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應該為孩子過一輩子麼?

時間 2021-05-14 10:41:24

1樓:NickyAiren

精神思想上不應該,但物質時間上放不開。

這個是需要平衡的: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好。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時間和金錢的分配多少都會傾向於孩子。總不能生下來不管吧

但我覺得,作為監護人,管到18歲就夠了。如果我女兒未來啃老,那就是我教育失敗

2樓:梅立芝

不應該,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有自己的使命,孩子只是藉由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世上的。養到成年,孩子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3樓:東野忠祥的小嬌妻

賈平凹曾寫過散文關於這件事,人類就是這麼過來的,大人都活的很累,不光是養起來,自己也要受很多罪,孩子長大了也是,活受罪。但是世俗吧,不要孩子又不行,你還得過這種日子,那就只好這樣受罪,小孩需要監管,長大以後,上學,就業,結婚,生子……事情多的一塌糊塗,父母這一生就為這些奮鬥了,不說奮鬥,就掙扎了一輩子吧,生下了那個娃又繼續……

4樓:浩浩麻麻

5樓:乙個醬醬油

好像在老一輩的父母大多數都是為子女而活,認為子女過的好就是最大的成就。但反過來看,年輕一輩的人孝順的有,叛逆的有,沒親情味的更有,對於父母的回報不是對等的。在城市的燈紅酒綠中,人人都是為自己的生活忙活著,為自己的小家忙活著,為自己心中的那份快樂忙活著。

無論年長年少為誰而活,憑心安。

6樓:樂小詩

從前有一棵大樹,她好愛乙個小男孩兒,

小男孩兒每天跟大樹一起玩,他會把大樹的葉子編成CROWN,也會爬上樹幹抓著樹枝盪鞦韆,吃樹上結的蘋果,和大樹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樹蔭下睡覺。

小男孩好愛這棵樹,大樹也非常快樂。

可是,隨著時間流逝,男孩漸漸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朋友,甚至很久都不來看大樹,大樹覺得有點孤單。

有一天,男孩回來看大樹,大樹滿心歡喜的讓男孩到樹上玩。男孩說他已經不愛爬樹了,他想買些好東西,需要錢,大樹讓男孩摘樹上的蘋果去換錢,於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下所有的蘋果離開了,大樹覺得好快樂。

又過了很久,男孩來看大樹時,說自己現在要結婚生孩子,需要乙個大房子,大樹欣慰的說我沒有房子可以給你,不過你可以砍下我所有的樹枝去蓋房子。於是,男孩拖著所有砍下的樹枝離開了,大樹真的好快樂。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男孩都沒有來看望大樹,大樹望穿秋水等待著男孩的到來,當男孩終於回來時,大樹激動的掉下眼淚。

男孩這次回來是覺得對生活不滿意,希望要一艘船去遠航開創事業。於是,大樹給了他自己的樹幹,樹很快樂,但不是真的。

很久以後,男孩再次回到大樹的身邊。大樹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帶著一圈圈年輪的樹墩。

是不是讀完之後覺得很深沉又帶著哀傷,大樹給予了男孩成長中做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卻不圖一絲回報,因為給予會覺得很快樂,像極了我們的父母。

而男孩一直在理所當然索取大樹的愛,有時會十分挑剔,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像極了年少時的我們。

父母確實不應該為孩子過一輩子,但是其實只要做了父母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這樣,是責任,是不由自主,是愛意使然,是發自內心的想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想給他更好的生活,想讓他上更好的學校,想孩子到了年紀就結婚生子,想晚年含飴弄孫、承歡膝下……

大多數世人難道不都是這樣的嗎?

7樓:看你們編故事

不應該~

不要用為孩子而綁架孩子一輩子。

做人已經那麼難了,

過好自己的一輩子

對孩子做好素質教育

剩下的讓孩子自己努力,自己做主吧

8樓:雅億

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同時也有撫養孩子的責任,但孩子一但過了法定年齡,就是成年人,若不讀書,他就可以自立,父母就沒有義務,無需在管,若要再管那就是自願。

9樓:霧中的小樹林

父母的自我無私奉獻其實不值得提倡。很容易陷入依賴共存(codependent). 結果家庭氣氛很惡劣,小孩也遺留下很嚴重的心理問題。

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心理的父母是很難給小孩提供乙個心理健康的成長環境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傳染,小孩這方面感知與很敏感。子女很難不受影響。

家裡有矛盾最好盡早尋求心理諮詢調理好夫妻關係。如果無法調和可能離婚比在一起經常吵架對小孩還好一些。

小心不要把彆彆扭扭的夫妻狀態當成正常。通過心理調整很多家庭都可以過得很輕鬆。不要因為周圍人家庭都不和諧就覺得大家都要安于過這樣的日子。我們可以過得更好的。

很多家庭在不和諧的狀態中將就,或者指望通過自家的調整改善。可,因為舊有有問題的互動關係越來越緊張。真是很可惜。大家本來可以過得好得多。

10樓:逗逗

說真的,沒感覺過會有人為別人一輩子,每個人都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才與之相處。

父母要孩子,一是為了證明兩人相愛,二是順應社會時代,三是證明自己價值能力,四是為了體會家庭生活。

父母養孩子,一是為了社會責任、法律要求,二是為了情感回報,三是為了老有所依。

孩子無論是在出生前,還是成年前後,都是無法選擇父母的,而父母卻是可以選擇孩子。情感付出是雙向的,在情感方面甚是孩子付出要多一些,因為孩子成年前只有父母,而父母卻不只有孩子。

有些人喜歡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五指山下,無論什麼都替孩子做,最後孩子變了的弱不禁風,這些人又感覺被孩子耽誤了一輩子,又去批判詆毀,如果不是為了控制欲,何至於此。

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不存在,大家做事情都是存在目的性的。

11樓:唐小沐

當然是為自己過一輩子,孩子會有他的人生,你為他過一輩子,多數情況對他也只是一種負擔,每個人能把自己過好,是最重要的,既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也不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寄託在別人身上,孩子也一樣~

12樓:焱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輩子。今日你沒子,他日你為戶。每乙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你今日的行為就是他日對你的行為。過好每一天就好。

13樓:辰辰媽

這個一輩子我也不是很贊同,我覺得在還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過得快樂。因為我們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初衷不就是希望他過得好嗎?我想沒有父母不是這麼希望的。

我們還有一些想法就是,我們養大孩子以後將來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孩子可以幫扶我們。

我覺得無論是我們撫養孩子,還是孩子給我們養老送終,這個不單單是乙個法律上的義務。如果只是法律上的義務那就過於冰冷。我認為這個義務表現形式應該是一輩子的感情培養,這個義務在有感情和親情的基礎上自然形成。

從身邊大多數的例子來看,從小由父母自己帶大的孩子更活潑開朗,跟父母的親子關係也更融洽。

14樓:cgl

我個人覺得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人生是一場旅程,不是誰為了誰。

只要關鍵時刻給與孩子力所能及的輔助就可以。我希望孩子的一生可以絢麗多彩。而不是年齡大了回憶起來索然無味,那樣的人生我覺的不完整。

我覺的每個人應該把大部分精力給與自身,少部分精力給與孩子和其他人。要知道愛太沉重也是會壓垮孩子的,這個是有真實案例的。

15樓:多莉媽媽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可笑。

父母什麼時候為了孩子過一輩子了???難道沒有孩子父母這輩子就不過了?

沒有孩子,你就能成馬雲了嗎?

這麼一句話,通常只是不成功的父母,推卸責任時的一句藉口。

說這句話的父母,通常不僅事業不成功,在社交,家庭,甚至教育子女上,也一樣不成功。

甚至,這句話本身,就是這些家長親子關係失敗的鐵證!

16樓:一張躺平的餅

父母也是人,人的所有自發行為都有相應的目的。A對B主動付出時,期待著兩種結果:

1. B受益了,B快樂(精神反饋,前提是愛)

2. B受益了,B回贈(物質反饋)

然鵝實現的三個條件:受益、高興、回贈,都只取決於B。付出本來就是一種處於弱勢,需要承擔風險的行為。

同樣是無私付出,我們都知道舔狗不得house,當父母就一定能兒女承歡膝下,寸草春暉?

付出和付出不一樣,付出也是一種能力。不是付出值不值得,是看你值不值得。小孩一臉懵逼地被帶到這個世界後,我們可以有兩種策略:

一,深愛+理解+讓他快樂。不需要什麼成就,他能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已經很偉大了。

二,一般愛/不愛+理解+讓他在勞逸結合中科學成長+主動對你進行報恩

但如果對孩子缺乏理解,太多無效付出;或者孩子建樹一般,對他又沒有特別深的愛;或者人童年不快樂,沒有反哺動力。。基本這輩子作為父母的這項事業就不是很有成就感

但這是你自己開啟的故事啊,只能認栽,也必須認栽,因為養娃不可能中途撤資,當然最後也保證兌付一定本金(養老義務)。

養娃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果覺得什麼都是天經地義的,不如一開始別進場。忙目投入太多,或方向錯誤,都易釀成悲劇。

當父母真的應該考試,至少要進行風險偏好測試。可惜因為生育壓力測不得。

17樓:張留雨

不應該,也不存在。

任何人做事的初衷都是基於自利。

生孩子養孩子包括為孩子奉獻,也不過是出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心生歡喜,自己的心甘情願,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道。

都是自己選擇的路。

從這個角度來看,根本不存在為別人過一輩子這種說法。

如果有人說這種話,就是道德綁架、情感勒索。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自己世界裡的主角,他人世界中的配角,如果一昧的在他人世界裡強加戲碼,不過是給自己給他人徒增煩惱。

18樓:

沒有誰能為自己之外的誰一輩子。能讓自己付出一輩子的永遠都是為了自己。

從辯證法而言,如果父母為了子女一輩子,則子女也要還父母一輩子恩情,彼此都累,還是各過各的人生。父母角色,子女角色,只是我們人生中眾多角色的一種,如學生角色,員工角色,朋友角色一樣,只不過每一種角色都有義務,都有權利。我盡了朋友的義務,我有權收穫對等的來自朋友給予的權益,無私奉獻不問任何回報(情感的回報也是回報)的朋友,是不存在的。

只願意拼命工作,不要任何工資獎金的員工也是不存在的。同樣,一直付出,不要子女的回報,不要子女的付出的父母,也是不存在的。做父母的盡力養育子女,子女就有責任和義務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以及被贍養的權益。

……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和諧是因為各自都適度,都比較刻意維護和諧。

子女可以要求父母付出一生,但是,第一,父母願意嗎?第二,子女你願意拿出一生去回報父母嗎?第三,子女你身為父母,願意為你的子女付出一生,再不幹其他角色的事情,只做父母了?

這種話題這麼形上學,居然被很多年輕人認同。可見,辯證法哪怕是古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尤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常識年輕人還很缺乏。

19樓:桃谷六仙

國內就是這麼個競爭環境,你想自由,想擺脫子女的生活,那你的子女就沒有別人壓力小,沒有別人輕鬆,沒有別人生活提公升迅速。在你考慮要不要幫小孩帶孩子的時候,別人已經開始規劃孫子去哪個學區上學,以後去哪個國家留學了,如果你覺得這些都跟你沒關係,那麼你當初生孩子,就沒有考慮清楚

人就應該一輩子真實嗎?虛偽有錯嗎?

牧羊人呀 不真實不代表虛偽啊,有的問題可以不明說,人都是有隱私的,啥都暴露出來就是傻白甜,如果你是幼兒園小朋友,你單純真實點沒人說你,可能還會誇你是個好寶寶,可你走上社會還是傻傻分不清,真的就無語了 楊易 當然應該一輩子真實。虛偽你自己不覺得累嗎?如果你沒有體驗過真實你也許不知道真實的好處,體驗了就...

單身一輩子應該怎麼過?

劉阿斗 我們都是紅塵中的俗人,怎麼過都是一輩子。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別人的活法不見得適合你!只要你做好單身一輩子的打算,以下幾個問題應該是你必須要考慮的。1.你是否具備應對風險的能力。這裡的風險包括失業 疾病 意外,情感等。不僅包括自身還有父母。大部分的婚姻,本質上就是找個合夥人,共擔風險。單身一輩子...

自己攢錢買房過一輩子和找人結婚過一輩子,哪個更好?

劉66 這兩個選擇不衝突吧兄弟?找人結婚買房就不能過一輩子了嗎?還是預設找人結婚的意思是靠別人買房?能遇到乙個自己有好感的人結婚過一輩子是一件更有幸福感的事情吧。 Lisa俊俊 有什麼衝突呢,自己一邊努力攢錢買房,一邊找合適的人結婚唄,如果沒找到有套房自己心裡不慌,如果找到了也是經營新生活的資本和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