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爺, 佛和阿羅漢涅槃時有沒有鬆口氣, 說終於不用再為眾生講佛法啊

時間 2021-05-31 17:45:44

1樓:隨佛願

不可以凡夫心妄測聖智。佛菩薩與阿羅漢不同。不會心生厭煩,舍離任一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精進行已,設有人言:『汝頗能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以一一眾生故,於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備受眾苦,令彼眾生一一得值無數諸佛出興於世,以見佛故,具受眾樂,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汝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爾不耶?』答言:

『我能。』設複有人作如是言:『有無量阿僧祇大海,汝當以一毛端滴之令盡;有無量阿僧祇世界,盡抹為塵。

彼滴及塵,一一數之,悉知其數。為眾生故,經爾許劫,於念念中受苦不斷。』菩薩不以聞此語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歡喜踴躍,深自慶幸得大善利:

『以我力故,令彼眾生永脫諸苦。』菩薩以此所行方便,於一切世界中,令一切眾生乃至究竟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撓行。

--《華嚴經》卷十九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此菩薩常修忍法,謙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兩害;不自取,不他取,不兩取;不自著,不他著,不兩著;亦不貪求名聞利養,但作是念:『我當常為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痴、憍慢、覆藏、慳嫉、諂誑,令恆安住忍辱柔和。

』佛子,菩薩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生來至其所,一一眾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不悅意語、不可愛語、非仁賢語、非聖智語、非聖相應語、非聖親近語、深可厭惡語、不堪聽聞語,以是言辭毀辱菩薩。

又此眾生一一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執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薩。如是經於阿僧祇劫,曾無休息。菩薩遭此極大楚毒,身毛皆豎,命將欲斷,作是念言:

『我因是苦,心若動亂,則自不調伏、自不守護、自不明了、自不修習、自不正定、自不寂靜、自不愛惜、自生執著,何能令他心得清淨?』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從無始劫,住於生死,受諸苦惱。

』如是思惟,重自勸勵,令心清淨,而得歡喜。善自調攝,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眾生同得此法。--《華嚴經》卷十九

2樓:普波居士

如果還有鬆口氣的表現,說明修行人還有執著心,著於涅槃相上,這是凡夫心,不是涅槃心。

成佛就是為了度眾生,涅槃只是為度眾生說的方便法。本來無一物,哪來的涅槃?!

請教各位爺, 既然阿羅漢可分出味道的好壞, 那不是代表阿羅漢還有貪心嗎

已登出 分辨味道那是味蕾神經系統的功能,但是心沒有執。但是我想這裡面的問題比我想象的更深刻。學了佛法,我對牛頓力學都有了巨大的懷疑,關於地心引力的懷疑。畢竟佛法中確實有神通,是我們的心在驅動四肢的運動,來對抗地心引力抬腳起步,那我可不可以設想我的心能夠足夠的有力量讓自己漂浮起來?當然,這個沒意義,還...

請教各位爺,為啥學佛要注重動機和發心啊?

護法居士 爾時會中有一大菩薩摩訶薩。名曰喜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來。而作是言。菩薩云何知恩報恩。佛告喜王菩薩。善男子。諦聽諦聽。菩薩摩訶薩知恩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報恩者。亦當教一切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發菩提心雲何而發。菩薩因何事故。所以能發。善男子。菩薩摩訶...

請教各位爺,持好五戒能得人身真的是佛說嗎?

護法居士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綺語。六者不兩舌。七者不惡口。八者不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見。於十善業。缺漏不全。以是十業。得人趣報。復次飲酒三十六過。其過云何。一資財散失。二現多疾病。三因興鬥諍。四增長殺害。五增長嗔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型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