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與直言敢諫 針砭時弊的忠臣義士有何區別?

時間 2021-05-05 22:09:40

1樓:張元暉

老牌公知郎教授在乙個電視節目裡說過,我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是我的事。其實這話說的也對,但問題是他只出的那些問題連我都看得出來啊。。

從郎教授身上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還是郎教授聯合老婆孩子坑小三的故事。深沉而雋永且耐人回味啊。。

2樓:瓢蟲

公知與忠臣義士的區別是,在忠臣的時代,暴君和暴民可以聯手處死公知,一解胸中惡氣。而公知生活的時代名義上有法律,不能隨意砍頭,因此被評書餵養大的廣大群眾感覺非常不解氣,只好在知乎上發洩

3樓:乙隻寂寞的猴子

公知是阻止後面兩種人說話的人,因為公知必然是既得利益者,它們依賴於社會時弊給它們帶來的利益生存,也就是說他們必然擁護的是強權而非真理。舉個例子現代社會會去養鄉紳秀才這種階級嗎?當然不會,因為知識已經為大眾所掌握,而以前少數那些壟斷話語權的人必須被打敗。

4樓:野狗紐基

區別在於,直言敢諫、針砭時弊的忠臣義士直接被「禁菸」了。你看到的烏七八糟睿智被拉出來狂歡式批判一通,強行帶上公知的帽子,於是公知這詞被毀了。

5樓:runningX

忠臣義士是為了國家,為人民好。這個國家中人民明顯是人民的一員。

公知很可能是外中國人,或者子女是外中國人,或者想做外中國人,想讓子女做外中國人卻暫未成功。這種人說中中國人民壞話,我們當然不會認為他們是為了我們好。

6樓:蹲坑拉寂寞

看看有些人還給公知硬洗呢,說句不好聽的,你們有個雞脖資格當公知,當公知最起碼也要魯迅這個水平吧,就那些雙標狗和牧羊犬也配當公知?

國內問題很多,貧富差距大,房價醫療養老啥的,但要看趨勢,現在和十年前比,和二十年前比咋樣,本質是在變好,而且一直是在變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展速度和生活改善我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那就行了,萬一以後哪天真的民不聊生了,那就證明我們路走錯了,那就要改,不管是改革還是革命,都要改。

7樓:Siva

一、忠臣義士希望你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高,超過其他國家,公知希望你越來越沒有自信,告訴你別人從種族上就比你強,你各種劣根性。一句話,你自己罵你兒子跟別人罵他能一樣麼?

二、忠臣義士不僅批評還願意結合你自己的優勢劣勢站在你的立場幫助你分析怎麼改進,而不是說讓你照抄對標別的國家就對了。公知嘛……你就應該學習X國。

三、忠臣義士不僅願意幫你分析你怎麼改進,還願意俯首甘為孺子牛親力親為去幫助你改進,而不是袖手旁觀高高在上為了批評而批評,公知嘛就噴完了爽了,後面怎麼改進關我屁事。

最後,忠臣義士不會雙標,你的優點他看得到,別人的缺點他也看得到,可是公知只了解你了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對於別人的缺點甚至你跟別人都存在的問題,他是雙標的。

以上你品你細品。

8樓:zhaojimaohuo

如果讀過魯迅先生的《友邦驚詫論》就能夠明白公知與魯迅先生的區別。魯迅先生是飽含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熱忱,針砭時弊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公知更多是幸災樂禍,唯西方馬首是瞻

9樓:

1.目前大部分所謂「公知」水平不夠,只會情緒煽動,提不出什麼建設性意見,或者壓根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2.部分公知被境外勢力收買,昧著良心說話。

10樓:苔原

對於封建帝王來說,死了的忠臣才是最好的忠臣。問題是公知們一時半會沒有死的,就臭了。

現代社會,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上去發言,這是正常的。除此之外,大家有共同的利益,或者說,有共同的處理矛盾的規則,比如議事規則,這是最大公約數。沒有這樣的最大公約數,社會就會陷入動盪和戰爭。

承認這樣的公約數,就是跳出惟我獨尊的心態: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美之間全面脫鉤、對抗,就是美國希望借助wto的經濟開放,引導中國進入美式國際體系,不曾想,馬失前蹄,老大的位子快沒了,只好耍流氓。

中美這一對抗,各自加強了對內的「肅清」。中國這邊原來可以忍一忍的一些公知,現在忍不了了。美國那邊新「麥肯錫主義」也會盛行,所有中中國人都不可靠。

美國要制裁共產黨員及其家屬,是要乙個陽謀、離間計。中國給他算賬:一半國民!

美國更覺得所有中中國人都靠不住了。沒給你送集中營就不錯了。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有義和團,美國也有。川普是怎麼高票當選的,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美式「義和團」拱上去的。

大象打架,螞蟻們要自覺閃遠點。閉嘴。

11樓:AAAAAlina

義士:我迫切的想要你變的更好,所以我提出很多我認為的不足,也許話太激進了,但我真的是為了你好。

公知:有人給我錢了僱我罵你。/造謠你會有很多人讓我恰飯。

這差別還不大嘛?

12樓:小瓶

忠臣義士:苟利國家生已死,豈因禍福避趨之。

知恩圖報的公知:中國確實某方面有過失,我是沒什麼本事,只能盡量向公眾呼籲。

崇洋公知:中國人的劣根性。

13樓:不懂就問

個人以為區別主要在於批評之後。

針砭時弊者,在批評之後都會提供乙份可行性方案,即在指出問題後,嘗試解決問題。

公知之流,則止於批評,最多會舉例外國如何如何,以彰其所謂格局。

而對於那些只會動嘴皮子煽動情緒的,無論其是何等身份,何種學歷,都要小心謹慎。

我們要小心的,不光是公知,還有那些不顧實際情況而一味吹捧中國強大的人(須知這世上還有乙個詞叫捧殺)。中國現在是強大了,但還不夠強,一味鼓吹中國的強大,只會將中國引入歧途。強大不是自己說的,強大是要由別人來認可的。

什麼時候中國可以制定國際規則了,那才是真正強大的時候。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4樓:沈猛

這區別大了去了。

簡而言之,忠臣義士心中裝的是黎民百姓,遭遇荒淫無道,忠臣能捨身取義,義士會揭竿而起,而不是做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逆向的種族主義分子,去勾結異族,充當民族敗類。

而公知卻不然,在他們的心中,一顆白心忠美帝,只恨黃皮束在身。

大洋對岸的美國才是他們的精神圖騰,朝廷內外的私有化復辟勢力才是他們的效忠物件。

從某種意義上看,替私有化復辟勢力充當打手的公知群體,他們就是當代的封建餘孽。

15樓:冰糖

自古文死諫,忠臣匡君之過,常常麵折君顏;而天天說皇上聖明,天天說能伺候皇上是奴才們的福分,希望下輩子還來伺候萬歲爺,天天說別人大不敬的人,通常不是佞臣就是太監!

16樓:

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句話,都要看兩點:

這句話是說給誰聽的?

說這句話的人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目的是什麼)?

stupink們口中的公知,邏輯和它們是一樣的。stupink們僅僅是逢美必反,不在乎事實到底是怎樣,也不在乎我們可以從裡面學到什麼;它們口中的公知也僅僅是逢中必反,或者無腦吹外國的某些特點。至於這些外國的特點,它的真實到底是怎樣,這不重要。

而真正指出問題的人,是希望國家變好的。問題總會出現,但是問題一般都可以解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發現問題。

但是問題的存在,擁有更大資訊量的決策者是很明確的。很多事情他們可能不敢動(涉及複雜的利益,比如說工作崗位),或者不想動(涉及自己利益),再或者只能慢慢動(很多事情沒法一蹴而就)。

即便如此,提出問題還是很重要。有很多事情可能現在無法解決,但是它總得要解決。我想,有這種想法就是和stupink們口中的公知的分別吧。

17樓:喵星掃地僧

這個問題就像問「秦檜和海瑞什麼區別」

什麼區別?天壤之別!

公知為己,義士為民。

公知媚外牟利,義士傲骨成仁。

公知滿口謊言,捏造歷史,扭曲黑白,貪天功為己有。

義士光明磊落,見義捨身,是非分明,受滴水而湧泉。

18樓:梁力律師

南宋權臣韓侂胄要北伐,很多人不高興。

辛棄疾寫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史彌遠發動政變,砍下韓侂胄的人頭送給金人求和,他自己當了丞相,掌握大權。

辛棄疾力主北伐,但他主張的是《美芹十論》、《九議》論述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北伐,而不是韓侂胄式冒險主義的北伐。辛棄疾不但寫書論述北伐方略,寫詞鼓舞志士仁人,還在任上編練軍隊,為北伐做了實實在在的準備。

史彌遠反對韓侂胄北伐,當然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許是保全社稷,也許是愛惜民力,畢竟兵連禍結嘛。然而史彌遠主持嘉定和議,讓宋主稱金主為伯父,瓦解趙宋政權的合法性,是不忠於社稷;增加歲幣,加重南宋人民的經濟負擔,是不愛惜民力。忍一時之辱的前提是「以圖恢復」,而史彌遠既沒寫過也沒實施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大計,他只是讓趙宋皇帝一直忍辱,人民一直交歲幣,好讓他在臨安安穩做權臣。

19樓:靈均

針砭時弊是發現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讓國家更好。問題解決的越快越好,這些人越欣慰。

公知是利用存在的問題,引發公眾的不滿,造成社會的混亂,顛覆現在的秩序。問題越擴大社會越對立,這些人越開心。

20樓:蒼龍行空

個人覺得兩個定義最大的區別在於兩個字。

乙個是「忠」,對國家對人民是否忠誠,目的是為了個人私利還是人民福祉。

另乙個是「誠」,是誠懇坦白還是心懷鬼胎,是以事實為依據還是造謠汙衊。

大家都有眼睛,這兩者的區別一般而言還是能分清的,就算有少數演技高超的,也逃不過時間的審判。

21樓:貓貓

乙個是蠢蛋卻要拼命說,另乙個是聰明人但是無人聽。

問題就是謙虛這個中國傳統美德,在通訊發達的社會是起到反作用的。

古代社會相對封閉,乙個人說的是對是錯,在長時間封閉的環境中還是會被發現的。簡單來說,你們村誰講的話是對的,誰是好人,誰更適合帶村子發展,在二三十年的相處中是可以發現的。

現代社會不同,網上和電視上的人是虛浮的,你並不知道這人平時是個什麼樣子的人。說話是踏實還是飄。每個人可以裝專家。

也就是聰明人每天忙的要死,所以不出來說話。然後話語權完全被掌握在不怎麼聰明的人手中。

老是上網的人通常都是閒的,或者沒工作的。

22樓:大龍包

公知專業知識半吊子水平甚至都沒有,只知道講這裡不行那裡不好,讓他拿出解決辦法,半個字說不出來,鍵盤俠一樣。只管自己收錢,心裡其實一點在乎國家。

直言敢諫、針砭時弊的忠臣義士,至少心懷祖國,可以拿出一點解決方案。

23樓:紫陌紅塵

忠誠義士真的有可能因為直言進諫被打庭仗砍腦袋,風險大,收益低,難能可貴

而公知卻早就肉身出國,只是在網上呼風喚雨,頂多就是封號,風險低,收益大,人之常情

24樓:mobius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提出問題的人往往如雷貫耳,解決問題的人往往默默無聞。其實提出問題並不難,因為大部分問題都是老生常談的;但是解決問題才是難上加難。

25樓:王一

公知從來沒有直言敢諫,針砭時弊過,因為它們本身就缺乏這種能力。它們最大的本事就是在網際網路上興風作浪,又在國外出書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本身又躲在體制內吸血自肥。現實中所謂的公知粉無非是些各行各業混得不如意三觀又不正的人,上了網乙個比乙個會裝體面。

直言敢諫如黃萬里這一類人,屈尊和公知相比乙個天上乙個地下,完全是兩種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