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感受到一線城市和小城市的差別?

時間 2021-05-07 14:05:12

1樓:滕龍

比如想看個稍微冷門一點的電影或者什麼演出,在小城市就只能bilibili或者magnet:?xt=urn:btih:了。

別的差別主要看有沒有錢而不是在哪兒了。

2樓:浣熊Hanx

家鄉長沙,已經不算小城市了,本科武漢,剛到的時候跟長沙差不多,直到畢業,地鐵線路已遠超長沙。

研究生來到北京,典型一線城市,最大區別在於人。這裡聚集了全國各地的朋友,作為乙個吃貨,想吃什麼菜系都能找到正宗的,別提多幸福。

博士出國來到洛杉磯。印象中的國際大都市,地鐵,高樓都遠遠不如家鄉長沙。但真正不同的,還是人。

街上隨便抓幾個人都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家,所有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歸屬,都能和諧共處,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聲音都會被聽到,被尊重,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大都市的特徵。

3樓:人類之正義

一線城市好處,你需要足夠的錢+社會地位+能力才能解鎖!最低配也得是戶口+三百萬首付+年入30+,不然你在一線只能底層打工的,其實一無所有的白領和送外賣的區別大嗎?

4樓:

魔都和北方小縣城:年輕人去魔都奮鬥吧,那兒什麼都有,就是得吃苦。中年以後找個經濟水平還行,自然和人文環境較好的小縣城半隱居,是極好的。

~不推薦東三省,西南,西北,嶺南等雖然風景優美但晚開化的地區。

……還有,小縣城的房子大,140三室一廳起步,很多一樓帶院子,多數人不止一套房,租金太低也不想出租,沒事兒輪著住,大城市的蝸居者做夢也做不到吧。

5樓:eugene001

座標上海,出生在東北縣城。最近幾年開始幫忙辦家裡的一些事情,接觸一些辦事人員,公務員/銀行從業人員/其他企事業單位的人員。業務能力、辦事效率、工作態度差的不止一點點,我都不能用服務態度,因為在他們來看他們的工作並不是服務。

後來我反思了一下,可能一直在那個環境下生活的人也許感覺不出來辦事效率的低下。相反,通過找關係獲得的結果比按規程操作會好很多。

其實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人的意識,是不是還是容易改變一些。

6樓:

大美臨沂今天剛通知為了查環保達標,飯店得關門,市區飯店關門,加油站停工,蔥省特色。

這都2023年了,我以為自己生活在上世紀……

7樓:Helena

上海出差的時候,上海的馬路還沒成都寬,上海只有特許牌照的車能進城,上海的地鐵換乘有些路線需要出站走幾百公尺進行換乘——這些都是先發展的城市的硬體差別吧。

人的差別也不小,上海的人思維很open,合作模式和想法都是在這裡創新,少固化的思維,當人不在為基本的生存條件擔憂的時候,一線城市的人會更願意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是每天喝茶打牌消磨人生——這就是我看到的人的差別。

8樓:辣椒炒蛋

一線城市吃的真的好多,啥口味都有,想吃點啥基本坐個地鐵就能到。然後每次回老家或者去很小的地方旅遊,就每天都只能吃當地口味的東西或者川菜,想吃點啥可能買都買不到,買到了口味也不大好,就很喪。

9樓:

當你從一線城市遷到小城市的時候,你會感嘆菜市場菜價的便宜和老闆的熱情。當你從小城市遷到一線城市時,你會感嘆去生鮮超市堵車的速度和交警的熱心。

10樓:她奇遇

昨天,和朋友吃涼皮。

我在五六線小城市,他已定居北京,這次是回來探親。

他看著眼前滿的快溢位的涼皮感嘆:

這在北京得賣個18塊!還不是這個味兒,得放很多麻醬。。。。。

我啥也沒說,

畢竟家鄉的涼皮再好吃,懷念的味道再多,

他也不會回來這裡生活了。

一線城市和小城市的差別,就是他選擇去留的原因。

在他眼裡,那裡才是逐夢的地方。

11樓:

在老家買了輛新自行車,一路帶風的騎回家,一念之差停在小區的單元樓洞裡(進出要開鎖,買的時候是全市最貴的小區之一),鎖了車座下自帶的車鎖,但是忘記買鏈條鎖了,想著第二天再買。結果,第二天中午,就發現自行車丟了!丟了!

丟了!在上海某遠郊區的小區(新小區,環境很不錯),電瓶車停在劃好的路面公共停車區域內,已經三五次忘記拔車鑰匙了,每次都是過了一宿第二天上班前發現咦?車鑰匙呢?然後衝下樓發現車鑰匙乖乖掛在車把那裡。

就這樣好幾次沒拔車鑰匙,居然沒丟!沒丟!沒丟!

這是親身經歷,也只是個例,希望家鄉的車越丟越少,也希望自己也長長記性!

12樓:

我回老家,乙個三線小城。各單位到處都是同學,小學、中學同學。人的關係多。

吃飯的時候大家說起某人,都要先定位是某單位某某的子女,才說到本人。對各人的家世特別看重。

感受最大的是人比較放鬆,每個人都很快樂。至少看上去比較快樂。對吃穿也講究。

13樓:劉歡

游泳館只有一家露天的遊一次就曬掉一層皮除了夏天就不開門而且水深只能到我脖子感覺就是個大號澡堂子

14樓:楊慧琳

談談印象最深的動植物標本方面的差別。

我是上海人,在各類自然博物館裡,大到鯨鯊、獅象、鱷魚長頸鹿,小到世界各國的昆蟲,不一而足真長知識。

直到下鄉去了黑龍江BA縣(現為市)卻改變了觀念。在蘇聯專家規劃下,全縣下屬農場均建有野生動植物標本室(館),展出本農場地域範圍內的野生動植物標本。

知責下鄉到達當天,所有男女衣褲鞋襪等全部由沸水煮透,帶入的花草蔬果種籽一律上交沒收,不允許任何外耒物種進入分場,所以農場裡只有原生動植物品種。

植物方面僅舉一例,分場有黑樺白樺兩種樺樹,但哈市知青從某人帶在身邊的一本《辭海》中發現有花樺,經過災地調查後未發現花樺樹,於是在植物標本大事記中註明:X年x月組織職工出動,未曾在分場範圍內發現花樺樹及其他野生植物新品種。

說實話,活動帶勁的很,長老鼻子的自然界動植物知識了!

這些標本記錄製作彙總展示後,就是全縣地域範圍內野生動植物的分布情況,以便地區五年一次省裡十年一次的野生動植物存在狀態的普查,也即世界公認的傳統地域性質的自然.博物館的基層細胞。

去年慶祝下鄉50年,哈爾濱來了不少當年戰友,按農場規矩想見識上海有哪些本土野生動植物,未能如願,評價還是BA縣的有鄉土氣息,既利干外耒參觀者了解當地風情,又利於鄉土教肓,培養當地孩孑從小愛自然愛家鄉的傳統觀念。

這就是一線城市的動植物標本收羅全國全世界的,而小城市則是本土地域細胞型的,缺它野生動植物的調查統計工作的人力物力將海了去了。

15樓:jojo chen

首先醫療,凡是有個大病必須去大醫院,

二是娛樂,小城市就是麻將KTV電影院野外燒烤,其他木有

但是月薪1萬的還是應該在小城市,比較住吃穿不愁

16樓:壯壯

生活在北京,老家是浙江乙個縣城,相當於北京乙個區吧,但是由於老家經濟條件很好,感覺不出太多的差別,反而去了北京的農村,感覺回到了我小時候。。。

17樓:河北潤田節水裝置有限公司

1.一線國際化,小城鎮城鄉結合

2.一線交通便利,小城不一定有機場,動車線路少且多為到附近大城市

3.一線教育資源雄厚高校林立,且部分高中提供出國留學機會,小城鎮重點高中還有高校就不一定了。

18樓:小刀

畢業就來了深圳,目前工作了4年

過年回五線城市的老家

身邊的年輕人都在聊誰誰換了個什麼車子,這個煙好抽,這個酒不好喝。

我全程一句話沒說,

然後突然意識到,如果沒走出來,我也是其中乙個人

19樓:啦啦啦

一線城市不管幹啥都得跑出去一趟半小時沒了有時候為了吃頓飯要做乙個小時地鐵

小城市簡直是太方便電動車10分鐘基本能滿足你的大部分需求

20樓:cannel jiang

廣州是一線城市中方言最強勢的,但基本上只要對方說普通話土著也會跟著說,某次出差到山東某縣城, 即使我說普通話當地土著還是用方言回,最後我只能顯式地說「可以說普通話嗎」對方才轉為普通話

21樓:Caffee Guo

打車。這個是最直接的感受,從深圳會老家,去珠海,第乙個感覺就是打車特別難,並且不打表,直接都是一口價,這個讓人很不舒服;並且拒載的可能性很高。在深圳,不管在什麼地方打車,無論時間有多萬,看見空車,一招手,上車打表,繫好安全帶,就可以了。

什麼時候可以體現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差距?

生逢70年代 2005年左右,我在瀋陽生活過一段時間。每天清晨,總有許多人行色角匆匆,一手拿著早餐 一手扯著份報紙。而當時,我的家鄉,一座4線小城吧,在街上幾乎是看不到有人讀報的。2018年的6月,我在大連的街上,看到成群的年輕人結夥搭伴,在自由的呼吸著海邊的空氣,青春而時尚。而此時,我的家鄉,一座...

男朋友喜歡一線城市,但我喜歡二三線小城市,對於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想做軟妹的女漢子 原本我也是三線小城市,因為結婚所以去了男朋友的一線城市。我是那種隨遇而安的人,適應能力比較強,除了偶爾會很想念家鄉,平常生活基本沒有改變,因為本身我跟老公兩地相隔不遠 坐動車半個小時就能到 原本異地戀的時候我也對未來很迷茫,但如果能談到可以結婚了,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結完婚週末我也...

一線大城市和四線小城市的人在各方面真的差距大嗎?

辣條 這個很難說,不能簡單用幾線城市來歸類,這樣太容易以偏概全。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風,有的地方純樸,有的地方彪悍,有的地方好的多些,有的地方壞的多些。總的來說,大城市經濟發達,生活節奏較快,生活壓力也較大。每個人都像是乙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上的零件,自主或不自主的遵守著約定俗成的規矩,都來自天南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