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士誠不在鄱陽湖之戰時攻打朱元璋?

時間 2021-06-05 11:05:21

1樓:

因為當時的實力對比是陳友諒大於朱元璋,張士誠打朱元璋,陳友諒贏了就能放過他?其實他最好的辦法是廣羅兵馬,與朱元璋假意聯盟,再勾結一波元廷,反正陳友諒和他隔著,一時也顧不上他。無論誰贏,立馬出兵吃下朱元璋的地盤。

朱勝則失去後方,陳勝則雙方實力持平,足以僵持。當然,這都是馬後炮,這種東西,對於時機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士誠為人,優柔寡斷,換成朱元璋,這個戰略確有實現可能。

2樓:栗子有毒

前面那個答主在這個問題裡拿實無遠圖黑張比較搞笑。張要是沒有遠圖,就不會有陳友諒的機會,去捅朱元璋的刀,結果演化成鄱陽湖大戰了。

張士誠內心的想法如圖

從頭說起,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出兵安豐,想一舉殲滅小明王的勢力,此舉既符合張士誠有便宜就佔,有空就鑽的性格。也是在與朱元璋多年對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想另開戰場,遠距離圍堵朱,如果能下安豐則能像朱元璋當初一樣,從和州渡江,進攻朱的老巢應天。

所以,朱元璋在經過考慮後,拒絕了劉基不救的提議。親帥大軍援救安豐。

三月,雙方戰於安豐,從實錄描寫來看,規模很大。張士誠這邊「水陸聯營,戰艦蔽河」,又上了最能戰的呂珍。朱元璋先不利,後賴常遇春「以兵橫擊其陣,三戰三勝」才使「珍兵大敗,俘獲士馬無算」。

後來廬州左君弼前來幫助張士誠部作戰,結果「遇春又擊敗之,珍與君弼皆敗走」。

此戰後朱元璋自己先回應天,留下徐常進攻廬州左君弼,但是圍攻兩月,沒有拿下。

四月,陳友諒乘朱元璋張士誠撕逼的機會,空國而出來捅刀,但是圍了南昌三個月不下,結果徐常從廬州撤圍,朱元璋從應天趕來,雙方匯合後,鄱陽湖大戰拉開序幕。

縱觀2023年的局勢,年初先是朱張撕逼,張沒有撕贏,但是用自己的失敗給隊友陳友諒創造了捅刀的絕佳機會。但是陳友諒明顯是個豬隊友,第一,把百官和家屬都帶出來了,這是幹啥呢? 第二明明有直插應天的機會,此時,徐常在廬州圍城。

卻偏偏要死磕南昌。於是出現了很奇葩的一幕,雙方都在圍城,這邊圍廬州兩月,愛馬,不行了,撤了。那邊圍了三月,直到朱元璋率部來救,當時都是年中七月了。

結果朱元璋先佔鄱陽湖出口,打不過了,自己出了湖,把陳友諒賭在湖裡三月。生生賭死了。

張士誠死的時候對朱元璋說了這麼一句話,天日照爾不照我!這句話裡也許有弟弟士德被抓的悔恨,也許還有怨陳友諒這個豬隊友的意思。

從決定性的半年來看,到底是誰沒遠圖?張士誠圍攻安豐是沒遠圖嗎?還是陳友諒對著洪都磕三個月沒遠圖?好意思用這個黑張?陳友諒這不是豬隊友,先把自己坑死了,再把隊友也坑死嗎?

多說幾句,當時張士誠的地盤跨越長江南北,他在至正二十三年這個時間點進攻安豐也就是壽州的小明王,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的狠招,他把小明王最後這點地盤拿下來,就解除了後顧之憂,當年朱元璋是在歸順小明王的情況下從和州渡江的,只要張士誠得了手,那麼他接下來,要麼吞併廬州的左君弼,要麼聯合左君弼一起打朱元璋,到時候,朱元璋就面臨乙個北面和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的不利局面。本來東西兩面應付已經很吃力了,還加一面,形勢更困難。

朱元璋和張士誠的對抗就像是一場找路與堵路的遊戲,張士誠壓力比朱元璋小,他總想找出乙個缺口把朱元璋乾死,朱元璋壓力大,但是籬笆扎的牢,所以朱元璋這邊有一撥人靠防守出了名常州湯和長興耿炳文江陰的吳氏兄弟還有諸暨胡德濟等等。所以每次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張士誠就要來剛一波,怎耐他實在是打不動。

到諸暨新城之戰的時候,李文忠衝陣前說國家之事,在此一舉!他也許也意識到了這會是雙方攻守轉換的最後一仗。果然,此戰後朱元璋部轉入進攻,張士誠只能被動等死,找路和堵路的掉了個。

假如,陳友諒贏了,面對躁動,威望不足內部不穩的陳友諒,張士誠還有生機。2023年朱陳在江西會戰,陳友諒這邊降者如雲,傅友德這幫人就是在當時投降了朱。陳自己從九江跑路。

面對去年對手堅守應天的表現,陳差的太多。順風就浪 ,逆風就崩,江南三家勢力陳其實最差,所以也就最先死。面對鄱陽湖之後先淮東後蘇南一步步切割的朱元璋,張士誠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如何評價張士誠?

張士誠是個人傑。有人很喜歡說他不如朱元璋。我感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本身不屬於同一體系的。相對於朱元璋而言,張士誠不屬於紅巾軍體系。所以張士誠的所成長的環境遠不如朱元璋來得好。朱元璋相當於上的是清華北大重點培養,張士誠基本上就是野雞大學自學成才。所以兩個人的境界就有了本質的區別。相對而言,這在前期還顯現...

為什麼「壞人」陳友諒和「好人」張士誠都失敗了?

我也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 如果說史書都是客觀的 這一定是不客觀的。我們就從現實,身邊的角度來看好了。你說乙個企業做到成功 就以成功上市為標準吧 能簡單以好人和壞人為標準來衡量嗎?我覺得,所謂成功具體到某乙個人身上,就是各種因素加在一塊,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用當年明月先生的話說,就算不是朱元璋,也會是王元...

假如朱元璋 張士誠 陳友諒三人再次相聚,他們會聊些什麼?

陳友諒 現在辦一點事情真難。老大總是疑心疑鬼,看的不遠,跟不上節奏。朱元璋 是啊是啊。那該怎麼辦呢?張士誠 身為員工,就要踏踏實實幹活。老闆讓你做,就好好做,別想得太多。陳友諒 你能說我想得太多嗎,快沒資金了。而人家北面老牌團隊又重新聚攏了一大波人馬。朱元璋 是啊。我給老闆賣命那麼久,幸好賞給我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