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劉知己認為巜三國志》語渉重複,給董卓,陶謙等身處漢末,事不涉魏之人列傳?

時間 2021-06-03 14:29:44

1樓:「已登出」

emmmmmmm,,,無意間刷到這個問題,然後因為平時不看書不讀報什麼的,見識淺薄,想請問下大佬,這個劉知己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2樓:斯布雷斯

劉知己的觀點不是全無道理,但也有乙個問題。

就是把對官修史書的合理要求擴大化了。

對於官修史書,劉知己的觀點是成立的。前朝的人自有前朝史記載,本朝史只記載本朝人,以及極少數與本朝有密切關係的非本朝人。

這樣能最大程度避免重複,也便於釐清前後關係,避免各朝史書之間相互掐架。(朝代末特別重要的人物還是可能重複出現的,例如王保保,《元史》《明史》皆有載)

問題《三國志》是私史

它不像官修史,生來就有前傳,將來會有續集。既然如此,寫魏自然要寫魏以前的事,要不然容易把人看懵。

例如同樣是私史的《漢書》,列傳裡首先就寫了陳勝。那你說陳勝和漢有多大關係?董卓、陶謙至少都和曹操有過對抗,陳勝跟劉邦熟嗎?

但不寫不行啊,不寫讀者上哪知道秦末風雲的開端,上哪知道秦末農民起義大潮的歷史形勢?不了解這些背景,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劉邦項羽,理解秦漢交替之際的其他歷史人物。

更何況說董卓、陶謙事不涉魏,其實是劉的主觀判斷。如果說刺董之時曹操還可以確認為漢臣的話,那討董之時有無梟雄之志?伐陶謙有無擴張之心?

這得如何判斷?憑什麼曹操破袁紹的時候就能肯定與魏有關了呢?說到底那會兒不還是沒到進魏王的時候嗎?

還不如像陳壽這樣一刀切,以曹操起兵討伐董卓為分割線,此後仍有可記之事的通通在魏書列傳。這反倒比劉的主觀臆斷強多了。

3樓:「已登出」

你說的是劉知幾的這段話吧:

當魏武乘時撥亂,電掃群雄,鋒鏑之所交,網羅之所及者,蓋唯二袁、劉、呂而已。若進鴆行弒,燃臍就戮,總關王室,不涉霸圖,而陳壽《國誌》引居傳首。夫漢之董卓,猶秦之趙高,昔車令之誅,既不列於《漢史》,何太師之斃,遂刊於《魏書》乎?

兼復臧洪、陶謙、劉虞、孫瓚生於季末,自相吞噬。其於曹氏也,非唯理異犬牙,固亦事同風馬,漢典所具,而魏冊仍編,豈非流宕忘歸,迷而不悟者也?——《史通》

其實劉知幾這個人對史籍評述是偏於苛刻的,他之所以說這段話,是因為他認為史書應該明確時間段,尤其像《三國志》這樣的「斷代史」,對於超出一定時間段的事情就不要再記了,體現的是他對史書斷限一事所持的標準。

不過他這麼說也不是很對,因為如果斷限都斷得那麼嚴謹,那麼像關羽、夏侯淵、孫堅孫策這些對魏蜀吳三個國家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卻沒有活到建國的人物,豈不是都要被拒於史傳之外?

但是他對《三國志》的評價算是比較給面子的了,他對「前四史」裡另外三史的批評比這厲害多了。

他評價的時候也有點一根筋,思維不是很跳脫,比如他不能把史官自身的歷史環境和條件計入考慮的範圍裡,通俗一點說就是不能為別人設身處地考慮,所以經常提出一些轉個彎就能想通的問題,比如:

陳壽《國誌》載孫、劉二帝,其實紀也,而呼之曰傳。考數家之所作,其未達紀傳之情乎?苟上智猶且若斯,則中庸故可知矣。

項羽僭盜而紀之曰王,此則真偽莫分,為後來所惑者也。

——《史通》

孫權、劉備在《三國志》裡稱傳,這是陳壽本人事晉,晉承魏基,以魏為尊的結果;司馬遷身涉李陵之事,遭受宮刑,對漢朝頗有微詞,故而推崇項羽,以紀載之。這些事讓現在的人看,肯定分分鐘就理清楚了。但是劉知幾看不穿,這也是他自身的侷限,可能過去的時候人考慮問題並沒有那麼周詳吧

假如你穿越到了三國時期,你認為自己在《三國志》中會是什麼評價?

我是誰,我在哪,我能幹什麼?假如可以選擇,請給我驚為天人的美貌和堪比張良的睿智,我要去給姜伯約當夫人,一己之力拯救蜀漢。匿名,要臉 景大狗 某年某月,某良家子慘死於董卓軍團的洗劫,李郭叛軍的追殺,曹操入侵徐州部隊的屠戮,袁氏運糧的飢寒路上,鮮卑烏丸的搶掠,赤壁江上的大火,二爺的寶刀下,219年的大瘟...

如何看待三國志13定價390在steam被國人怒噴?

裝逼裝不下去了唄。買了gta,好不容易我也是正版steam玩家了,逼格滿滿噠。噴盜版狗正碰著爽呢,來了個想玩的390,這 不是我不想裝,實在裝不起了啊。作為乙個經濟學上的理性人,有盜版玩盜版沒盜版或者真愛才玩正版,才是玩到最多好遊戲的做法。所有偏離這一模式的行為都有著玩遊戲以外的其他需求 在我看來主...

如何看待網路大電影《女尊 三國志》?

別說了,戴粉絲濾鏡不錯。不帶粉絲濾鏡難說了,我這個看過戀姬無雙和一騎當千的人看來,又是乙個借鑑出來的作品,別給我說什麼日本可以娘化我們就不行?連貂蟬跟著性轉這個劇情,不過只是換了個帥哥,不知道唱的是那一出,是不是打算搞個大雜燴?還有宣傳mv上面的姬鬥無雙。扯到三國就是個無雙,扯到性轉就是個姬,作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