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會業障現前嗎?又如何才算呢?

時間 2021-05-07 06:59:49

1樓:觀天之道

第十六品能淨業障分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①,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②劫,於然燈佛③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④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⑤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⑥亦不可思議。

這裡面就有回答,樓主得用心看才行。

2樓:南風意

金剛經的果報不可思議,說了沒人信,如人入暗。希望題主只問本心,不求其他,方知不驚,不怖,不畏。才會讀後如須菩提一樣高興。

3樓:阿珂

瀏覽有關《金剛經》精華的帖子,看到樓上那位的答案在精華裡,我不答這題估計能憋死。

@侯業 的答案,常識概念嚴重錯誤,用知見誤導人,會讓不懂的人退失信心,毀人慧命。

首先,你不能根據你的印象和知見隨意發表,你把所謂的虛無理解成斷滅論的空性。題主這裡只說一句:「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第二,割裂佛法為出世法,認為和社會格格不入,是經歷大波折後的避風港。佛法分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不知空,妄談空,這是楞嚴經裡說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

題主,你用詞錯誤。讀經不是叫做業障現前,在生活中業障現前得時候很多,不只是讀經後。讀經是消業,出現不適的情況,比如發燒感冒或為人輕賤這是屬於重罪輕報,是消業的方式。

或者是魔王怕你得法,製造違緣,只要信心不退,回向如法,不會出事的。

4樓:呂劍霆

修佛不就是為了解脫麼,您這就是解脫啊!雖然不是脫離輪迴的大解脫,也是破除我執的小解脫啊!

以前與某些人老死不相往來,不就是我執的原因麼?現在您破除了一點我執,不就是修佛的功德麼?

好事啊,這是!有什麼可疑慮的呢?既然心中放下了執念,超脫了以前的境界,那就順勢而行,以無我相無人相的心法,實際接觸以前老死不相往來的人,在現世就消除以前種下的業障,而不用來世才還,這不是很美妙的事麼?

修行,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解脫以前的枷鎖,晉入新的境界的麼?

恭喜恭喜!

讀《道德經》和《金剛經》用結合他們的翻譯去讀嗎 ?

混沌思維 我個人認為 道德經 和 金剛經 就是 讀原著 翻譯 就不是原著味道 讀原著味道 就像蒸饅頭用老肥蒸 比用Xiaomu蒸好吃呦!必須讀原著。不懂在諮詢一下共同努力探索未知領域的古籍是我的Gongzuo DBA之道 要辯證的參考前人和大師的智慧型才有收穫 不然 金剛經 還要去找梵文去讀嗎?鳩摩...

聽了蔣勳讀金剛經哭了,為什麼我還是不信佛?

麻袋長老1234 佛法對這個問題有充分的解釋,佛法認為,人對世界的認知產生相信有三種形式 1,清靜信,就是感情上的,像你這種突然聽見佛經佛樂看見佛像等場景觸動產生信心,但是這種信心很短暫,佛經上說猶如煙霧,容易消散 2,欲樂信,是指理智上的,通過理論學習和分析,明辨是非之後知道好壞取捨,從而產生信心...

讀 聽 金剛經很睏很睏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我咋想困的時候,讀 金剛經 就不困了啊,晚上7點左右我就會困,又不能睡,這要是睡了,晚上不就睡不著了?這兩天讀了 金剛經 就不困了,本來是想來這裡搜搜找原因的 李立敏 剛剛學 楞嚴經 到 八還辨見 的章節時,學完即刻昏沉到睡了一大覺才起來。其實之前已經是學了一段時間了,一直沒這種感覺,就到了這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