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隊徒步行軍中前面勻速走後面為什麼比前面頻率更快?

時間 2021-06-01 08:34:03

1樓:

遇到這類問題,我一把會把問題放大,也就是極限法。

首先,如果每個人速度都一樣,並且一路坦途的話,上述問題不會出現。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因為路上有障礙物。其實前面有人用公式解釋的很清楚了,我換另一種方法解釋解釋。

我們先把問題放大,也就是,路上的障礙物放大。一群人走路,突然遇到了乙個沒次只能通過乙個人的獨木橋,每個人通過的速度是一樣的,第乙個人直接就走過去了,繼續往前走,第二個人要等第乙個人過去以後再過,以此類推,後面的人都要等前面的人過去以後再過。假設通過獨木橋的時間為t,人行走的速度為v,假設之前隊伍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0.

那麼通過獨木橋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vt,要想繼續保持隊伍中人與人之間距離為0的話,那麼第二個人要加快速度趕上vt的距離,第三個人要趕上2vt的距離,第n個人要趕上(n-1)vt的距離。這就是為什麼後面的人有時候會跑起來了。

同樣的,生活中排隊和堵車都是一樣的道理。

2樓:啃烤紅薯

勻速也不是絕對的勻速。閱兵時候,那麼長的隊伍,前後頻率也是一樣的呀。有位答主說的有道理,起步的時候,前面的人都開始走了,後面的還得等一會兒走,也許隊伍就像個彈簧了。

彈性和人的反應能力有關。

行進的時候戰士的前後距離也是要拉長的,這個彈簧是被拉長的,後面的人是先慢後快吧。

3樓:聽風

跟堵車一樣。

乙個障礙物需要t秒通過,第i個人需要it秒通過,長度為n個人的部隊就需要nt秒通過。

然後每個人通過障礙的時候,前面的人一直在前進,假設速度為v,這時候前後兩個人就有了vt公尺的距離,最後乙個人和第乙個人跟之前比遠了nvt公尺。這時候所有人都在往前趕,就出現了前面的人正常走,中間大步跟上,後面的人就在狂奔的情況。。。.沒有障礙物也會因為前後人的行進速度不同拉開差距,積累下來到最後乙個人和第乙個人就差很遠了。。

行軍或者列隊跑的時候最後面的人是最累的,因為需要經常變速。

至於身高,不是絕對影響因素,因為行軍是連縱隊行進,不是嚴格的身高遞減。

4樓:

幫點了兩個贊。

另外,舉個例子,說明人的記憶是有傾向性的:比如勻速前進中,碰到水溝,前列的壓了一下速度,慢慢過去了,如果隊伍夠長,後面的必然就倒在路邊休息了。過了水溝,前列繼續保持正常行進速度,那麼後面的就需要跑步追上。

只是休息,沒人會抱怨,跑起來,都會不滿,因為休息是儲存和恢復體力,跑步是加大了體力消耗。

5樓:

上面答主說得對,這就是乙個延遲問題

堵車是乙個極端的栗子

一堆車勻速行駛,某一輛車急剎車了,如果沒有追尾的話後面的一大堆車就得堵一會,然後再往前開一大段所以說,部隊行軍需要有紀律地保持節奏,就有了行軍節奏的軍樂

旅遊在外不想跟從大部隊是自私嗎?

Charles 沒什麼對錯,下次別跟亂七八糟人一起玩就好了。就算很好的朋友一起去也一定要一塊商量行程,最好的還是自己家人一起。這次還是聽媽的吧,你媽覺得面子不好看你就忍忍,要是覺得無所謂就自己玩去。 遊外 UWAI 在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不參加大部隊的集體活動不是自私行為!如果非要說 有錯 那也是得...

請讀描述 假如你是魏延,諸葛亮死後大部隊打算撤軍,你對前途感到擔憂,此時你會怎麼做?

李靖巖 這也是西姐的題?這題很簡單。首先,派親信過去告訴曹魏諸葛已經掛了。以曹魏對諸葛的認知,必然痛打落水狗。但取川戰役的要點,不在於誰能打,而在於能不能守住若干戰略要點。當強敵猛撲之際,魏延無論地位還是能力都首當其衝。這時候沒有任何人敢動他。而當這個防禦戰打完,也沒人動得了他了。魏延最次最次能落個...

為什麼公路車的個人計時賽均速比大部隊快很多

寤聲 說這話要看賽段呀,十幾公里的ITT均速跟山地賽段比均速那是沒法比。但是你跟平地賽段未必比得過呀,最近環卡達有個賽段大集團全程均速54 這可是一百多公里的均速喲。全套TT裝備相比大組車大概能節省30w左右的功率吧。有人破風隨便節省上百瓦的功率。 楊默反攻 1.計時賽就是計時,分秒必爭的計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