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身邊的同學在做實驗,做匯報,而我一直在看文獻,有點焦慮。要怎麼和導師聊呢。?

時間 2021-05-07 07:34:44

1樓:snowdream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其實研究生階段的工作開展與導師有很大的關係。第一,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需要跟隨導師課題和研究方向的需要;第二,導師在整個課題研究中扮演了排程員的角色。所以,如果是導師給題主安排的看文獻工作,那就要跟隨導師的安排和科研計畫,認真閱讀文獻,輸出總結心得,找到未來的科研方向

同時,研究生階段的很多課題,都是幾代人不斷繼承和持續研究的結果。題主看到的同學做實驗和匯報,那可能是因為你的周圍同學所在的課題,已經積累的前面研究成果,需要繼續向下研究或者實驗

所以,通過上面的分析,題主的導師也許目前沒有什麼研究方向,所以需要題主在文獻中,查詢到未來的研究點。如果實在焦慮,建議對已經看過的文獻進行一定的彙總和總結,去找導師聊一下比較好。這樣做一來可以通過與導師溝通,找到思維靈感;二來也算在導師面前展示工作量和工作成果,其實也算是一種其他方式的匯報。

以上建議,僅供題主參考。

2樓:

看文獻的重要性並不比實驗、匯報低。請珍惜能有先從看文獻入手的機會。作為乙個一進研究室就開始做實驗,中途抽時間看文獻的人,相當羨慕你了。

3樓:孔飛東落

看文獻,是科研當中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也是貫穿整個科研的必不可少的一步。那麼,焦慮是覺得沒有東西,如果你把看的東西整理出來,按著乙個方向深入挖掘,那麼你的第一次讀書匯報將會驚豔老師的,只要每天有東西進大腦,那麼,這就是成功。

4樓:與子期行

看了那麼多文獻,總該有點想法,用乙個自己曾經靈光一現的點去向導師討教,而不是籠統地問「我該怎麼辦」之類的話,就算老師心情好給你指了方向,定了題目,中間的過程查不到資料、得不出資料,又去問老師嗎?問去哪兒查資料、得不出資料怎麼辦??~

如果是老師給的題,大部分是學界目前沒有解決,或者前面的師兄師姐做了一半沒能做下去的難度較大的題,你碰到困難的機率會非常之大……做不下去換題,還是拒絕老師給的題?這兩種選擇都不好,對吧?

如果你的導師是脾氣不好的導師,直接批評你一頓,然後給你一大堆文獻,讓你去看,去找資料,每週向他匯報程序,壓力大不說,萬一看了之後依舊沒想法,以後的匯報日就是挨批日……

5樓:

這個看導師吧,導師的培養學生方式不一樣,我的導師算是圈內大牛,一開始也沒有讓我們直接幹活,也是先看文獻。你可以跟老師說說你的想法和學業規劃,自己主動一點。

6樓:李小茹

如果已經有自己的課題,能有一大部分時間看文獻挺好的。

我研一的時候很少看文獻,做課題的時候自己不會主動想,對自己課題也沒有完整的思路。由於情況特殊(研一下學期導師出國了,所以走之前給我列了乙個大概的提綱)多數情況是做完乙個實驗,然後問老師接下來是否可以做某個某個實驗。就像是操作工,完全不動腦子。

後來由於疫情的原因,老師要求我們每週匯報文獻,那時候才開始真正的想要了解自己課題,主動找相關的文獻,看人家的思路,和對實驗的設計。疫情回來之後對自己課題就很清晰了。

所以在有課題的情況下,看文獻先弄清楚自己的整體思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可以和導師說說對自己的看法,先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問問老師的意見,然後再對老師說,可不可以邊學實驗邊看文獻,如果師兄師姐畢業了,一些實驗的小技巧可能就不會了什麼的。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想法,多看一些其他人的建議。加油

現在大一,身邊同學都在積極搞學分,就壓力很大,學分在大一來說真的很重要嘛?

freshprinceben 首先學分這個東西和績點不一樣哦,你考60和考100拿的學分都是一樣的,如果你不是準備提前畢業的話學分這個沒什麼好在意的,按照學校教學計畫正常進行就好了,成績決定的是績點,比如評優保研出國留學可以用到 310呀 看你想拿獎學金不,看你想評獎評優不。想的話,當然重要啦!大一...

澳洲讀研的同學現在都在做什麼?出國對以後就業的幫助大嗎?

百倫移民 說實話哈,如果說水不水的,說實話,真的不水,也水不起來。無論是留學英美還是澳洲,每個留學生都要經歷每個小作業都要讀N本文獻,熬無數個通宵,每天泡圖書館的日子。容易錄取不代表容易畢業。再怎麼樣,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學校如何水的起來呢?但如果有雄心壯志且畢業後目標是回國就業的話感覺還是別選澳洲了,...

保研的同學大一上成績是怎樣的?

高達鈺啊啊啊 利益相關 保研直博生。結論 已經有很多答主講啦,大一上只要不掛科,是完全有希望的。經驗支撐 本人大一上加權79.88,排名38 129。大部分時間是在各類組織和活動中穿梭,大一時候是沒有保研的認知和這個方向的目標的,這點上題主已經很有前瞻性了。大二結束排名12 152。大二主要是在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