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消費者摒棄對自主品牌汽車的偏見?

時間 2021-05-31 07:33:40

1樓:艾茹

時間問題,由於汽車的屬性原因,更新換代時間比較長,像現在賣的H6 博越 CS75 都是六七年前設計的產品,而且未來還要再賣個兩三年,所以一代產品從設計開始到生命週期結束要10年左右,中間只是進行小改款和換代,但這十年就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固有印象,要想扭轉這個印象就得靠下代車型的10年去努力,形成好的口碑估計再得一代車型的時間,這就20年過去了,所以我們的自主品牌現在才算剛起步,再過20年就可以和德系,日系並駕齊驅了,所以耐心等待吧。

2樓:cookie

自主品牌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吉利長城長安他們在如此惡劣的汽車行業競爭中應用能夠向上謀求發展,已經算是很成功的企業。但是人們還是存在一定的顧慮,主要是在品質和質量,其實面子只是一部分而已。

如何能夠提公升中國產車的品質,來消除人民對自主品牌的偏見。我覺得應該從汽車三個階段說,首先是汽車的定義階段,中國產車總是想做到所有方面最好沒有突出的特點,因此全面發展,但是沒有一點做得突出得到了欲蓋彌彰的效果;在開發階段和試製階段對開發質量的把控和實驗驗證做得不夠標準和體系化,使得部問題流到品批量生產階段;在專案投產後,針對顧客提出的抱怨不能及時解決和優化,又導致自己的產品更加的有問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偏見。

所以如果想解決這種偏見,必須靜下心來完整的開發和生產一款產品,不能急功近利,要穩紮穩打。讓才能形成乙個良性的迴圈。

3樓:鹹魚一條

自主品牌的使用者客觀理性的做車評與推廣。廠家用質量,服務打動消費者並積累口碑。社會層面需要將」「汽車是種身份的象徵」的價值觀逐步淡化。

4樓:

三大件照著扒都沒扒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外觀內飾再好看也是繡花枕頭。錢都花在你看的見的地方了,看不見的地方則是能省則省嘍,要不哪來錢買買買

5樓:可行之

其實沒有偏見,只有品牌建設上的差距,和因政策性的失誤而帶來的自主品牌無法突圍的困境。

在企業都能比較好的活下來的情況下,你不能指望連車標都設計不好的自主品牌,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就可以在品牌建設上和這些百年國際品牌去比拼。

以手機,電視,空調等國內產業的品牌發展經歷來看,最好的提公升自主品牌知名度的方式,有且只有乙個:

乾死一大部分國際知名的品牌,那剩下的品牌自然就只有自主品牌了。

摩托羅拉,諾基亞,夏普,松下,這些曾經在手機,電視行業如日中天的品牌,現在在國內逐漸的都變成了小眾品牌。這就是自主品牌最好的品牌建設和突圍模式:借助國內的政策,成本和效率優勢,逐步乾掉這些國際品牌。

但回到汽車自主品牌的問題上,我們就發現,這裡有乙個最大的問題是:汽車行業內最好的國際品牌,他們因為和一汽,上汽,二汽這些國企的深度繫結,某種程度上擁有比自主品牌更好的政策,更好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我們在其他行業乾掉這些國際品牌的利器,在汽車行業走不通了。

不僅走不通,而且因為這些國際車企在品牌上的優勢,以及因品牌溢價而帶來的利潤上的優勢,對自主品牌來說,向上突圍的路徑是完全被堵住了。你在政策,成本,品牌,利潤,所有的方面都沒有優勢,怎麼突圍?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乙個現狀是:10萬左右的市場留點湯給你們喝,15萬以上的市場,自主品牌就別想了,哈佛H8, H9,wei,吉利領克,這些雄心勃勃的自主品牌,每一次向上突圍,那一次不是被砸的頭破血流,然後乖乖回到15萬以下的價位才能獲得一點生存的空間。

我反而覺得,自主品牌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我們的消費者已經給了最大的支援和愛護。

6樓:青鋒竹中隱

我個人的感受,主要是很多女人偏向寶馬賓士奧迪,所以很多男人也沒辦法只好放棄中國產。除非中國產車能夠大力打造一款高檔車,將地位拉高,就像華為一樣。

7樓:FNiXH

馬克思哲學的唯物辯證法認為:

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8樓:中年閏土

不知道,我本人沒這偏見。上一輛1.5手動老悅翔,漏風,車身生鏽,車身異響等什麼毛病都有,但是除了電瓶掛了從來沒把我扔到路上。

現在AXELA代步。說真的沒啥區別,該異響異響,該噪音大噪音大,該抖動抖動。嗯,買昂純粹為了顏值。

和國產不國產沒啥關係,開過最貴得豐田埃爾法,乙個樣子,該噪音大噪音大,該異響異響,該抖還是抖。好吧,有些不知所云了,湊合看吧。

9樓:

日本幾十年前也是上百家機械廠家競爭淘汰的。

自主品牌需要淘汰一大批不強的車企,然後幾家強企發展壯大。

一汽和上汽和東風北汽等等需要其他自主品牌強企來收購。

資源可以適當集中於吉利、長城、byd、奇瑞幾家堅持自主研發投入較大的企業。

然後,零部件企業被幾家強自主品牌企業控股。

在自動駕駛,自動變速器,新能源等等方面強自主品牌企業形成獨特優勢,集中優異資源創新,

專注生產優秀產品,

質量與服務必須符合消費者需求。

10樓:yoyyyh

座標杭州,不懂車。2019春節後購入一輛通勤代步車,吉利博瑞PHEV(插電混動)。

優點:①外形真的很美,內飾星空戰艦,給人的感覺很好;②節省費用。充滿電理論續航60公里,每天上下班約40公里,用電就夠了。

且可以設定峰谷電充電,每月電費80餘元;③新能源車子,不限行、不限號,免購置稅;④空間大,後排可以蹺二郎腿

缺點:①冬天來了,續航不那麼堅挺,但上下班依然夠用;②車型只有白、藍兩色,想買黑色沒有,男生只能買了白色;③三缸發動機的緣故,電耗盡切換為燃油模式時偶發抖動,基本1分鐘後回歸正常

18萬提的車子,如今沒出過什麼問題,除了老婆團建回來開上了路中間的隔離帶。不說了,上圖供大夥樂呵一下

再來一張全景的

即使這樣,也就換了塊擋泥板,其他沒任何毛病

車還是挺香的。很滿足

11樓:汽水冰

跟華為等中國產手機學習,什麼時候在海外市場上在豐田大眾等競爭對手身上狠狠的啃下一塊肉來的時候,國內消費者自然就會不再對中國產品牌有偏見了。

我在澳洲真的親眼見到是身邊好多使用安卓機的都是OPPO,VIVO,華為,一加這些。而這些也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我對中國產手機品牌的看法。並不是因為「洋大人」用了我才認可,而是我認為作為民族品牌走出國門去擠壓外國競爭對手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

窩在國內內卷肯定不是個好辦法。

中中國產品引發美國人排隊購買!聽聽美國人怎麼說?

中國手機占領一半印度市場?聽聽印度人怎麼說!

12樓:泰瑞爾

題主有避重就輕的嫌疑。

汽車技術上自主品牌落後於進口車,我到現在還不知道是不是,從我的資訊接收渠道看大概率是。

那麼大部分人的認知是汽車技術與安全性息息相關,這點不容反駁,事實上也是如此。

僅從這一點,消費者追捧進口汽車就不能算是個偏見。

13樓:ShallNeverSurrender

等他們轎車的油耗和日系車一樣的時候,等他們的車能用上直噴技術和各種氣門技術但還能比合資車便宜的時候,我就是個消費者,也別給我說情懷。

14樓:

這個和中國的國際地位是一樣的,首先是宣傳做好,讓消費者多體驗,了解到自主品牌的進步。其次是內功修煉好,只要自己爭氣,不斷進步,做到真正和合資乙個水平甚至超過才能讓消費者另眼相看。

15樓:超級無敵小飛俠

打鐵還需自身硬,汽車不是四個輪子兩排沙發,自主品牌的進步更不能是四個輪子兩排沙發加上一堆顯示屏,等到自主品牌的三大件真的能夠和合資品牌掰一掰手腕的時候,相信這種偏見會少很多

16樓:翰苑白貓兒

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從營業廳鄉土機變成名牌。

第一,技術累積是根本,沒有技術的車廠就和貼牌代工沒區別,啥都別想了。

第二,像分離榮耀一樣,大跨度地推出面向青年群體的車型,外觀要新穎,內建要豐富,不能保守,也不要想腳踏兩隻船,誰都討好。等消費者接受了「這個牌子也有時尚款式」時,就可以像推出華為P系列Mate系列一樣,面向高階消費者推出高品質級的車型了。

等大眾明白中國產車可以跟上潮流,也能打入高階人群時,偏見就會慢慢消失了。

17樓:咣噹咣噹

實車對比就行了吧,差不多同期上市的車,自主的外觀內飾空間用料配置一般來說都強過同價位的合資。舉幾個例子,領克03對比大眾Sagitar,傳祺GS8對比雪佛蘭探界者,奇瑞瑞虎8對比大眾探歌,比亞迪秦Pro對比別克英朗,紅旗HS5對比豐田榮放,等等。

18樓:周川

消費者不僅僅是對自主品牌有偏見,對德系、法系、日系、韓系車都有便宜,消除偏見一款車靠營銷,乙個系列只能是先把車做好,然後再消除偏見

消費公升級下,消費者需要怎樣的品牌?

Donald Biden 可以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組成各個生活的消費部分中,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提高精神層次的需求 於是我發現我的錢永遠不夠花 可以運動健身,護膚保養,多讀書,多喝茶,堅持早睡早起的習慣,要學會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活 扯遠了。總之,改變消費理念,拒絕成為資本主義下的消費機器...

屈臣氏是如何讓消費者一生黑的?

LirpaEGO 因為我懷疑它真假摻賣。之在在屈臣氏買的依泉唇膏一切正常。有一次唇膏用完了,散步的時候剛好碰到屈臣氏,買了一支,開啟一股橡皮泥味兒,塗上也很油,想象一下一根蠟燭塗在嘴上是什麼樣的感覺。塗了兩次實在受不了了,重新去依泉的官網買了支新的,正常的梅子味,塗多厚都不糊嘴。 剛從屈臣氏回來 萬...

如何讓消費者認可產品提價,有哪些經典案例?

全球積分寶 產品提價,並要讓消費者認可的話,必須得有具有說服力的附加值。否則,使用者是沒有充分的理由來為提價買單的。比如QQ會員,以前都一樣的玩 突然給說了,衝了會員可以聊天置頂 可以傳送資訊的時候變色.這時候,使用者是願意買單的。如果產品不變,那麼,可以增加附加值 舉報可以快速處理 這樣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