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擊敗匈奴以後為什麼不能實際控制蒙古草原?

時間 2021-05-08 20:24:24

1樓:

蒙古高原的問題主要就是外蒙古的問題。

清代勉強統治外蒙古的兩個關鍵點:

1、糧食問題。一直到清代,中原王朝才能勉強控制外蒙古。但是,清代外蒙古每年的糧食產量始終都低於青藏高原。

如果真要派大軍控制外蒙古的話,需要從中原地區大量運糧,再加上外蒙古距離中原糧產地太遠,長途運輸的糧食主要在運輸過程中被消耗掉,這對乙個農業國家來說,統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這就導致清代在外蒙古的長期駐軍只有幾百人,根本無法在外蒙古建立有效的統治。

2、滿清和沙俄能截斷游牧民族的自由遷徙。清代能勉強統治外蒙古的乙個重要原因是沙俄控制了蒙古高原北部和滿清控制了包括新疆在內的部分中亞地區,導致整個蒙古高原和中亞、西伯利亞之間的聯絡被切斷。而之前的漢唐明無法掌控外蒙古的另乙個重要因素就是雖然可以反覆擊敗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但由於蒙古高原的開放性,戰敗的游牧民族可以向北逃亡,等中原王朝衰落後再趁機反殺;即使原有的游牧民族被完全消滅,中亞的游牧民族也可以從西伯利亞進入蒙古高原從而對中原王朝產生新威脅。

中原王朝無法長期穩定統治蒙古高原主要有兩點原因:

1、外蒙古的糧食產量太低,統治成本極高。

2、無人扼守蒙古高原北部和新疆,導致中原王朝要麼無法徹底消滅游牧民族要麼疲於應對各種敵人。

所以扼守長城,被動防守基本可以說是最有效也最經濟的面對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方法了。

2樓:波比

因為《氣候條件》決定《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文明型別》,而不是反過來。

對於華香農業文明而言,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漠北草原就是雞肋。

氣候上的400mm降水線決定了農業生產與游牧生產的分界線,進而決定了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線。(這個是為什麼長城線與400mm降水線重合的根本原因,不是巧合)

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執行方式完全不同,農業文明的興盛依賴農業定居稅收,戰爭成本高收益低;游牧文明的興盛依賴武力,戰爭成本低(騎射尚武)收益高(劫掠)。

漢朝長期占有漠北的話,以下兩個問題無法解決:

1.收益過小 : 無法對遷徙的遊牧民收稅;

2.成本過高 : 持續面對游牧部落襲擾,鉅額戰爭成本。

占領漠北草原對於農業文明而言,就是高成本低收益,甚至虧本的事情,誰會做呢?

地盤不是越大越好。正如上市公司一樣,盲目擴張的話,效益不佳的不良資產也會傷害公司。

所以不僅漢朝,大部分朝代的做法都一樣,逐匈奴(或其他游牧民族)於漠北。然後回來修長城(甚至交歲幣),換和平發展,踏踏實實的種地收稅,這才是收益最大的方式。

3樓:易知易行

上圖為敬!

這個問題應該改一下,漢代擊敗匈奴以後,為什麼不能史記控制漠北草原以及蒙東草原。

西漢時期,漢武帝數次征伐匈奴,東面霍去病至狼居胥山,北面李廣利兵鋒直至郅居水。

西漢宣帝、元帝,甘延壽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東漢和帝時期也是數次攻伐匈奴,勒石燕然。

漢朝經過大戰,控制了甘肅地區,寧夏地區,內蒙古的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包頭等。

從居延至達茂旗修築居延塞長城和光祿塞長城。

並且在漠北草原建立一系列的塞外之城,例如受降城,範夫人城,溪侯城等。

至於結果,其他答主回答的很好。

4樓:敏敏

漢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是放棄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學習乙個全新的生活方式。這個新的生活方式的確比原本的先進,但中原的生活原本就不錯,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過游牧生活呢?

漢打敗匈奴後,依舊沒辦法去管理其治下的土地。只能封南匈奴王代為管理。

5樓:kein etuhun

開玩笑嗎?漢代的邊塞長城就是修築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的,雲中郡在今天內蒙古的托克托,定襄郡在內蒙呼和浩特附近,今屬內蒙古的河套地區就是漢代的朔方郡。麻煩好好看看西漢的疆域圖吧!

你應該問為什麼漢代擊敗匈奴以後不能控制漠北。

6樓:白衣負雪

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這是伍子胥勸夫差滅越國的一段話。舟車之別已然如此巨大了,何況「車馬之別」?

漢代農業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並不具備將大草原改造成耕地的技術,農民們更不能像游牧民族一樣「逐水草而居」,因此即便占領了草原,也不能用來生存。

而想實際控制乙個區域,駐軍是必須的,漢朝可以遷民眾到邊關屯田穩固西域,卻不能將他們遷到北方草原上牧馬放羊。

如果只是駐軍,那麼後勤補給的消耗將是極大的。但是占有土地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資源。一塊不能給你帶來資源的土地,卻每日承擔著巨大的開銷,任哪個國家都吃不消。

匈奴為什麼可以?其實匈奴並沒有。逐水草而居的他們並沒有乙個固定的控制範圍,除了固定的祭祀地點,他們一直在不停地遷徙,所以地圖上匈奴的區域才會如此廣闊。

漢朝為什麼不娶匈奴公主?

烏有先生 在漢朝強勢的情況下,匈奴嫁公主,那就是送宣稱權了。再不濟也能像康麻子一樣,搞個一家親,攀親戚,搞腐化,從上層分化瓦解解決。劉邦的子孫大概是遺傳了劉邦的特點,政治是真心不行!地理太近的話,嫁公主從長遠其實是個賠本買賣,隔壁歐洲史左拐不送。嫁公主可能換來一時的長輩分啊,什麼之類的虛頭巴腦的玩意...

為什麼秦朝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朝卻不是這樣?

Tanke 對比一下 秦朝,中原七雄中軍事實力最強的,事實證明,其他六國都被他收拾了。或許其他六國短時間內出現過匹敵秦卒的軍隊,如魏武卒,但是都在幾場失利戰役後分崩離析。秦朝軍隊毋庸置疑,一直都很強。最後項羽能成功推翻秦朝有太多僥倖,蒙恬不死 防禦匈奴的三十萬大軍實力就能百分之百的發揮 王剪兒子王賁...

為什麼從來沒有匈奴公主嫁給漢朝皇帝的情況

汪Simon 題主既然在問題描述中說到為什麼從來沒有匈奴公主嫁給西漢的皇帝,那麼容我以漢宣帝劉詢為例來解釋一下吧 大臣 陛下,臣聽聞匈奴遣使前來欲令陛下娶其公主,不知陛下如何看待此事?漢宣帝劉詢拍桌子怒道 放肆!來人,斬了匈奴使者!朕要效仿皇曾祖父一般征討匈奴!我大漢自高祖皇帝開國以來從無大漢天子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