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與 孝 為什麼不能兩全?

時間 2021-05-08 07:23:42

1樓:醉生夢死的豬

這個是儒家的經典悖論啊。

孝從血脈親情出發,要求尊從家族裡的長者。從而推演出忠,要求尊從國家裡的大家長。

可一旦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怎麼辦?儒家就只能「靈活掌握」了。一會兒是親親相隱,一會兒是大義滅親。

這樣就搞到面對「忠」「孝」兩難的當事人,根本無所適從。怎麼做都有人可以拿著道德標準來套你,來治你。

此背景下,問題無解。或者說只能讓權威者來「一事一議」。

2樓:紅日照小池

一般說出這句話時,就是要選擇忠而拋棄孝。

不可能對著皇帝說出這句話,轉頭給老父親餵飯去了。

這句話,就是乙個遮羞布。

說出這句話的人,就是要拋棄人倫大德,去選擇當乙個封建社會的奮鬥逼。

儒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可不是個問題啊,這句話是個解決方案!

現在知道我們為啥要打倒儒家了嗎?單獨看孔子,他個人沒乾啥傷天害理的大壞事,可是儒家那群人,可是壞透了呢!

3樓:情話與狗

忠孝不能兩全

放在乙個20多歲正在打拼的熱血青年身上

在外人看來,你在本該打拼的年紀,選擇頹廢,呆在家裡,整天好吃懶做,什麼不幹,完全乙個廢人

在家人看來,你在春節,不顧家,只為了自己的事業,在外漂泊,在外打拼,確實是為了以後能過的更好,可是天下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假如孩子沒有下定決心去拼,終會由於猶豫不決而導致自己陷入迷茫,究竟是忠還是孝?

4樓:

說到忠孝不能兩全,我想到三國裡的徐庶。

曹操得知劉備用徐庶為軍師之後,在程昱的建議下,先將徐庶的母親擄至許昌,後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記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徐庶見是母親親筆書信,向劉備告別,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南陽諸葛亮,自己隻身前往許昌。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之後才得知自己被騙,徐母在斥責徐庶之後自殺,徐庶也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於是便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

徐母訓斥徐庶的話就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徐庶做的沒有錯,徐庶的母親說的也沒有錯。

徐庶看重的孝,徐庶母親看重的忠。價值觀不同而已。

正式回答問題:

最近看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裡面有乙個概念:我們的生涯有四個維度,高度、深度、寬度、溫度。這四個維度有各自的評價標準和終極價值如下:

高度的評價標準:社會認同、影響力。終極價值是影響力。

深度的評價標準:卓越程度,超越極限。終極價值是卓越。

寬度的評價標準:對他人的支援,對家庭,社會的貢獻。終極價值是愛與和諧。

溫度的評價標準:遵從內心、純粹。終極價值是自由。

生涯的能量是守恆的,不可能在四個維度都得到滿分,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完美。

如果你要些什麼,你必須放棄些什麼。

如果你要得特別多,你就需要放棄特別多。這才是人生

忠孝不能兩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很多事情都是這個道理吧。

5樓:小馬

你考上了進士,做了乙個縣太爺,皇帝讓你好好幹,做個清官。你媽讓你討媳婦多生兒子,你爸讓你多收銀子,他們兩個想天天吃千里之外的荔枝,大魚大肉很喜歡,遠遠超出你的工資水平。你大爺想仗著你的勢力在外面開賭場,你叔叔想通過你的名義結交黑幫,收保護費,你舅舅家的兒子也想要考試,求你買答案,你姨家的兒子想做個小公務員,希望面試多照顧,你舅媽家的。。。。。。。

忠還是孝?我們縣名字是個人名,隋朝大孝子,在家打燒餅照顧母親,皇帝讓他去當官,不去!

忠與孝真的可以兩全嗎?

浮生若夢 以下為個人見解 在這個權利與物欲橫流的時代,權錢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兩全的,但你有這個煩惱我覺得就不存在兩全了,而且格局不一樣,站的位置不一樣,忠孝也自然不存在對錯,你問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應該更偏向忠了 貝勒爺 沒有經歷過這種事,也不了解博主遇到什麼問題,不好回答。但據我經驗來談,一般選擇困難的...

為什麼作家身份 商人身份不能兩全?

地精工效學者 你要到哪去啊?孩子。到天堂去!大仲馬繼續奮力的向上爬著。哎呀,到天堂去幹嗎?跟上帝決鬥去,那個老傢伙弄死了我爸爸!你可以阻止乙個戰士去殺戮,但沒人能阻止乙個戰士戰鬥,縱然有幾個拖著槍,打著滾的樣子有點滑稽,興許為的不是榮譽,而是戰鬥完畢後能吃一口好的。如果他們洋相進出,武功不太好,你盡...

愛情與事業能否兩全

大聖 回答這個問題不是關鍵,回答這個問題也不能有效解決問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自己想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乙個什麼樣的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基本決定了對 愛情 和 事業 的個性化定義。大家都談愛情但每個人對愛情的定義是不同的,大家也都談事業但每個人對自己想要達到的,能夠達到的事業高度也都是不同的。在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