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底盤的優劣如何評估,駕駛員如何去體會和感受?

時間 2021-05-29 23:06:42

1樓:太陽醒來之前

你說的這幾款車,綜合下來並不算底盤特別好的。頂多算操控性比較好,舒適性很一般。

底盤系統包括轉向,懸掛,傳動,制動,排氣幾大塊。對於一般車友來講,主要關注的是懸掛系統。下面主要談懸掛系統普通車友怎麼去感覺,而不是進行技術測評。

首先,操控和舒適是一對矛盾。要兩者兼顧,很需要功力。操控好需要懸掛比較硬,提供比較好的側向支撐和路感。

舒適性好要求懸掛軟一點,能過濾掉路面不平整帶來的不適。對於普通車友來說,怎麼去直觀感受呢?

操控性:保持比較高的速度,比如60轉比較大的灣,或做S型運動,看車身側傾大不大。側傾越大越不好。

舒適性:主要是穩。看普通路面行駛,車子顛婆越小越好。

最好的判斷方法是過減速帶,聽聲音,越沉悶的,乾脆的一下結束,沒有餘音,越好。差的聲音不沉,還會有多餘的彈跳。就像好的音響,低音下潛夠深,但結束也乾脆。

差的就不行,乙個低音鼓點下去,要拖很長時間才結束。造成的結果就是聽著熱鬧,但不舒服,轟頭。

個人認為,20萬級別B級車裡面,底盤最好的是雪鐵龍C5,沒有之一。奧迪A4雖然比他貴,但底盤還是有很大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2樓:圈裡的鯨魚

底盤好壞無非平順性和駕駛性兩方面。通常兩者不能兼顧,總有一強一弱。都能兼顧的車也不便宜,比如上個空氣懸架,電磁懸架啥的……

對於懸加平順性好的車彈性元件通常偏軟,來吸收路面衝擊和車身振動。這就導致諸如俯仰、側傾偏大這類的問題,使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駕駛極限降低:你不能高速過彎或者變道此類的。

駕駛性好的車彈性元件通常偏硬,來提高懸架剛度,給車身提供足夠的支撐,車輛對駕駛員的駕駛意圖反應更直接。在彎道中抓地更強,使用輪胎的極限更高,但是舒適性變差。過個坑啊,坎啊什麼的衝擊更大。

能兼顧兩者的,懸架系統都不會太差。

對於轉向更多考驗靈敏度和中心區的感覺,靈敏度高的車,車輛對駕駛員反應更迅速,反過來反應更遲緩。高速行駛中,轉向靈敏度高的車開著更累,因為要不停修正方向。中心區是否清晰決定駕駛員能否準確判斷車輪的角度。

對於制動,主要考驗制動效能是否足夠,說白了也就是剎車距離。還有連續制動時的制動效能,這主要考察制動系統的熱衰減能力。另外就是踏板感覺,腳感的軟硬,制動感覺是否是線性的。

我覺得對於普通人,能從這幾方面評價就足夠了。

3樓:

既然問題是駕駛員該如何去感受底盤的優劣,先占個坑,有機會多寫一寫,先列個提綱

1 底盤效能

2 底盤效能評價

3 評價流程

4 評價報告

5 如何從普通駕駛員的角度評價底盤效能

6 ……

4樓:劉凱文

底盤猶如電腦的主機板。整合的好才是真得好,光CPU記憶體好不行。好底盤在汽車加速,過彎,轉向時響應靈敏,高速越穩,給駕駛者信心和樂趣。

5樓:VAmacro

涉及到的專業資料一大堆,你短時間也看不完。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這架車能不能給你帶來安全感。(是動態中的,不是指品牌加成、更不是指車重、表皮板金聲音)

能給你帶來安全感的底盤不會差。每個型號車型調教不一樣結構也不同,說不明白。

效能上有優越之分,但更多的是取捨問題。

6樓:Hans

減震,真正做的好的應該是有韌性,當然這個詞已經被某之家的車託們用壞了,有韌性應該是能充分把顛簸化解掉,讓乘客感覺不出來,而讓駕駛員有充分的路感。過顛簸的時候不左右晃動,大的顛簸一下震就完,不會忽閃忽閃的飄

過彎時候的側傾,應該是讓懸掛有適當的變形,而不是單靠輪胎抓地,這樣會翹腳,讓懸掛有一定的變形來讓輪胎充分的抓地

7樓:Trible stone

專業的說法,叫車輛動力學主觀評價,主要針對操穩,平順,轉向,三個部分進行評價。

1.操穩和轉向方面評價內容:

1.1 穩態迴轉,就是做定圓運動,一直加速到車輛極限。主要評價不足轉向度,最大側向加速度,側傾梯度

1.2 動態特性,在80~120車速下,進行蛇形運動,雙移線運動,J 形拐彎運動,評價車輛的橫擺響應,側向加速度響應,車身恢復行為,車輛的極限高低,極限反饋和感知,突破極限後的收斂能力。

1.3彎道效能,彎道循跡性,出彎入彎響應,彎道制動。

1.4直線行駛穩定性,路面抗干擾,側風穩定性。

1.5 轉向力和轉向反饋評價,原地和低速轉向力,高速轉向力,轉向力矩對稱性,力矩波動。轉向響應諧振峰值和線性度。轉向回正能力。

平順性評價內容:

1.1 一階平順性,車身運動控制,車身越平穩越好

1.2 二階平順性,座椅,靠背,地板,方向盤上面的振動,振動幅度越小越好,振動衰減越快越好。

1.3 脈衝工況,過減速帶等大衝擊,衝擊越小越好,衰減越快越好。

另外,注意車身剛性,剛性不足常導致異響,某些區域性剛度不足會影響操穩效能。

8樓:BOBO

這個主要是看你幹什麼。

如果你想體驗速度,偏運動,那就需要底盤硬

一般來說,底盤越硬,瞬間提速越快

而底盤軟,通俗理解,就是開起來沒感覺

舉個例子:同樣一條石子路,底盤軟的開過去沒啥感覺,底盤硬的開過去,有明顯壓過石子兒的感覺。

年輕人,絕大部分,喜歡硬的!提速快,精準反饋,很帶感這就是你能體會和感受的最明顯的區別了

9樓:豆嘿嘿

這個麼,要看調校和汽車設計時的偏向性,底盤是個非常非常複雜的東西。

要造乙個完美的底盤是不可能的,意思就是造不出非常運動而且非常舒適還要能越野的底盤。

跑車:作為駕駛員,要測試這點很簡單:同乙個彎道,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過去而不發生側滑或者甩尾的底盤就更好;還有對路感的傳遞,你壓過幾個石子都能通過方向盤感知出來就越好了。

普通經濟型車:通常在運動和平衡之間找到個平衡點來調校,不同品牌不同車型差異還是很大。BMW3 Series的底盤一直是這個級別的標桿。

豪華轎車:這類車調校偏向舒適,也就是濾震效果要好,在車很難內察覺到晃動或者加速剎車的直觀感受。

越野車:越野車底盤結構分承載式或非承載式,簡單說非承載式結構的底盤比較結實,有大樑,車殼是」套上去的「。粗俗說越野車底盤好壞決定於是否耐造。

越野車的底盤調校也很難,如果造的非常偏向越野,公路性舒適性就會變差,而你偏向公路了,越野時的抗衝擊程度又會變差。我所接觸過的車中,採用非承載車身,越野不錯,公路也不錯的就是牛頭 LC系列了。更好的還有雷克薩斯LX系列,是」LC頂配版「。

LC車系很傳奇,國內是沒有競爭對手的。PS:你看看整個德系SUV,唯一擁有非承載底盤的越野車,還賣到現在就只有MB G Wagon。

早期MB ML也這樣(侏羅紀公園裡面有出現),但因舒適性,公路性不夠好換代後就變承載式了。

還有就是底盤這東西,通常是路感好的舒適度低,舒適度好的路感不行。

汽車底盤裝甲沒做保護直接噴的有沒有問題?

老司機翻車現場 影響不是很大,你找的這個汽修店不是特別正規,一般會把排氣遮住的,你看我的就是。濺射到排氣管也還好,過不了多久會遇熱融化掉的,漢高的底盤裝甲還是不錯的,噴的也還算規整,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底盤裝甲我每一輛車都有做,對防鏽效果很好,特別是我經常出去自駕遊,而且我在廣東沿海城市,酸雨也多,做...

豎直躺下來躲避車輛,可行嗎?會被汽車底盤刮死嗎?

我從必要性而不是可行性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幫助請忽略 人下蹲的加速度存在極限,也就是重力加速度g,而起跳時的加速度可以超過g值,因此對於足球守門員來說,若射門球速相同,則撲救左右上角的射門較撲救貼地飛行的左右下角的射門稍稍容易一些。同理,躲車的最佳策略應該是向上跳 跑車 或向兩側跳 火車 而不...

如何看待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低頭俯瞰蒼穹 無人駕駛汽車從長遠看是汽車的發展趨勢,從政策上看也是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人類懶得洗衣服所以有了洗衣機,懶得爬樓梯所有有了電梯,懶得走路所以有了車,開車又辛苦又累,懶得學車 懶得開車會需要無人駕駛汽車。目前新推出的量產車型的自動駕駛配置尚處在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