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正確但實際荒謬的話?

時間 2021-05-07 13:47:54

1樓:全全之心

我曾經記錄下了自己能夠想到了一些可能會誤導人的話:

1.習慣就好。

這句話片面了,習慣是有好也有壞的。對於很多事情,習慣了它會更壞。

2.懶惰的本性讓人類發明了機器(發明家都是懶惰的人)。

這句話把不服從,不盲從和不守舊(的創新精神)扭曲成了懶惰。發明家只是不遵從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而已。

3.愛屋及烏。

人絕對不是真正的愛屋及烏,而只是烏鴉躲進了屋簷下,習慣了低頭的人,就看不見它而已。這也叫「被愛蒙住了雙眼」。

4.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特別是在經濟學領域裡,這句話經常有人提起,而其實人的想象是無限的,但是慾望卻是有限的。那些知足的人,慾望就是有限的,比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而有些生病的人,其慾望也是有限的,比如有厭食症的人,比如抑鬱症患者。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並不是如此,而是好樹知天時,當雨乃生長!

6.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真實情況是:士為己死,女為己容。因為,其實,別人都是自己的鏡子,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映象。

所以,實際上我們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就比如愛情,我們的心上人使我們看到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有著什麼樣的理想生活。

有的人喜歡魔鏡,樂意在別人身上看到虛榮的自己;

有的人喜歡佛鏡,樂意在別人身上看到真實的自己!

2樓:Express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這句話最可怕的地方,是下意識的就把你套進了第三者的立場。

操場埋屍16年,16年後,真相終於大白,罪犯終於被繩之以法,人們紛紛表示正義果然沒有缺席。

你無法否認,正義雖然遲到了,但它還是公正無私的正義,他本身的性質始終如一,這是人們理解這句話的一種很常見的邏輯。無可厚非。

但陷入這個邏輯之後,我們往往就會忽略了受害者的立場。我們沒有意識到——社會大眾雖然得到了正義,卻忘記了正義之於被害者的價值。

「正義」一詞,在中國最早見於《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正義觀念萌於原始人的平等觀,形成於私有財產出現後的社會。

人們常常忘記,公平是正義無法割捨的乙個重要內涵。

我們不用像乙個法學家一樣去強調正義的時效性,但竊以為我們更不應該只做乙個冷漠的公眾,只滿足於與自己有關的部分正義。

真正的正義是公平的,它會給大眾乙個交代,也絕不會忘了受害人的權利。

最最關鍵的是,這句話的原話是「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翻譯就沒翻譯好,譯者顯然只做到了「雅達」,失了「信」。

3樓:潛伏

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

父母是伴隨我們長大的,在我們20來年裡,他們一直充當著引導者或者決策者。所以當孩子長大後,他們還沒有習慣從角色中走出來,老以為我們還是小時候的孩子。就會把他們曾經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告訴我們,說你不要怎樣怎樣。

他們覺得這是在幫助我們,然後孩子不聽,最後他們都會來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其實父母的不放手,更多的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角色的變換。真正對孩子的好是也要讓自己進步,我可以任由你出去闖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也有能力讓你在闖蕩失敗後,還有父母可以給你飯吃。

最好的愛不是約束,而是放手。孩子20歲父母就可以跟他溝通,要讓他明白,父母陪你到20歲,以後的生活,你要想清楚怎麼走。我能提供給你什麼或者我不能給你提供什麼,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他有多大的資本可以去社會闖蕩。

這是對角色變換的乙個必經談話。也要跟孩子講清楚,父母老了,以後需要下一輩來撫養了,清楚的告訴孩子,他的責任。

角色交接結束後,父母可以放手孩子去闖蕩,過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相處。

4樓:微貨分享

長大之後你就能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可長大後你會明白,你變了不會像以前那樣把事情想的簡單不會隨心而欲的去做事。你會變的考慮很多事情。你還會有很多很多的顧慮

小時候總會想著快點長大,可到了你長大過後呢。會想著還是以前的年齡改多好啊。

這真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有時候確實是失去了才會覺得很珍貴,才會想著珍惜。

再給我一次開始的機會,我肯定要好好珍惜。但我也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並沒有什麼時間穿越。

小時候真好!沒有任何煩惱。

5樓:沈未書

以德報怨

沒有誰是聖人,為什麼要以德報怨。別人欺負我,我為什麼要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別人欺負你是一定要欺負回去的!!!!

聽父母的話,爸媽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我是真的很無語,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她們也會有錯的地方,憑什麼認為她們都是對的,她們自以為的為了孩子好,孩子不覺得,反而造成不快。

技多不壓身

乙個人如果所掌握的太多,沒有一樣精通,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難免會想這個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什麼只學了個皮毛。

6樓:Swizor

1.你的感受我能理解。其實你能理解個屁,我們沒有經歷過一模一樣的事情,你沒有過和我一模一樣的感受,你憑什麼說理解我。

2.沒關係,一切都好變好的。你是上帝還是財神爺?

你又知道我會變好?要是不好是不是你能負責?你只給我畫個餅,告訴我有一天這個餅有人會給你,但是什麼時候給你,誰給你,看天意,這種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3.我對你的愛,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得了吧,這些話就騙騙小女孩有用,現實是你能拿的出幾十萬的彩禮再和我談別的。

4.窮有窮快樂,富有富傷心。這只是窮人對不公的世道無力反擊的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事實上有錢人的快樂是窮人們想象不到的。

5.錢不是萬能的,錢能買來婚姻,但是買不了愛情……對不起,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6.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世道,再好的產品不去宣傳不去靠營銷占領市場,消費者根本就沒辦法了解到你產品的核心。

所以越好的酒越要擺在巷子口,讓人們立刻就能了解到這酒的香味。

7.終有一天你會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現實是,大部分人最終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8.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哪天我們分手了,你若安好,我這裡下暴雨。

7樓:西飛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我小學的時候老是欺凌你,每天罵你打你,公升了初中之後好死不死我們還在乙個班級。於是我繼續欺負你,還號召同學一起孤立你。你成績優異但念不下去,早早出去打工了。

後來你一生貧寒,連老婆也沒娶上。而我如魚得水,越混越好。你安慰自己:「惡人自有天收」「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無語。

8樓:constantinos06

關於你不是人的6種論證

1、因為所有生物都是人

因為你是生物

所以你是人

因為大前提錯誤

所以結論錯誤

所以你不是人

2、沒有某一物種部分特徵的生物不是該生物

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看過這個回答的特徵

所以你不是人

3、為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具有的東西

因為你沒有失去非人類的身份

所以你不是人

4、只有部分特徵相同的生物不是同一種物種

「人」之間只有部分特徵相同

所以人不存在

所以你不是人

5、世界上所謂的集體認同只是有思考能力的個體想象而構建的,不存在因為人是這種集體

所以人不存在

所以你不是人

6、光線從你的螢幕射到你的眼睛被你看到要經過這段距離的一半,一半的一半...

所以光線無法這段距離

所以你看不到這段文字

因為你看到了

所以你不是人

9樓:晨語夕唱

例如「我正在說謊話」。有些話用陳述的語氣說出來會陷入悖論的怪圈,應該符合你的要求。

如果「我正在說謊話」,這整句話是正確的,那麼就暗指引號內的部分是錯誤的。

如果整句話是錯誤的,那麼又暗指引號內應該是「我沒有說謊」。

有哪些看似荒謬實則深奧的歌詞或台詞?

Trajectory 比較人盡皆知的。談不上深奧,但是沒有第一眼看見那麼荒謬。1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汙眼眸 富士山下 can not identify sadness through test tube。悲傷不是一種實質的東西,不能從試管裡提煉出來。映襯前句,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2 能得到...

哪些看似正確的固有思維實際上限制了你的成長?

Song 做事情要 統籌兼顧 啊!統籌兼顧 的側面意思就是做事情不抓重點。人家就是 刀子嘴,豆腐心 吶!其實刀子嘴就是刀子心。幫人幫到底啊!這很容易給人找不感恩的藉口。這個世界要麼黑,要麼白!其實還有灰的地方。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會導致面子觀過強。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會導致行動力不足,開拓...

作為新手爸媽,有哪些 看似平平無奇,實際很給力 的帶娃方法?

童童麻麻 1.讓娃學會自主吃飯,一開始可能弄的家裡很髒,但是後面他自己學會吃飯了就會很省心,而且自主吃飯也會增加他吃飯的興趣。2.和娃玩遊戲時一定要互動,而不是自己在那玩手機,娃自己玩遊戲。給寶寶一些問題,如果他回答出來了會很有成就感。3.還有就是像鄭爽說的,讓寶寶提供 幫助 處於乙個被需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