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改為科舉產生,那下一任皇帝仍然與歷史相同的概率大不大?

時間 2021-11-06 19:47:17

1樓:黛之畫醬

想法很美好,但這個制度實現起來立刻就會產生諸多問題~

第一大問題:考核標準?

首先考什麼就是個大問題,考陣戰、考領兵?那還要武將幹嘛。考讀書,讀四書五經做儒生皇帝……想學王莽、朱允炆?

哦!考核政治水平用人策略,這很好啊!可同時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它沒法量化,更談不上標準。

軍事才能還可以說「斬敵幾何」「勝負幾分」,讀書造詣可以看「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政治水平、用人策略……如何判斷好壞高低?判斷不了的嘛~

第二大問題:誰當裁判?

士族、外戚、宦官還是藩將?他們都有自己的集團利益訴求(只把自己的集團利益放在第一位),自然董卓輩出。沒人會願意被乙個有能力的人做個強勢皇帝,然後踩在自己頭上,能選出來的都是好遙控的「廢材」或者「傀儡」之流。

你說先皇當裁判親自殿試。這看似沒問題,但皇帝的資訊也來自列位大臣,他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

第三大問題:制度保障?

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拓展了。

總之題主想法好,但除了滋生董卓之外沒有實現的可能~我並不否認歷史上羅馬帝國成功的「五賢君」(5 Good Emperors),然鵝結局大家也看到了……

2樓:沉默雲層

這想法簡直神了。狀元都是皇帝欽點的,科舉選皇帝,誰來定狀元是誰?太上皇麼?太上皇不選自己兒子,選個外人當皇帝?嫌自己命長還是嫌身邊活人太多?

明朝天啟皇帝文化不是很高,那他怎麼應付科舉制度的殿試,怎麼考那些考生?

澹江生 下面順帶講講殿試的程式。在明清時,殿試程式大體如下 試前須複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複試畢,於四月二十一日應殿試,也在保和殿。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 散卷 贊拜 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制策題目,清初用時務策一道,題長 二 三百字,所詢一二事 康熙以後,題長達 五 六百...

如果春節假期改為15天,會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A諾巖 之前兩會的時候就有過15天假期的提案,一直沒通過,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實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會太大,很多民企七天假期也休不上,值班或者換班比較普遍!國企和事業單位呢?就是初七上班,正月十五之前也是打卡簽到而已 因為一直沉浸在春節假期中 根本沒什麼事兒。中國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七天假期對於工...

如果說愛情和成癮物質都會使人產生多巴胺,那為何愛情產生的會消退,而成癮物質卻難以消退呢?

成癮的物質和愛情應該不能放在一起吧。愛情是人為的去經營和維護。成癮物質是依賴性的,成癮物質不是不能消退,需要看你的意志,我也不懂多巴胺,我個人就是從乙個酒精依賴者消退出來的。我對白酒曾經嚴重依賴,後來發現自己這樣以後就廢了,決定克制戒酒,現在已經可以必要的時候少喝,最好不喝的克制嚴控。當時除早餐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