天,剛剛臨時決定週末繼續做隨心飛最後掙扎~狗頭.jpg

2010 年 2020 年十年之間,你的人生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0年中考,壓線考上理想學校,結束了不喜歡的初中生活。2013年高考,考上了理想大學,學了家裡希望我學的專業。2016年大學畢業,還是懵懵懂懂的性格。2017年讀研,慢慢覺得自己追不上別人,開始變得沒自信,同時遇到了最愛的人。可是爸爸媽媽離婚了。2019年決定轉博,男朋友也工作了,兩個人很幸福。...

怎麼評價2023年國際公尺蘭與拜仁慕尼黑的歐冠決賽?

剛剛重溫了這場比賽,雙方都高水平發揮,國公尺在防守和效率上更勝一籌。拜仁的強大衝擊力,和中場的控制力,任何球隊都不能小視。能看到當時巔峰狀態的球星強強對話,真是幸福,羅貝里,小豬,穆勒,奧利奇,公尺利托,斯內德,麥孔,岩石,坎比亞索,薩內蒂,雙方門將塞薩爾和布特。放在今天,跟任何超級豪門扳手腕都有一...

回顧2023年,你覺得在這一年做過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值得紀念,請大聲說出來?

是你呀 九月底了放棄之前僅僅是為了有學上而選擇的學校,決定為那個心心念念的學校努力。雖然深知考研複習得不咋滴,還是堅持考完四科。 和流 2020年做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可能就是高考了,在這一年裡我們經歷了疫情在家學習,忘不了在家考月考的時候,忘不了班主任要求我們天天早起打卡,也忘不了4月7號返校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