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時間 2021-05-12 00:30:30

1樓:黃雀兒哥

創業本來就是小眾的事情,大眾創業,普遍失敗是正常的。創業成功的人可以說在一般人眼中是特別的人,或者一定有特別之處。大眾創業有利於拉動消費。

創業成功本身就是乙個小概率事件,但是創業的人多了,成功的人也就多了,這對社會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對個人創業者來說,失敗,連續失敗,都不一定能成功。創業創新,首先是不同,一般人創業,首先選擇的是學習,如果不會學習,那就是模仿,大量模仿,必然導致大量山寨。

2樓:譚青林

覺得是鬧劇的人大概對這個政策的理解也僅限於這八個字吧。

關於創業,現在幾乎是單幹的代名詞。單幹就解決就業?單幹之後欠下一屁股債,只會增加社會負擔。

創業從來就是一群人來完成的,一群人一起上班,管理的負責管理,業務負責市場,技術踏踏實實,這樣才會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目標。國家給出了主意,不好好聽,一聽到創業賺錢,或者一看到別人創業賺錢就往前衝,只會掉坑里。

3樓:

once maker forever maker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大學剛畢業就註冊了公司,算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一員吧。那時候做的事情,也正是現在最火的共享經濟,主要立足校園市場,在校園裡面共享單反,共享單車。呵呵,可以算時下很火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先烈吧。

那個時候是2023年,ofo,摩拜都還未顯山顯水,什麼共享充電寶也未露鋒芒,當時和另外三個哥們腦袋一拍就開始幹,結果創業一年卒;

說說三個哥們和我的現狀吧,我現在在一家還算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經理,工作一年後已經公升成了高階產品經理;

以前寫後端的哥們去了teambition做前端架構,寫前端的哥們去了平安金融,而設計哥們去了日本繼續學設計;

即使tg的套路再深,我們也樂在其中,那段時光是生命對於我們青春的犒賞,因為做的事情,是我們骨子裡認可的,即使失敗了,我們仍然是趟過雷的兄弟,我們依然能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公司機構繼續貢獻我們的智慧型;

或許,我們幾年後還會聚到一起......

once maker forever maker

年輕有什麼了不起,你們老過嗎?老有什麼了不起,青春的歲月追不回

4樓:

做融資的,利益相關,怕被噴,所以匿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身就是國家為了緩解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轉移社會矛盾的乙個手段。

可惜啊,大學生由於閱歷不足,想暴富的虛榮心作祟,被某些利益集團忽悠,上了賊當。

我做大型企業融資多年,但凡我周圍成功創業者,沒有乙個是大學剛畢業就創業的。都是積累經驗和人脈後30到40歲後創業的。

勸大學生不要創業,乙個新興行業,你看好了,人家巨頭也看好了,人家比你有資金、比你有人脈,比你有資源和技術,你有什麼優勢?你只能是犧牲品而已。

5樓:張小石

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有人看不清形勢認不清自己,這個鍋丟給ZF勉強了……

就像改革開放前青少年犯罪常常會提到《少女的心》這本書。改革開放後青少年犯罪常常會提到歌舞廳遊戲機室(再後來一點是網咖網路)。其實都有些牽強哦……

6樓:

創業者大概有三種。

一是又傻又貪,這種人看見一點甜頭,就會忽略甜頭裡面暗藏的陷阱,創業了,然後就死了。

二是家裡有點家底的,抱著買彩票的美好願望,創業了,把家裡折騰乾淨了,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三是能拿到融資的,這都是精英了。然後這群精英裡十個有八個都玩脫了,又死了。

ps,萬眾創業的意思是一萬個裡頭有乙個創業的。

7樓:文森特

一天街上開三家餐館大家都賺錢,開十家餐館大家都賠錢。創業者花光了自己的錢就去花父母養老的錢,糟蹋完父母的錢就可能去借高利貸。

8樓:mysui

雙創的結果就是:商人比消費者還多,讓專心做事情的人開始浮躁。

這和他後來提的工匠精神完全相反,這算不算自己抽自己的邏輯不能自洽。

9樓:SomeOne

戰前總動員,總不能只對幾個將帥、軍頭做,當然是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全員享受勝利果實了。但我們都知道不能因為一將功成萬骨枯,就不戰前總動員說成鬧劇。

10樓:炮長

創業成功機率太小,尤其是大學畢業生,100個估計90個不會成功。還是要冷靜,不要被蠱惑,因為這只是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他們鼓勵中產階級拿家裡的錢救濟窮人並順帶提高就業率的手段罷了。還有那些上班都上不好的更加不要去創業,連按部就班的活都幹不好,那肯定承受不了創業的壓力和繁瑣。

11樓:陳二狗

大學生就業解決不了怎麼辦?

就業越來越難,找不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怎麼辦?

普羅大眾的錢藏著不花怎麼辦?

來來來,萬眾創新,全民創業…

一石三鳥,齊活兒!

12樓:徐鴻

創業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創新更只是精英的專利。我承認有的人也能創新。

根據8020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據著百分之八十的創新,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當百分之八十的人老闆。

口號跟實際還是要分得開的。

創業有風險,不管是大還是小。

理性看待創業。

13樓:M3小蘑菇

跟隆中對一樣,是個無奈但必然的選擇

不這麼搞的話,將會面臨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只能搞大眾創業,一方面讓一部分失業人口去當企業主,另一方面也指望他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轉移掉另一部分失業人口

只不過倒霉的是那些沒資金沒人脈沒經驗,甚至連專業知識都不紮實,光憑政策優惠和一腔熱血就去創業的畢業生

其實這個模型可以簡化為「大眾買彩票」

14樓:哈登

15年就回答過這個問題,當時大家不信,非要去創,我很明顯地感覺到一些人把父母積攢了一輩子的父母本拿出來做所謂的「創業」,其實就是想晚睡晚起,不看人臉色做事,有乙份收入,名義上收入取決於自己,讓父母看到自己在工作,有女友或老婆的話對她有個交代,其實就是個體戶,創什麼業呀,想看我以前那個答案可以點我頭像,第二贊的那個

15樓:喝酒屁股疼

怎麼說呢,這一屆李某人的亮點不多啊。除了工商口的簡政放權略有益處之外,昏招還是太多。但是,總有人要交點智商稅的對不對,要不然這群人閒著也沒有什麼意義。促進資金流轉嘛。

16樓:

這個提法我覺得應該是指特殊人群,但是慢慢的被誤導了。特別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簡直是誤人子弟!一幫大學生不學習,休學創業。

我看過他們所謂的創新發明,大多是從網上開源的拿過來組裝一下就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做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下乙個賈伯斯!不腳踏實地的去學習!

浪費了很多投資人的時間和金錢,揮霍著自己的青春!

如何評價大眾因高田氣囊問題召回486萬餘輛車及因燃油幫浦問題召回181萬餘輛車?

楊So 今天看到 本田創新的精髓 這本書,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記錄了高田公司剛開始做氣囊的時候 安全氣囊作為備選裝置搭載在 里程 汽車上發售是1987年6月,這件事發生在發售的兩年半之前,當時安全氣囊的量產計畫還沒定下來。在聯歡會上高田公司社長高田重一郎把我叫了出來,說是有話對我說。我覺得氣氛很奇怪,他...

如何評價大眾捷達?

帥氣逼人秀蓮君 說說我的c Elysee吧。沒錯就是c Elysee,我開的c Elysee,同事有輛捷達。雖然都是老牌三強,但腳感差遠了!同事的捷達低扭很強,起步總是比我的快,我的發動機在2000轉以下就是小綿羊,發出綿綿的聲音,肉的要死。但是我稍微重點油,工發動機就像炸了一樣,一檔跑到40多斷油...

如何評價大眾e golf?

於老外 剛剛入手一輛,開了乙個月,續航是低,但可接受,平時上班買菜接送孩子夠了。沒天窗,但是用不到。小鋼炮開起來很穩,座椅舒服,小車好開好停,各種功能齊全。導航有點差,計算出來的路好奇怪 東尼 大眾Golf e golf 德國原裝進口純電動Golf,柏林工廠生產,配置高,雙Led隨動轉向大燈,液晶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