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評價《康熙王朝》裡面的容妃?

時間 2021-06-02 13:28:43

1樓:aogusiduzz

容妃只能說是因為大局犧牲。

封建王朝有乙個很重要的概念「禮」,相當於我們現代社會的憲法。封建統治者必須依照「禮」行事,否則就會釀出嚴重的後果。比如,李世民奪位,就嚴重違反了「子不可逆父」的「禮」,為其子孫開了乙個壞頭,這也是後來唐朝政變頻發的乙個重要原因。

在康熙王朝中,「禮」的一方面「孝」就受到了挑戰。容妃搬出太皇太后的遺旨,對於康熙而言,作為孫子是不可違背的。但康熙又不能遵守(太子不成器)。

所以康熙只能把容妃定性為假傳聖旨,從根本上否認這個遺旨的存在。

所以,不得不犧牲容妃。

2樓:像霧又像雨

是繼蘇麻和赫舍里之後,康熙後半生最愛的女人,偏偏也是這個最愛的女人把命交給了做為皇帝的丈夫。

容妃一生悲劇的原因:

1.沒有子嗣。

2.皇帝可以有喜歡的女人,但不能有專寵專愛的女人,偏偏容妃是後者,這一點在孝莊心裡是絕對不能忍的,所以最後孝莊這份口諭,直接導致後來的一系列悲劇。因為做皇帝是沒有資格去愛的。

3.她是整部電視劇集裡面乙個最接近完美的人,但最完美的人,恰恰也是最脆弱的人。

4.她的使命就是去宣布那份口諭,為了她的皇帝丈夫能在廢太子這件事上避免很多非議,所以她必然是悲劇。

5. 其實最大的悲劇是,她的死,直接導致康熙的心跟著死了,心死的人才是世上最可憐可悲的人。

總結起來就是,她是皇帝愛的人,也更像皇帝的一件私人「物品」,也有讓皇帝心死的能力的悲慘人物。

3樓:郭恪庸

只能說,容妃的悲劇大部分來自於編劇太能瞎編,毫無節操。

作為一部有點嚴肅還假裝正經的古裝劇,通篇都是粗製濫造的劇情,沒有展現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加有辱觀眾智商,再加上演員歇斯底里的表演,此劇的可觀賞性也就是小品級。

4樓:清風中的刀光

容妃出身低微,謹慎持重,而且,沒有陷入儲位之爭,所以,繼蘇麻喇姑之後成為康熙後宮之主的最佳人選,獲得孝莊的扶持,在孝莊退居二線之後逐漸介入康熙政局;南下福建、北上蒙古,都表現出過人的膽識和手段,為康熙收復台灣、平定葛爾丹立下汗馬功勞,威信越來越顯著,和康熙分的關係也更加曖昧。

孝莊彌留之際對容妃面授機宜,值得玩味。如果孝莊真的是堅決反對康熙廢黜太子胤礽的話就應該直接和康熙對話,或者再找重要人物在場和容妃一起遺囑,至少也應該留下書面檔案,而不是單獨留下容妃口頭遺囑,所以,孝莊真正的意思是讓容妃通過象徵性地保護胤礽從而更加深入地介入康熙政局,提公升政治地位。

容妃當然也明白個中三昧,所以,頗為積極,甚至不惜當眾搬出孝莊的懿旨反對康熙,大大低估了康熙的底線,終於遭到拋棄。

容妃的問題不在於替胤礽說話,甚至不在於反對康熙,而在於以孝莊的名義,甚至有意無意地扮演孝莊的角色。

因為作為一代雄主,康熙在權力鞏固,政局穩定之後不可能再容忍任何人的掣肘,更不要說容忍在孝莊死後再來乙個孝莊,所以,拋棄容妃實際上也就是維護權力的至高無上。

5樓:梅子

容妃應該是大部分男人理想的愛人人選,溫柔,體貼,明事理,沒有算計,在一起很放鬆,所以後宮嬪妃眾多,康熙只願意跟容妃說說知心話,彼此心意相通。雖然結局不好,這也是帝王的苦楚,為大局犧牲心愛的人。

6樓:King Kong

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容妃死後被加封為皇后,死後無限榮光。

肯定會有人說:人都死了,再多的榮耀又有何用?

這個我們不能以現代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對於乙個古人來講,死後名聲與生前名的重量是等重的。尤其在皇家,能夠陪葬先皇、配享太廟幾乎是後宮嬪妃能達到的最高榮譽了,後代君王子孫在拜謁皇陵時給列祖列宗磕頭時,相當於順便就給配享人員也磕了頭了,厲害。

大家怎麼評價極限挑戰裡面的 孫紅雷。?

雞條研究生 其實也不是聰明和傻這麼簡單的定義區分 那種感覺其實就是你和村里的小夥伴一起爬樹,玩泥巴的自然相處他們就像坐了時光機,穿越回童年 老友相見,喜不自勝。就像童年的小夥伴一起玩泥巴一樣 如果沒有紅雷哥和小豬,極限挑戰就算嚴敏回來也得完蛋,這是我乙個雞條鐵粉的真實理解。放眼綜藝界,紅雷哥和小豬絕...

怎麼評價《歡樂頌》裡面的王柏川?

快遞俠 王柏川絕對是個好男人買得起車買得起房工作刻苦生活踏實有擔當對樊勝美可以說90 百依百順只有房產證寫誰名字乙個例外但是那又怎麼了?那是人家父母一輩的血汗錢就樊勝美她們家那鳥樣樊勝美自己那懦弱的樣子真保不齊婚前就讓他哥給騙去了你樊勝美一分錢掏不出來還要求白得一套房子?就算是你幫他公司做了事那又值...

怎麼評價《北平無戰事》裡面的馬漢山?以及和方孟敖的關係?

祝踏嵐 說真小人真是小看他了,全篇出力的,他智商最高,王蒲臣和他幾次交鋒你看看王蒲臣事後那個臉,完全是懵逼了,利用美金叫小弟買東西查物價,最後告訴王蒲臣你這個位置是我給你買的,方孟敖再練個十年二十年估計也不會有這個段位的實力,在對徐鐵英的事上,不要以為馬漢山是一時衝動才想著行刺,徐鐵英就是要死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