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計畫於 11 月下旬擇機發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資訊?

時間 2021-05-06 01:06:25

1樓:乙隻物聯網鯨魚

火箭也能資料視覺化,就像我這篇文章裡寫的,一屏掌控嫦娥五號執行動態,隨時隨地,無時無刻

2樓:入不忘兮

如果任務一切順利,相當於我們基本把載人登月的全流程完全走了一遍。

先看看這個任務

整個任務基本就是阿波羅11號的流程。

只不過我們的是無人的。

但雖然我們是無人的,整個任務模式是按照有人任務進行布置的。

而5月5日,長征五號B帶著新一代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且成功測試了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一船兩吃,既能完成近地任務,又能換成探月任務。

基本上也測試了載人飛船各系統的可靠性。

再結合此前的載人工程中的包括手動交會對接、出艙行走等此前嫦娥工程中的月球車等任務。

可以說,這幾次任務,基本把載人登月所需要試驗的專案全都測試了一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劃掉)長征!

3樓:倩與倩尋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020中國航天繼續超級模式#】「長五」送「嫦五」就位、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天問一號飛行里程超3億千公尺…近日多則航天訊息令人振奮。在不平凡的2020,從胖

五、北斗,到天問、嫦娥,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奮楫星河的腳步。嫦娥五號任務進入發射倒計時

4樓:丁笙

具有時代節點性質的重大意義。

當然不是去驗證美中國人是不是真的走上過月球,這種陰謀論太蠢了。

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此次任務圓滿成功後下一次中國的登月任務就會是載人登月了。

NASA計畫在未來五年再次登月,那麼中國會在什麼時間實施這個任務呢?

5樓:古都大同

112小時後嫦娥五號抵達月球軌道

11月27日月球風暴洋呂姆克山地區開始日出11月28日嫦娥五號月球軌道插入

11月29日-12月2日著陸區間

11月30日 4時30分登陸

月球取樣時間將持續48小時包括鑽取月面深度達到2公尺的樣本上公升器返回進入15*180公里的軌道

上公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對接視窗為3.5小時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將在月球軌道停泊6天後返回

返回時間112小時並在地球軌道5000公里高度進行「打水漂」式再入預計12月15日-16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

6樓:被洗腦群眾

說起來這張圖最有科技感

不過底下的橫幅有點拉垮...

清理橫幅的行動要先從這些高科技單位開始搞呀...

另外從其他回答可以看出來,各種科普宣傳做的有多爛中國科普博覽就這官方隨便找一些網圖就開始回答起來了....這構圖整個一90年代鄉畫風一點科技感都沒有。

科研單位走在了宣傳單位前面....

搞科普能不能對自己的內容負責一點呢

7樓:思維

意義太大了。

可以驗證50年前美國的登月計畫真的還是假的,可以驗證下一步我們中中國人該如何登月,也可以驗證月球上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國好萊塢登月太牛了。

8樓:王之葵托利

本次發射任務,最大的意義就是:

我們終於也要有屬於自己的月壤了!中國將成為地球上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月壤的國家!

可能有同學關心月壤多貴?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的成本有多高,那2kg月壤就值多少錢。

等成功後,可以一半拿來科研,一部分存放在博物館中,還可以用來建立更友好的外交關係。

據說當年中美建交後,美國曾送給我們1g月壤,這是真的嗎?

只知道大英博物館裡有2g。

這次發射任務,原本計畫是17年11月發射的,但由於當時的長征五號火箭尚不成熟,使其推遲到了三年後。

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分三步走,繞、落、回,這是第三步,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步。

因為這次要實現從月球上垂直起飛,這難度,想想就很大。

預祝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MCGA!!!(劃掉)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9樓:林好問

好快呀,我第一眼還以為這個問題是去年的,發現是最新的新聞,令人振奮!

感覺嫦娥四號還是不久前的事情,嫦娥五號又要奔月了,預祝圓滿成功。

作為普普通通的吃瓜群眾,與有榮焉!

10樓:JennyVenus

看過乙個動畫,描述嫦娥五號各個部件的任務,看完了就感覺八個字薪火相傳,使命傳承。

11樓:星河孤艦領航員

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期工程三部曲當中的最後樂章,同時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所將要挑戰的難度最高、流程環節最多、步驟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具有什麼樣的意義?這意義不僅是之於中國的,同時也是之於世界的:

自2023年前蘇聯的「Lunar-24」以來,時隔四十四年後人類再一次獲得月球土壤樣本;

取樣質量為2~4kg,一次採集到的月球樣本質量相當於前蘇聯的「Luna-16」,「Luna-20」以及「Luna-24」三次加起來的總和的整整四五倍之多;

中國、以及全人類首次在繞月軌道實行太空飛行器的「無人交匯對接」。

而此次的嫦娥五號任務,其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型無人版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同樣的軟著陸月球後返回、同樣的離開月球表面後與正在繞月軌道上執行著的返回器進行對接、同樣是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如最終能夠成功完成,那麼相當於為中國航天後續的載人登月進行了一次前期上的技術驗證,鋪平了許多不論是技術上還是政治上的障礙。(載人登月的正式立項也將提上日程了)

關於與其他航天專案之間的對比以及本次任務分析的具體的細節上的部分等乙個星期後(11月24日)正式發射、以及12月中旬圓滿成功後再來另開回答篇章來詳細論述,本篇回答僅僅只是略加概述。預祝中國航天本年度最後的重頭壓軸大戲——嫦娥五號旗開得勝,獲得圓滿成功!

(PS:如果本次嫦娥五能夠圓滿成功的話,那麼也該輪到讓隔壁印度來好好地品嚐一下中國航天在2023年上旬時那會兒的落差感與絕望感了,嘻嘻嘻)

12樓:陳北航是真的菜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繞月已經由「嫦娥1號」完成,落月已經由「嫦娥3號」完成,三步走工程兩步任務已經圓滿完成。而第三步「回」將由「嫦娥5號」探測器來完成,這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意義重大!

2023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成功發射公升空。該試驗器被用於驗證飛行器能否從月球軌道順利返回,並降落在預定的位置。這是2023年實現探月無人取樣返回的最重要的試驗,為現在的「嫦娥5號」打下堅實基礎。

之以往的試驗可以在地面就能完成,但是這項試驗風險相對過大再加上無法在地面進行模擬試驗,只能由運載火箭發射到太空來完成。其餘的試驗如在月球表面取樣,在月面上起飛等等都已經通了過在地面上做模擬試驗的方法來驗證其可靠性,均已成功。

其實「嫦娥5號」原定於2023年12月發射公升空,實現月球取樣並返回地球。但是因為2023年「長征5號」運載火箭的一次發射失敗直接導致了「嫦娥5號」任務的推遲。

因為嫦娥5號太重了,重達8.2噸。什麼概念呢?

以前的「嫦娥3號」是重達3.7噸。中國以往的運載火箭無法運載這麼大的載荷到月球軌道,只有「長征5號」能夠勝任。

在這也可以看到,大型運載火箭的重要性。

據透露此次發射的時間將在11月份24日左右發射,作者得知訊息,會進行直播!

「嫦娥5號」分為上公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探測器整體到達月球軌道後,著陸器將攜上公升器一同降落至月球表面,軌道器與返回器繼續環繞月球等待。接著開始進行月面取樣、樣品封裝等操作,最多可採取4公斤的月球樣品。

之後樣品將由上公升器攜帶發射公升空進入月球軌道,與在月球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將在再入大氣層前分離,最後降落在中國北方的內蒙古草原上。

總簡言之,其實這是一次無人版的「美國阿波羅」登月步驟。

這是中國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表面進行自動取樣,首次從月球表面發射探測器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以往我們只是在350公里左右高度進行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最後,祝願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作者持續追蹤此次任務。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智慧型大資料 首先,月球的土壤 月壤 包括大量的資訊,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資訊。包括太陽系早期演化的歷史記錄 月岩和月壤的宇宙線暴露與輻照歷史 月球中揮發分的脫氣歷史 太陽風的組成和太陽表層的成分特徵 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進而推斷地球遭受小天體撞擊的歷史...

如何看待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上下求索 嫦娥五號這麼快就要回來啦?發射那天的興奮好像還歷歷在目。想想也是,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儲存在湖南,告慰主席,怎麼也得在26日前到位。說是17日凌晨落內蒙古,等著今夜看直播吧。主席的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寫得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星辰大海終有實現的那天。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

如何評價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後出現大量網民質疑美國登月真實性?

已登出 碰到登月造假說是影棚拍的,我以前還會解釋下。後來我們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再碰到美國登月是假的,我就說嫦娥五號登月也是假的,把他們那個急啊,乙個個拿證據來懟我,當然也有噴我的自然不理噴的。拿證據懟我的我就用同樣質疑美國登月方式繼續質疑,然後他們就不停找證據,哎即普及了科學又氣了小粉紅,雙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