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靜場錄音(像)的相聲?演員說靜場和明場有什麼不同?觀眾聽靜場錄音會不會覺得沒意思?

時間 2021-06-01 14:01:22

1樓:醫生講相聲

(圖侵刪)

歌廳演出大都以歌舞節目為主,但也有語言類,相聲、小品的表演;魔術、雜技、時裝表演以及京劇和地方傳統戲。當時南派相聲都有點類似「晚會相聲」10分鐘左右,不可能有時間鋪墊很長的梗。而且觀眾「該鼓掌就鼓掌,該笑就笑,該罵娘就罵娘,該走人就走人」 因此大兵曾說「在歌廳壓力好大,觀眾也不會給面子,我一上場他們就喊『莫港顯滴咯(別說舊段子)』

但是一旦是錄製相聲,通常是正式的晚會,觀眾只有笑聲和掌聲,不會來鬧啊,刨活什麼的。比如我最開始接觸到相聲,就是楊志淳和周衛星的磁帶。

一共有三盤磁帶,「湘音難改,南腔北調和搭中巴」 。 話說當年我都能把整個背下來。

對比而言,靜場相聲的特點

1.流暢 。 由於不會被觀眾打斷,通常一段節目是連貫的表演。從入活,鋪墊到三翻四抖,通常都是排練的非常準確。笑點一般也抓的非常精準。

2.由於缺乏了觀眾的互動和隨機應變的問答,靜場相聲就不可能有所謂「神來一筆」的笑點。只有喜,但絕對沒有驚喜。

3.相聲也是需要氛圍的表演形式。我覺得真正的靜場至少得加個音效師才能玩下去。。

。。以後再補坑吧

2樓:

瀉藥~我覺得聽靜場更有意思的,明場有時聽得更多的是演員和觀眾互動的包袱~靜場更考驗相聲演員的功力,因為你也不知道這個包袱抖出去,到底是響了還是沒響~

沒有觀眾互動,還要達到笑果,想想就好艱難~

3樓:國樂joker

其實劇場越大越好使。說相聲的最怕的是,臺底下十來人,還全是內行,除非你有確實又新又好的東西,或者有邪包袱(我要炸粘子了!),要不然休想使響了。

近幾次年輕演員在電視台的失敗,刨去負主要責任的審查,最關鍵的原因,是年輕演員不知道怎麼去適應乙個新的環境。演員到了新的環境,應該先扔幾個不同程度的包袱,來測驗觀眾的反應,看觀眾「吃什麼」,然後相應調整自己節目的風格和尺度,這才能無往不勝。

比如郭德綱的《汾河灣》,雖然是胡掄,但是他在其中就是,鋪平墊穩的包袱和突兀的撒狗血夾雜,不斷在試探觀眾反應,所以最終這個節目並沒有泥。這就是深厚的舞台經驗。

至於靜場,這是去掉了觀眾因素的一種演出形式,完全考驗的是演員對於自己演出風格的追求和理解。尺寸肯定會偏快,因為沒有讓尖,但是該有的東西肯定都有,甚至更全面。京劇為例,楊寶森的靜場唱片,就能夠做到他自己所追求的「宗餘」,而明場則必須「唱楊」了。

結合到年輕演員來說,我認為還極少有人能夠達到「錄靜場」的水平。因為明場能聽熱鬧,靜場則完全聽門道了,好不好、有沒有,馬上原形畢露。像大逗這幾位演員,底下觀眾不給反應,就不知道怎麼接著往下走,這距離靜場錄音能聽,還很遙遠。

電視台觀眾其實也很難討好。這些觀眾打上午或者中午入場,一錄錄好幾小時,有時拖到晚上十一二點也是有的,累都累死了,哪有精力去聽活。所以電視台錄影,底下給的反應,不能作為參考······

4樓:立早王

有乙個體會,聽侯寶林大師《汾河灣》時候,一些好的有意思的地方自己都想叫個好,但是這種節骨眼兒的地方因為是靜場所以總覺得缺點笑聲鼓掌什麼的。聽慣了明場的再聽靜場的相聲大鼓等曲藝就覺得總是缺點什麼,光自己叫好不過癮似的。 但聽京戲我就基本沒這個想法,可能一些靜場的武戲可能沒有掌聲叫好聽著也有點彆扭。

但是聽唱我還喜歡沒有叫好,能聽清楚。

羅永浩有哪些值得相聲演員學習的點?

內褲投毒普丁丁 首先我不懂相聲,我假設其他諸位寫的是真的 羅永浩不是個好相聲演員。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聽?這就讓我想起一些其它作品裡的現象 專門寫愛情的故事我都覺得無聊,但在歷史政治中摻雜了那極小部分的愛情卻很讓我感動。我想同理,為搞笑而存在的相聲沒那麼好玩,而手機發布會上作為點綴的幽默卻有特別的...

德雲社有哪些顏值高的相聲演員,尤其是還不出名的小角兒?

於子淇,愛了愛了,還有張金堡 張九馳 附建議去微博,找乙個自己喜歡的不太出名的角兒的微博點開他關注的人的列表,遇見不認識的有認證名字就點進去,bingo,so easy 第一反應郎昊辰!台風穩健,瀟灑帥氣,基本功好。其實也不敢叫角兒,但是絕對有成角兒之前的該有的樣子!大郎的帥氣有一股子書卷氣,很耐看...

什麼是評價乙個相聲演員說的好壞的根本?

Pelly 我是完完全全的外行人,乙個觀眾。首先,包袱要正能量!可以偶爾拿別人開涮,但不要總是挖苦別人!其次,搞笑,搞笑,搞笑! 美顏盛世半夜敲窗 聽了樂不樂,就這乙個標準。甭管台上怎麼樣,跟觀眾互動好不好,那都沒關係。把這相聲演員的作品錄下來,戴上耳機聽不看畫面,看看能不能聽進去,看看能不能讓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