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千元以內的半自動意式咖啡機(人稱玩具機)做出一杯好咖啡?你有哪些使用經驗或技巧值得分享?

時間 2021-05-31 11:33:38

1樓:

東菱玩具機DF6001,換了無底無壓粉碗。配三漿式布粉器,一體式不鏽鋼粉錘,精度0.01g的平板秤。

磨豆機惠家ZD17N。

蒸汽機惠家MS-130D。

經過差不多大半年的練習,豆子大約5kg,奶1Lx12 10箱左右,出品已經很穩。耗時最大還是在讓玩具機穩定出品上。(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會直接買EM18,而不是折騰玩具機……有點累啊。

)除了基本的控制粉量、布粉、壓粉、萃取時間、流速、總液量,我覺得乙個重要的玩具機的小技巧就是開始先把熱水放完(到溫度合適的綠燈熄滅),讓玩具機重新加熱一鍋水,綠燈亮後稍等一會,這樣才有足夠的溫度夠的水來萃取。

剛開始我沒注意到這個時候,看著綠燈是亮的就直接裝上手柄開始萃,經常是剛出了一點液體,水溫就不夠了(表示溫度合適的綠燈熄滅)。目前基本剛好25秒出30ml,燈熄滅。

另外每次換豆都要重新確定粉量、萃取時間、研磨度等,我最常用的2種豆子,一種就是磨設為2最好,另乙個是5(磨我自己重新歸零過了),粉量乙個14g,乙個16g。另外不是每種豆子都是25秒出30ml最好喝,多上下浮動一下試試。同一款豆子上下浮動試驗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是過萃的苦、萃取不足的酸,什麼是這個豆子的均衡表現了。

布粉壓粉的問題上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剛開始老是歪。差不多2個月過去才穩定。玩具機+無底手柄要作出沒有通道效應的萃取確實是比較難,有時間和心情、不想多花錢或者桌面擺不下了的、願意慢慢折騰的可以慢慢練習,沒時間有錢的直接出門右轉EM18走起~哈哈哈。

2樓:benzedrine

800-1000的半自動意式咖啡機~也就是這樣的機器了吧..

共同點我覺得就是... 單鍋爐,熱塊加熱,震動幫浦,小一圈的手柄....

這種結構的侷限就是連續出水的溫度不一定穩定,而且壓力也不一定均勻。而單鍋爐在切換蒸汽和熱水的時候需要時間,出來的蒸汽含水量大 ...

但是如果只是出個兩小杯濃縮啥的,這些其實還是可以的... 口感和可玩性都還可以...

n n n 多年前我就有個伊萊克斯的半自動機,八成是燦坤代工的,跟上面燦坤的很像,要1500塊呢.. 用之前先放出一點熱水讓溫度更穩定,同時給管道都公升溫,然後再裝手柄,感覺好像管用... 我老婆有時候在裝上手柄後還再放一點熱水潤一下咖啡粉...

磨粉的話,切豆機也不是不能用,但就是做一次打一次,不能存放,而且別打太細了.... 要想有合適的粉,不如去賣咖啡豆那裡,告訴他們你是什麼機器,他們給你磨好了....

現在那個機器已經封在紙箱裡不用了.... 換了個雙鍋爐的德龍23.260~ 倒不是因為我技術提高了或者品味提高了 。。。而是,我更懶了...

後來我發現我草率了....... 因為我老婆只管用機器不管刷奶缸啊!!!!!!

3樓:劍客劍劍客

玩具機之所以稱之為玩具機是因為什麼)不就是因為不穩定,壓力不穩定以及水溫不穩定。。。zd10夠用了,我的想法是粗研磨大粉量少水量來試著掩蓋萃取時候的瑕疵(就是不論粗粉還是細粉都不會過萃),對於萃取不足情況再慢慢調研磨,但是我也不曉得那個網易的機子是能做出哪方面調整。。。盡量往萃取不足高濃度方面靠吧(起碼能喝)

4樓:果果

最大的感覺就是這種機器奶沫方面不太好控制,很容易打粗,也有可能是技術問題吧,哈哈,反正當家用吧,也無所謂了,用個一兩年壞了也不心痛,你說要是換個幾大萬的商用機家裡供著,每年不得保養維護啊,成本太高了,不划算啊!

5樓:Qien.NEf

千元咖啡機我沒用過,但我給你推薦個更便宜的我用過的小玩具,我覺得價效比很高,可玩兒性很強。

只不過我用的是最早的1代,這個應該是最新的。

說下這個東西好玩兒在哪,別看便宜,但是能做出來crema非常豐富的esp,不過分的講我認為出品品質比膠囊機強。首先它操作上的自由度很高,比千元半自動機高。第一,水溫你可以自己控制,第二是粉量你可也可以調整,第三是你可以手動控制萃取時間,第四你甚至可以手動預浸泡!

它的出品絕對不差!可能萃取率會稍微低一些,但是你可以用拉長萃取時間增加粉水比的方式來增加萃取率,玩得好了簡直就是一台小型的半自動機,而且是可以預浸泡的那種。

除了不能打奶泡,其他都很好。

6樓:vinci lee

我猜測你這機器是加壓粉碗,就是中間只有乙個小孔的那種。

不管你磨多粗的粉,一樣可以出很多漂亮的「crema」,但是這種crema都是假象。

所以我的建議是首先換成普通的粉碗。然後再利用布粉壓粉的技巧,咖啡粉的粗細等指標來控制你這杯espresso的口味。

奶泡要等出完咖啡蒸汽穩定的時候打比較好。

很早以前買過燦坤。以上屬於猜測,僅供參考。

7樓:purple

用過德龍半自動,正在用愛寶,磨豆機最初用的是贈送的砍豆機,後來換成了MMG的,價位不同的咖啡機和磨豆機之間肯定是有區別,如果想做拉花,區別就更明顯,但如果喜歡咖啡,重在過程,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不同階段使用不同機器,都挺很開心。

8樓:

給一點點我的建議吧。其實很多回答都已經描述的非常清楚了。但是我覺得還有乙個點,就是 : 玩。

我個人的經驗不多,也不是業內。只是自己拿玩具機玩過一段時間。

其實,意識所需求的高壓和高溫目前小家電都能達到。乙個幫浦,乙個加熱塊,能有多少錢?

商用的穩定的壓力和溫度是為了連續出杯,還有較高的萃取水平。但是拿個玩具機來玩真的沒有錯,

你就去琢磨,什麼時候烘的豆子,什麼程度,磨的多細,怎麼布粉,怎麼壓,用多少克粉,出多少液體,這些我覺得用玩具機摸索出來完全沒問題。

所以有時間就去玩唄

本來就是乙個玩的東西,享受這個研究的過程,享受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一杯好喝的esp,我覺得比直接買個五六千的意式機器好玩多了,當你覺得玩夠了再公升級也不遲。

到時候你說不定就會先公升級磨什麼的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裝置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你怎麼玩。

9樓:wsqcupid

千元機不要買標準碗58mm,買小碗的,隨便填,不容易出通道呀什麼的。最好有多功能手柄,也可以用膠囊和易理包,換換口味。。用千元機的往往喝得不多,但是獵奇,能多品嚐一些風格,更容易引起興趣。

10樓:斑駁

只用下單烘焙的豆子,乙個月後油脂基本就沒一半了,推薦每次只買當月的,不太建議追求 SOE 或者網紅身段昂貴的豆子,我日常拿鐵用中咖的拼配,60 塊 1kg,練習、測試怎麼浪費都不心疼

覺得磨不好,可以買濾紙,剪成手柄形狀放在底部再填粉,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萃取率,減少通道效應;覺得噴頭出水不均勻,壓粉之後還可以再放一張濾紙,只不過每次這樣子出品,有些費事,還費錢

豆子要過稱,分度值在 0.1g 的稱,豆子的新鮮程度、氣溫和濕度都會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出品,這個需要根據實際場景來測試和調整

風味和萃取率,通過固定豆子重量,再固定萃取時長,調節研磨度來控制,接受不了直接喝濃縮,可以嘗試從加熱水的美式開始找舒適的口感和引數

布粉器建議購買使用,普通三槳就好,輕燒

無底手柄可以協助觀察通道效應,測試填壓質量。如果噴頭尺寸不通用的話,鹹魚上找人切割原配手柄也行,如果還沒有買機器, 推薦考慮直徑的 58mm 衝煮頭,為以後更多玩法提供可能性

加熱塊相對振動幫浦、旋轉幫浦的機器更適合家用,而且等待時間短、浪費少,畢竟每次開機出品一般不會超過 5 杯(我日常只做兩杯),說穩定性不好的並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打奶需要練,極其耗費財力的練,理論上乙個大氣壓就能打出綿密光澤的奶泡,原本我以為幾箱箱奶就能掌握,結果半年之後才把出品率提高到八成

拉花同打奶一樣,融合、開流、對沖、控流、抖動都得練,使用加細粉的方式重複拉花是可行的,但需要等真正意義上會打奶之後才行, 元一老師用 KD310 可以重複做五六個圖,我只能搞三個...

日常保養很重要,另外就是橡膠件一年左右開始老化,根據情況及時更換,話說最近剛換了密封塞,感覺自己的小機器還能再戰個幾年

------ 更新 ------

後面是價值百萬的奇技淫巧:

拉花對流關注點是搖擺的奶流,不是平移奶嘴,日常用水練習鐘擺可精進

拉花出圖左右不對稱,可以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操作,穩定性激增

拉花對比度差,取兩份 2shot 的前段作為濃縮基底,會異常順滑

無底萃取通道嚴重,除了均勻布粉,溫柔上衝煮頭之外,可以用原力粉錘攪拌式填壓後再正常壓粉

高溫消毒的牛奶很影響口感,試過巴氏消毒的奶就會放棄 UHT

濃縮加涼水可以代替牛奶打發,深焙的豆子也會異常清爽

避免雲評測,

低端的幾百塊意式咖啡機有購買的的必要嗎? - 斑駁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11樓:Lavi

個人覺得,家用的千元意式咖啡機都是沒有價效比的,高壓啊蒸汽這些都做不到商用那麼好那麼大,本身意式就是需要高壓高溫快速萃取的,壓力溫度都打不到,咖啡也很難做到好喝~ 奶泡也一樣,蒸汽棒是沒辦法實現商用機器那麼強的~ 一般打出來都會很厚的奶泡且很粗,沒辦法真的達到細膩,所以不建議買家用意式咖啡機,有點浪費de~ 可以好好研究下手衝~~

12樓:家用咖啡機指南

我的目標是:用我現有的器材(玩具機和zd10磨),較為穩定的做出超越雙閥摩卡壺的esp,並且盡可能的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奶泡依靠打奶壺,不用蒸汽棒)

你得目標拆成兩個:1比摩卡壺好的esp,2不用蒸汽延長壽命;

1摩卡壺是「開水不斷煮濃咖啡」,和高壓萃取穿透的油脂還不一樣,即便是「玩具機」的幫浦壓+加熱片,也是可以有不穩定的峰值壓力15-19bar(賬面說法),打平可以,但是也要配合重烘的油豆了;

2是個誤區,用奶泡壺的話就別太考慮拉花了,因為奶泡壺更多是物理旋轉+加熱,把牛奶膨脹,而不是用空氣切割形成有流動性的小氣泡簇,有蒸汽棒不用延長壽命?那要蒸汽棒幹嘛,不如買膠囊咖啡機。

至於譚老師說的玩具機是否有穩定的輸出,不穩定也是可以玩的,幫浦壓機也有幾台了,全自動也是可以做出家用級別的拿鐵,簡單拉花沒什麼問題,畢竟不能起步門檻就是好幾萬,何必咬文嚼字?星巴克定製版的機器十幾萬不假,咖啡師還是能打出來指甲蓋那麼大的泡泡,服不服?

配圖是飛利浦小型全自動手打的牛奶,配了抹茶粉,還不是濃縮咖啡,下面的……我為啥不能用玩具玩玩了

千元膠囊咖啡機和千元半自動咖啡機為何口碑天壤之別?

咖啡星人小鎧 老生長談。乙個是傻瓜式穩定出一杯咖啡 乙個是需要你整理許多引數,而引數這種東西都要慢慢去調所以除非你有資本,並且對咖啡有足夠的熱情興趣,去花費時間在這上面不然那我都不建議你去入手半自動咖啡機。糾結這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還是一句話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人生本來很多事情就沒有那麼多的原因。如...

意式幫浦壓半自動家用咖啡機?

家用咖啡機指南 oscar1,2使用者,用過welcome270和310,都是可以選的,但是這個預算踏實的Oscar2 encore,還富裕出來配件錢。Oscar的蒸汽在萬元以內只有誰來爭第二的份,二代蒸汽更幹了一點,基本開一半就可以打奶,全開大缸奶,畢竟四噴頭。萃取的話都是震動幫浦,嗡嗡嗡是跑不了...

意式膠囊機 還是半自動咖啡機 家用價效比推薦?

Jennifer曹 根據預算只能選擇膠囊機,要能夠達到16帕壓力的那種。半自動意式機如果效果還可以至少要2000起步,比如惠家的135B,幾百塊錢的萃取效果很差。 程縱橫 個人沒辦法做膠囊,所以你放棄你用小飛鷹磨粉製作膠囊吧 800的預算連燦坤1819都買不起就算了吧 如果你要油脂,不如去買個摩卡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