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彩禮很光榮嗎?要彩禮就就是錯的嗎?

時間 2021-05-11 18:12:28

1樓:

這年頭遵紀守法都不光榮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條禁止的婚姻行為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2樓:如花少爺

成年人不看對錯,只分利弊。我相信你所做的選擇肯定是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面來做決定的。

有人不要彩禮,因為她覺得還有比彩禮更重要的東西;有人要彩禮,因為她覺得要了彩禮才能有安全感,沒有對錯,只有利弊的考慮。

3樓:Brandon Stark

說句不好聽的,給彩禮沒關係,問題是彩禮收了,說給孩子們的嫁妝沒有了,說錢給孩子們用也沒有了,剩下一句,幫你們收著,要用拿出來這才是一切問題根源

沒關係啊,給啊,男方借錢砸進去,女方可以收了,婚後一起承擔去歸還啊,怎麼樣咧

瞧,都是自私惹的,但凡男女相互理解考慮會有這麼多問題嗎?日子是兩個人過的

哎喲喂平等耶

4樓:香草吞拿魚通心粉

看了那麼多回答真是各有各理,用自己的經歷去理解這問題沒有錯,但請你不要輸出自認為是真理的扭曲體驗去指責別的群體。這個標準對錯怎麼定隨著時代和社會要求變化的,你我都沒有辦法,談一時的對錯也沒有意義。

5樓:明天

你這幾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即使處在相同的環境中,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和結局。比如問題四,身邊有女生家本來是有很高彩禮習俗的,但是最後沒有要的例子。但是如果換乙個人,可能就分手了,這有什麼對錯之分嗎?

其實彩禮這個問題真的不用來非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只要男女雙方達到一致就好了啊

每個人的環境都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說要彩禮是對還是錯,關鍵在於男女雙方及其家庭願意為了共同的未來做出多少努力和讓步

6樓:金邊小克勒

這個不是是非題,是選擇題。雙方可以談,談的攏就是合理的,談不攏就是不合理的。所以門當戶對,盡量找乙個地方來的人,很重要。

至於沒要彩禮,這個不是人家有錯把,那個婆婆這麼說,其實內心是優越感爆棚吧。隨著社會的進步,管人家的家長里短的八卦行為會越來越少的。現在人員流動也大,老家人怎麼看你,其實對你生活沒啥影響。

7樓:天秤座

假設啥,管別人怎麼想,自己要就好了。

要彩禮他們會說現代,要冠姓權他們會說傳統,跟媽姓會讓人瞧不起;可你還是過年回不了你媽家,還是要回老公家;孩子你還是要生,生了你還是要自己帶,因為現代婆婆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他們會說你可以不生啊,又沒人逼你生,但是你生的不能跟你姓,你生了就是你的要自己帶,雖然男的貢獻了一顆精子但是人家工作累,不是他生的,他為什麼要帶孩子呢?

哦,對了,要了彩禮就不管女方爹媽,說的不要好像就管的跟自己親爹媽一樣。

總之,你不要彩禮,自帶房車,一邊家務一邊工作一邊孩子,才是現代結婚政治正確

他們還會說,做個家務就把自己當保姆了。現在女生誰會做家務,對啊,家務都是自動消失的,女的在家天天玩就好了

什麼賣女兒啊,那5-6萬塊錢夠別人養大女兒的飯錢嗎?呵呵

為啥不要彩禮,你們愛平等平等,愛aa就aa,愛跟誰姓跟誰姓,關我屁事。

說到AA我也是搞不懂,什麼時候談戀愛也分的這麼清楚,好像AA能讓他們的感情變得更好一樣?

有人說,AA是代表有教養的行為。。。

我也是醉了。。。你談什麼戀愛?你乾脆直接做普通朋友不好嗎?

你給我花一分,我給你花一分,你們這樣轉來轉去不累啊?

是不是我吃芒果,買乙個28塊錢,我吃一半,你吃一半,然後14塊錢轉賬啊?

算了算了。我們不AA,我們沒教養,我們出門就是花物件的錢,物件也樂意花,反正計較的也不是我們物件,愛咋的咋的吧。

人好的,你要了彩禮待你爹媽還是爹媽,不好的,你以為你自帶房車他心裡就對他們好了?

我要了彩禮我依舊過年不去老公家,我要了彩禮家務依舊我老公做,生了孩子誰帶都可以,反正我不帶

哎呀,世界上肯定不會有這種男的,對不對?都得跟你一樣的想法對不對?

要不是我物件上班之前給我把早飯做好,下班回家做飯給我吃,衣服他洗,他甘之如飴,整天樂樂呵呵,我也是不信的?

還真以為古代彩禮嫁妝男方能隨意揮霍啊?還真以為古代的「妻」你能隨便打殺啊?

還真以為你穿越回去你就能妻妾成群啊,走上人生巔峰啊?

哦,對了,說到冠姓權,他們還會說,你自己先改姓啊,你母上大人也去改個姓啊,哎喲我了個去,尋思改姓就要爹媽一起改,彩禮就要按當代知乎不能給是吧?

不要的就找不要的,反正也看不上我們這些要的,為啥要去說服他們呢?

有些女的以不要為榮,那是他們的事啊,幹啥我們要以自己要為恥呢?難道和自己想法不一樣的才是真理?

所以管別人幹啥?

問我我就是要,不願意給的我也配不上,我也不眼饞他們家裡不屬於我的資產,離我遠點就好。

有些人心裡是這樣想的,我願意給你花100塊,但我就是不說。。。

嗯,好的

求你離我遠點好嘛?我跟你在一起我心累。

本人就是心安理得花物件的錢,出門吃飯從不AA,並且要彩禮,要房子。

而且這些要求早就商量好了,吵架是不可能為了這種事情吵架的

8樓:

彩禮也是有它的合理性和它所適應的土壤的。我乙個研究民俗學的老師說,彩禮的產生是因為隨夫居的傳統,大家都批評要彩禮的行為的時候,可以想想它存在的合理性。(以下的發言不代表老師的觀點)

隨夫居的傳統導致女性婚後給娘家帶來的經濟貢獻少,彩禮是給女方娘家的經濟補償。這代表著預設以後女兒可以少為家庭做出經濟貢獻。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不隨夫居,對待兩邊老人都一樣,所以彩禮好像沒那麼重要了,不少家庭會把彩禮添到嫁妝裡,或者乾脆不要彩禮。

有的家庭一邊吆喝男女平等一邊要遵循傳統要彩禮,也有家庭就算女兒遠嫁也不要彩禮,我覺得這些情況在某些層面上都是社會發展帶來的。

不要彩禮就像母愛偉大不求回報一樣,確實光榮;可是隨夫居(對娘家經濟貢獻有影響那種)的情況下要彩禮也無可厚非;僅把彩禮當作傳統,就像某些封建迷信活動,不過分的話也沒必要指責太多;但吸血一樣要彩禮,又壓榨婚後的女兒就不能說對了吧。

9樓:

明說吧,作為父親,我不僅不要彩禮,我還給,非常多的給,給房給車,絕不會比男方給的少。同樣我也要求男方門當戶對,他父母也得像我這麼給。

為什麼?

我傻?我不知道可以要一筆彩禮到手裡?

我當然知道。

但我只有女兒沒有兒子,誰養老?

我失能了誰給我看保姆擦屎擦尿誰給我求醫問藥?

還不得靠我女兒?

怎麼讓我女兒可靠?

一讓她富,有錢。所以我得給。

二讓她強,現代社會誰財產多誰強,還得有錢。所以我必須給。

去農村看看只有女兒的老人有多悲慘,去老舊小區看看只有女兒的老人有多苦困。彩禮要的再多,老了都受不住。壯年的時候得罪女兒女婿,女兒因彩禮嫁去婆家賣給人家,女兒因彩禮在家庭裡沒有話語權,有且只有乙個結果。

慘!慘!慘!

絕戶門,你以為白叫呢?

越是沒有兒子的家庭,越是不敢要女兒的彩禮。越是兒子多的家庭,彩禮越重!這個社會有多依賴養兒防老,有多渴望男丁,就有多重男輕女,就有多在乎彩禮。

要彩禮的核心訴求就是養兒防老,就是重男輕女。你說重男輕女對不對?你說不重男輕女光榮不光榮?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10樓:微辣

看過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嗎?裡面那個公公說的那句話很好,「你用明朝的尚方寶劍,來砍我清朝的官」 你感覺這樣合適麼?

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人,拿著以前的老規矩,去要求乙個新社會,你感覺它合適麼?以前的老規矩,嫁妝、彩禮那是必須的!但是很多人就記住了,彩禮是必須的!

沒記住,古代人對人的要求也是必須的!那時社會上有一種普世得規範準則,男的必須賺錢養家,不可以隨隨便便拋棄結髮妻子,女的掌管家裡的一切財務,也必須相夫教子,畢恭畢敬的供養公婆啊… 無論男的、女的有做不到的,首先會給自己家人丟臉,還會被身邊的數落看不起的…

現在人,說白了,就是想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兒… 要錢的時候想起來,這是我們的規矩、是文化的傳承… 但是真的過起來,古代規矩要求女人和男人那一部分,就是封建愚昧落後思想了… 哈哈哈真幾把搞笑…

11樓:Legbird

要彩禮不可恥,只要彩禮才可恥!

要彩禮沒有錯,要彩禮不給嫁妝就不對了!

參見以下闡述。https://www.

12樓:Ther

男人不給彩禮也可以。寫個婚前協議。未來女方家產女方獨自繼承。和男方無關。別回來一分錢彩禮不出未來幾十年還讓男人分走了自己家產吃了絕戶。

13樓:ahen

你說「有些人以一種驕傲的態度說他們那裡不要彩禮,然後諷刺那些要彩禮的人們。」然後把要不要彩禮歸結為習俗,認為只是習俗不同而已,要入鄉隨俗。

但習俗只是現象,真正引起「有些人以一種驕傲的態度說他們那裡不要彩禮」的,不是習俗本身,而是產生或不產生這種習俗或風氣的原因。

具體來說,彩禮的產生,是農業社會的一部分。農業社會講的是家族制,「女從夫居」,就是你認為理所當然的「女方嫁到男方家裡去,成了男方家的人」,因為女兒成了男方家的勞動力,所以男方給女方家彩禮作為補償。這就是彩禮習俗。

但歐美從19世紀,咱們國家從20世紀逐漸進入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的社會結構是什麼樣子的?就是個人原子化,家庭縮小化,勞動社會化,性別平等化,說簡單點就是年輕男女雙方都受教育都上班一起去城市組織乙個小家庭,沒有原來的家族制了,也不存在女方加入男方家了,一起組織小家庭,所以就沒有彩禮這個「習俗」了,工業地區的人自然也就接受不了彩禮習俗了。

目前關於彩禮問題的矛盾,主要就是農業社會習俗和工業社會現實的矛盾。工業社會的人,甚至後工業社會的人,比如北上廣大城市的,比如老工業地區的,比如體制內的,比如上世紀50年代我們父母那一代人,都是不要彩禮的;反之就要彩禮。目前有的地區雖然開始工業化了,但思想和習俗的轉變比社會經濟轉變要慢,所以出現了用農業社會習俗在工業社會做事的情況,這就是矛盾所在:

「人上了樓思想不上樓」。

回到你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以一種驕傲的態度說他們那裡不要彩禮,然後諷刺那些要彩禮的人們。」其實不是一種習俗反對另一種習俗,而是工業社會地區的人反對農業地區的人「人上了樓,思想不上樓」。

一定不要彩禮才是錯的嗎?

沼躍魚desu 要不要彩禮,要多少這樣的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問了 首先,要不要,我建議看雙方意願,彩禮這種東西其實是形式大於實際的,如果你覺得一定需要彩禮這種形式來讓對方表現步入婚姻的誠意,那也不是不行 說白了結了婚兩家並一家你的我的不都一樣大家用了嘛 其次,要多少,我的建議是少一些好,我剛才就在上面說...

因為彩禮分手,是我的錯嗎?

無極 不是你的錯,感覺像是你男友小題大做,這種事情不至於鬧得分手。我個人覺得,你倆結婚最合適的方案是,他買房寫你和他的名字,然後再幾萬彩禮意思一下,基於他資金不夠。但目前是房車與你無關,彩禮五萬,你也是帶回來。其實,你值得更好的! 感覺男方有問題,很少有人會因為未婚妻提了兩次彩禮問題就在已訂婚的情況...

救命!我快要窒息了,要彩禮真的是我錯嗎

郭驚鴻 首先,要彩禮不是你乙個人的個人行為,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要彩禮這個事情無論對錯,都不是你乙個人的對錯,這代表的是一類人群,一種社會習俗。其次,要彩禮這事兒,如果考慮對錯,你得了解彩禮出現的歷史淵源,也就是出現的原因,如果出現導致彩禮出現的原因消失了,那麼彩禮自然應該消失。再者,做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