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武志紅心理學課中,有哪些讓你感覺不可思議的事件?

時間 2021-05-12 07:03:36

1樓:心理程式

首先武的這個案例資訊不足,這位彬彬有禮、百依百順的男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的性格。

這個女性並不是想要別人打她,她潛意識裡並不想要別人這樣對待她。但人與人之間親密相處時是呈互補無真空狀態,即這位女性性格中有些因素有意無意的吸引了別人這樣,只有這樣雙方才能達到無真空狀態。

武志紅說她希望別人打她實在是太片面了。

而且,這位男性也可能是因為外界的暗示:前幾任都打她。於是他可能覺得打她的話可以用她該打來開脫。

2樓:Sylvie Oceane

確實有自我驗證現象,但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想事成,只是有一種可以完成任務的心理暗示,使人更容易接近目標。但絕不是想想就可以了

3樓:慄志合

一、A 自證預言,心想事成!真的是這樣嗎?

且看武老師講的故事。

某帥男(應該也帥不到哪去),已婚,老婆很醜,夫妻關係可想而知。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他有乙個非常漂亮的情人。

這麼一說,大家可能都會想肯定是這個情人是思想不良的小三,實際還真不是想象的那樣。這個情人,可以說是與他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女友,而且她對他也非常中意。

為什麼兩個人沒有走到一起呢?

倒也不是家裡反對,而是這哥們認為自己配不上人家。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了,開始找物件了,有一次,這哥們去相親。他走到那裡,一眼就看到三四個女孩當中,有乙個長得很醜的,當時他心裡就咯噔一下子,可別是她。可事情就那麼巧,那天相親的偏偏就是她,讓人更想不到的事,他居然當場就答應了。

事後,這哥們解釋說,那天著了魔了,這就是命啊!

武大師的分析結果來了——

這個男的雖然心裡不願意娶醜女,但下意識裡,這就是他選擇的結果。

為什麼呢?

剛才已經說了,這哥們自己認為配不美女,如果和美女結婚,他一方面肯定會對她好,但另一方面心裡會非常自卑,與豈這樣,還不如找一下醜女當老婆,想罵就罵,想打就打,一點不用考慮後果。

別人看到了,心裡可能還會同情他,這個帥的小伙找這麼乙個老婆,不離婚,也夠了!

同時呢,他當然無法忘記美女,就時不時的去找一下,證明一下自己還是「帥」的,還是有魅力了。

這哥們最終是什麼結果,已不再重要,你看後,在想什麼?

反正我是怕怕的,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對於自己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哪些是我們的真實想法?哪些又是我們的潛意識在作怪?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他的另一句名言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

一、 自證預言 B 心想事成,有更高更大目標的人更容易成功嗎?

我沒有上過大學,自然沒有高考的經歷,但對初三畢業中考,還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我認為,沒有哪個孩子不想學好的,但先天加之後天的不同,造成的千差萬別的芸芸眾生。可看到武大師的高考的經歷,給我感覺卻是,只要目標感覺強烈,加之個人努力,誰也能考上清華北大那樣的好學校,實際顯然不是。

我們都知道武大師是北大畢業的高才生,他說自己高中直到高二那年學習也是一般般,在班裡也就中上等,絕不是前三名裡的人。但高三那一年,武大師改變了。

武大師做了什麼改變呢?第一,發奮圖強,各課突破。我從文章中無法獲知,武大師當然究竟用了什麼方式,在短短的兩個月裡,化學成績就成了全年級第一。隨後是其它課,成績都提高了。

第二件事是,在成績提高的前提下,武大師把原來的考天津大學的心裡志願換成的北大,後來的事,可想而知,武大師高考超水平發揮,考上了北京大學,從此人生也開了掛。

武大師總結說,努力是一方面,有考上北大清華的強烈願望才是重點,此後他還舉了正反兩個例子,乙個學習非常好的本可來可以輕輕鬆鬆考上清華北大,可總是說北大清華不好考,能考上南開就不錯了,結果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的南開。而一位成績平平的復讀生,心理壓力很重的考生,考上一般的大學都有困難,經過武大師的開導,一舉考上的南京大學。

可惜啊!全國每年參加高考的那麼多,而武大師只有乙個,不然高考三個月前見一下武大師,求武大師開示一下,你說不准也會考上北大清華。

在沒有定閱武大師心理學專欄前,我就看了一本叫《秘密》的書,書裡講的正是自證預言的事,每天想好的,說好的,聽好的,看好的,做好的,就會得到自己最初想要的結果。

幾乎是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每天在想我要發大財,我要成為網紅,我要兼職月入萬元……

轉眼兩年的時間過去了,我還是我,人生並沒有因為自己這些想法發生改變,反而是越來越困惑,我究竟是怎麼了?我為什麼而活著?我的人生目標真是是這些嗎?

心理學在現實中有怎樣的實際應用?

霂寧 啊啦啊啦,大家都在說單身怎麼辦呀 個人而言,學了心理學以後變的更寬容了哦。因為有時候,當真的知道一件事的根本,和 這種感覺其實很正常 就不會那麼生氣,而是去以一種更平靜的心態接受咯。很簡單的來說,有時候被人莫名其妙的嫌棄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xenophobia 仇外 每個人的經歷和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心理學認知?

楊靖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 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 先入為主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質量。如果乙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反之,...

21心理學考研如何選擇312網課資源

推薦勤思考研,建議選擇正版課程,其實一直有人詬病機構課程舊,不更新等,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網盤資源只有之前的課程,最新的課程沒有關注到 小博 312的科目有7科,普心,社會,發展,實驗,統計,測量,教心普心 推薦看小菊老師的,風趣幽默,淺顯易懂社會和發展 看金燦燦老師的,是北林的老師,講課經驗肯定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