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法華經》,未覺其「妙」,反覺有「自賣自誇」之嫌。是我敷於文字,未解其「義」,還是其本就不「妙」?

時間 2021-05-11 16:54:52

1樓:

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戒不夠嚴,定就不深;定不夠深,慧就不起。

先持戒,嚴守,再修定,定力每上一層,看經,經中的妙就能體會一層。這樣修完四禪八定,經中的奧妙也就差不多明白了,初果也差不多要修成了。佛法是拿來做的,不是拿來理解的。

不過我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也做的不夠,看阿含經也沒什麼感覺,任重道遠啊。

2樓:皮卡丘

法華經,是一部引權就實的經,是對以前講經的總結,上接華嚴等大乘佛法,下引三乘權學,承上啟下的一部經,

百川競流終歸於海,佛講那麼多經那麼多法門只有乙個目地,讓你成佛只要信了這部經,讀明白這部經,基本上就可以融通大小乘,乃至於融通一切法了,

讀吧,你要越來越圓融了,也許就不會四處當槓頭了

3樓:歸虛子

哈哈哈哈哈哈,當然是你敷於文字,未解其義啊。

只有開悟之後才能成佛啊。

你開都沒開悟,就急著想要解成佛的妙了?

修行是有次第的。

佛法不是佛學,佛法是實修實證的,需要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去修行,不是做學問,也不是研究文化,更不是課外讀物。

研究佛學,你研究一輩子可能會成為佛學大家,但不一定能成為乙個優秀的實修者。

不一定能親身體會到「妙」 「義」。

就像乙個跳傘的人再如何跟你講述跳傘的滋味,你不親身跳一次的話,聽再多跳傘者的講述知道再多跳傘的要領甚至都可以著作一本關於跳傘的書了。

又如何了?哈哈哈哈哈哈。

你本該想的是跳傘還只是單純的想著書立作?

比喻不太恰當。

4樓:曲英尼瑪

學普通學科的時候,我們知道一本教科書看不懂,是因為他不是給你這個階段寫的。

那為啥看法華經的時候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呢。就連很多修二乘道有一定成果的行者都有退席的,怎麼就能覺得自己是達到能通達這部經的人呢。

一句話,看不明白,是因為自己次第還早著呢,遠遠不到而已。先打好基礎,階段合適了再看一些難點的書。

5樓:林錯

我個人體驗,《法華經》在佛經裡的地位如同法律中的憲法。

諸法因緣生,因緣盡故滅。但這些因緣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什麼樣的因緣可令正法生?

世尊非常明確地說了,諸佛皆為眾生成佛道而來,一切法門的最終宗旨都是令一切眾生得度,而一切眾生亦必成佛。

此為如來真實說,真實見。

6樓:高山清

法華經整本都在說花開蓮現,整本都在講即身成佛。和廣為流傳的苦集滅道四聖諦等等,都不在乙個頻道。

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是。為什麼佛到最後八年才講《妙法蓮華經》?

因為之前的一切經典都是在為宣講《妙法蓮華經》鋪路。但即使如此苦心,還是有人會get不到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也是正常。

妙法蓮華經有一句話:於諸佛所植眾德本。這個眾是無量,這個德使你立於不敗之地。萬法即是我,我即是萬法,這才是萬德之本。

法華經講「我獨無所畏」,為什麼無所畏?

我獨與無量的萬法感應為一體,也就是萬有引力,一切萬法相互之間都有吸引力。是不是?

你以慈悲心對萬法,萬法就以慈悲心對你,這叫稱歎;你以下劣心對待萬法,萬法也以下劣心回報給你,這叫障礙。稱歎也好,障礙也好,都有萬有引力。能不能跳出心外?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法裡叫命自我立,看你怎麼用心。字字珠璣,妙不妙,信不信由你。

7樓:

在方便品裡,如是妙法。世尊出現於世,唯以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知見。

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都是歸向一處的。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妙在何處呢?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因某種因緣,某種譬喻言辭,某種方便力,而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妙在只因某種因緣,某種譬喻,某種方便力,則就能究竟得一切種智。

這一切種智只因這些,其實是已得了。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

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

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8樓:唯物主義長生派

其實就乙個字「信」

信了,就有了那樣的願望,有了那樣的初心,所作所為,就會慢慢走上軌道。

佛經這些,很多是這個信字。

信,能一心,故能清淨,則自然會有效果的。

9樓:石上栢

《法華經》內容:

「你們要受持《法華經》

你們要受持《法華經》

「受持此經」之類的話,應該是放在前言或者後記的位置。

這種自我包含、自我巢狀的結構,在程式裡就是死迴圈!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

如此重要的全員會議,如此多數量的菩薩,阿含與尼柯耶隻字不提,合乎常理嗎?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還不知道世尊將要說什麼,就提前退場。謊話也不能這樣編吧?

「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

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

世尊規定三衣,自己會要那麼多供養的衣物嗎?

10樓:淨海潮水

《法華經》之妙,妙就妙在權實俱演,是真正佛之本懷,菩薩妙行。簡單說就是一佛乘(大乘),無二亦無三。一佛乘(大乘為何如此之妙,所謂萬善因果同歸佛道。

只要,那怕,你對佛法極其微小的,信,願,行,以及造作佛法所認可的些微小善,那你都是行走在佛道之中,以此小因會最終結成佛果,何況是修聲聞乘,緣覺乘的修行者。虛空以為座,大悲以為室,忍辱以為衣,是為法華三昧。

11樓:俠心隱者

這種問題…………針對某個個體來說(注意這個前提),妙不妙不在於某個道理或某本書本身,而在於聽道理或讀書的人能不能有所領悟,這,也是大乘講究以方便為究竟的原因。這並不是說設立出來的方便的方式本身就是究竟,而是能!!!方便才算究竟:

把乙個高深的道理如何轉化為其他人能夠聽明白的話語或操作步驟。向別人傳授先進的理念,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就算有積極意義,但作用也不會太大,關鍵是,往往所起的作用是反作用…………而方便,就是「妙」的一種體現。所以,法華經開篇就點出唯佛與佛能究盡一切法的(至少)十個方面的認知(十如是)。

十如是本身,不僅是破無明所必須的「資本」,而且也是能方便的大前提,那麼這就有個抉擇問題:究竟是破無明重要還是「能方便」重要呢???佛開講本經時,第一時間就提出了:

諸佛,以一因緣出世;並教化菩薩,以這一因緣為總持。能體會出「唯」和「常」的不同,大致就有自己抉擇破無明和能方便的「邏輯順序」了——為「能方便」而「破無明」!!!妙嗎(能理解和體會)?

這就要看讀經的人有沒有真正的大乘情懷了………………

12樓:無塵光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世間書況且要如此讀,佛經更要用幾十倍的時間去讀去悟,先讀100遍打打基礎,在讀1000遍看看能不能有所悟。

自己不解不悟,妙不起來,如果能認識到問題是出在自己這邊而不是佛經那裡,那麼以後多讀多修,很多問題慢慢就能悟出來,就能理解,特別是當自己生出的般若智慧型與佛經的光芒交映,內心自然妙水長流,法喜充滿。相反用自己有限的認知,世俗的知識去強解不可思議的佛法,同時被自己的我執我慢蒙蔽了雙眼,對佛經生不起信心,自然越讀心越煩悶。心不通意不解,還要罵上幾句,踩上幾腳,那麼佛法之門也就被你自己永遠關上了。

13樓:

[0198c22] 於是最選光明蓮華開剖如來、等正覺問文殊師利:「仁者!何來[22]枉至此土?」 [0198c23] 文殊師利答曰:「唯然,世尊!從忍界來。」

[0198c24] 爾時,彼佛侍者——號柔音軟響菩薩大士,志於無上正真之道逮不退轉——則蓮華上更整衣服,長跪叉手問彼佛曰:「其斯忍土離是幾何?」

[0198c27] 其佛告曰:「西方去此恒沙等剎有忍世界,[23]是文殊師利從彼土來。」

[0198c29] 柔音軟響菩薩又問佛言:「其忍世界佛號云何?今現在乎?」

[0199a01] 世尊告言:「字曰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講法。」

[0199a02] 又問佛言:「其佛大聖云何現法?」

[0199a03] 佛言:「開三道教。」

[0199a03] 侍者又問:「何謂為三?」

[0199a04] 「聲聞、緣覺及弘佛道,釋迦文佛說法如此,是三道教。」

[0199a05] 侍者又問:「諸佛世尊說經、開化不普等乎?」

[0199a06] 佛言:「悉等。」

[0199a06] 柔音軟響又問佛言:「何謂為等?」

[0199a07] 世尊告曰:「講不退轉,此謂平等。」[0199a07] 又問:「何故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宣三道教?」

[0199a08] 其佛告言:「彼土人民剛強難化,心劣意弱,難以一乘[1]救化度矣。以是之故,諸佛世尊善權方便而為說法。能仁如來興五濁世,[2]以斯善權隨時之義而濟度之。」

為什麼《法華經》是諸經之王?

知即是道 凡是大乘佛經,都在最後 功德 篇說 此經如何無上第一 如何殊勝等,就連 心經 最後都說該經是 無上咒 無等等咒 大神咒 呢。你不要迷信 過分相信 外在的東西,應著重信任你自己覺知背後的真理 那才是能讓你獲得解放的真正法寶!佛陀臨終告誡他的學生說 在真理道路上,不要相信任何人,要相信你自己 ...

如何看待《法華經》與《大般涅槃經》均自稱自己是是經王,到底誰才是經王?

雲上雪 智顗大師造 法華玄義 中指出,凡此諸經解是逗會他意,令他得益,不譚佛意意趣何之。今經不爾,絓是法門網目,大小觀法,十力無畏,種種規矩,皆所不論,為前經已說故。但論如來佈教之元始,中間取與漸頓適時。大事因緣究竟終訖,說故之綱格,大化之筌罤。智者大師的意思是,各部經典都有各自特殊教義教法,如來佈...

《法華經》中說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 是何意?

我叫廢物弟 世尊告阿難 有三善根,不可窮盡,漸至涅槃界。雲何為三?所謂於如來所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盡。於正法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盡。於聖眾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盡。是謂,阿難!此三善根不可窮盡,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難!當求方便,獲此不可窮盡之福。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風中的舞者 若有人把散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