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包餃子要把肉餡炒熟?

時間 2021-05-12 18:37:18

1樓:阿靈穆

作為乙個吃貨,實名反對所有怕煮不熟(沒錯,包括題主你)和習慣問題的說法,完全支援 @主廚胡學斌 和 @易潤頤和-Oscar 的解釋,乙個是美拉德反應,乙個是肉香味。

做一點補充,這種做法其實是有學名的,炒肉餡不能說「炒」,應該叫做「煸」,在東北和河北省以東、內蒙古以東南(原熱河地區)和山東都有這種做法,叫「煸餡餃子」(有很多人打字打成「邊餡餃子」,其實這是錯誤的,屬於有意無意與瀋陽的「老邊餃子」混淆),我在北京也吃過,但是並不覺得普遍。

我不知道太多科學方面的說法,只闡述自己做的時候的感受:

首先煸肉餡,肉餡肯定熟了這是廢話,但是生肉和煸熟的肉餡煮出來的餃子,最大區別在於口感——因此怕煮不熟不是目的,你在鍋裡多滾幾下,哪怕把你自己包進去你都熟了——,生肉餡包的餃子煮出來之後,基本會成為一團肉丸狀態或者蝦滑狀態的固體,牙齒咬下去的時候會覺得軟膩一些;而煸餡的餃子煮出來之後,吃下去一般情況下,肉餡跟蔬菜或者其他雞蛋、海公尺、蝦仁、魚肉、粉絲等餡料是分開的,咬起來嘴裡會覺得又韌又沙,肉餡本身會比生肉下餃子煮熟後的口感更彈更勁道一些;

其次,你可以在煸餡的時候進行調味,並起到調整肉餡本身濕度的作用:如果肉餡整體偏肥,直接小火幹炒或者少加植物油煸炒,佐料多用十三香、味精、鹽等幹調,晾涼後控油;如果肉餡整體偏瘦,可以多放油、炒製時間偏短,並輔以醬油和料酒等液體調料進行調整濕度;

最後,煸過之後的肉餡可以把其他蔬菜或者輔料的香味、醬料和汁水,吸收得很好,尤其是譬如韭菜和白蘿蔔這種愛出水的蔬菜餡料,一來可以使餃子少出湯、避免煮破,二來味道更為豐富。

當然,如果說你本身是特別愛吃多油湯多肥肉的餃子的口味,請無視此類餃子。

2樓:胖廚胡學斌

也不知道怎麼了,今天回答的問題都跟美拉德有關係。

是因為味道和食材處理的需要。

你把食材混勻,然後包在餃子皮裡用近似100℃的溫度去水煮餃子,那內部的食材收到的最高溫度也不會超過100℃~對不對?

乾燥和溫度是控制美拉德反應的兩個關鍵因素首先:90℃左右時,美拉德反應速度非常慢,此時大多數水份已經蒸發,剩餘的水份與食物的其他組分緊緊的結合在一起。當溫度上公升到115℃,香味和顏色來判斷,美拉德反應的速度開始加快。

當溫度上公升到130℃時,反應速率開始變得非常劇烈。

拋磚引玉就到這裡了。

您們看看咱說的是這個道理不?

3樓:易潤頤和-Oscar

熟餡兒可以使肉的香氣更加突出, 煸炒肉餡析出的油脂, 更能增加餡料的口感。 但並不是所有的餡料都適合用熟餡, 熟餡不容易成團, 搭配不好, 皮很容易破。

為什麼子女離家時要包餃子吃?

柳蘊峰 我看只乙個小黧說的好像跟我的答案比較接近,我願意在她的回答上再補充一下。一般出遠門,上車的時候希望你吃的飽飽的,因為出門有時吃飯不應時,或者說吃的不可口,不當飽。而餃子,一是好吃,可口,當飽。二是有吉祥的寓意。基於此二點,上車餃子。下車面。是因為經過一路的折騰 疲憊,一般人胃口沒那麼好了,需...

為什麼速凍餃子不如家裡自己包的好吃呢?

我老家有句話叫 大鍋飯,小鍋菜 意思是小鍋出來的菜好吃一些。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餃子,是統一的配方統一的流程,各項指標採用工廠調研的最優值。但這個最優值是大眾化的 平均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口味 偏好 比如說餃子皮的Q勁兒 餃子餡的用料 肉多肉少 什麼菜拼合的 是鹹是淡 這些每個人的口味多少不一樣...

卡拉羊的雙肩包怎麼樣?為什麼都沒有人推薦這款包,搜尋裡全是什麼瑞士軍刀,駱駝之類的,求解釋

我覺的卡拉羊的雙肩包挺不錯的,也非常好用,可以看看,下面是幾位朋友的評價。購買中款M 上海小學二年級學生使用正好,可以放作業包 A4檔案袋大小,裡面大約有十幾本作業本 書本大約6 8本,字典一本,筆袋乙個 包兩側可以放一次性雨披 保溫杯 前袋內有還有兩個小口袋,可以放學生證 備用隊長標誌綠領巾,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