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位時,趙雲的官位的疑問?

時間 2021-06-02 06:31:09

1樓:塗景鑠

我認為不是,趙雲在劉備時期就是翊軍將軍。

原因:一:為中護軍,征南將軍。

中護軍與征南將軍是可以並列的,但在劉備時期,沒有任何前後左右中護軍,前後左右中領軍,前後左右中參軍,前後左右中典軍,前後左右中監軍等。只有護軍和領軍的記錄。所以大約猜測師,監,護,典,參體系,是配合諸葛亮開府後所設定的一套由相府代朝庭統軍的一套體系,而不是劉備時期設定的統軍體系。

二,鎮東將軍在黃龍甘露碑上所記是劉琰,劉琰在後主立后為衛尉中軍師後將軍

後主立,封都鄉侯,班位每亞李嚴,為衛尉中軍師後將軍

注意,劉琰班位每亞李嚴,李嚴在後主初立有一段時間後,才被設為光祿勛。

因為廖立傳註有記:

陛下即位之後,普增職號,立隨比為將軍,面語臣曰:'我何宜在諸將軍中!不表我為卿,上當在五校!'臣答:'將軍者,隨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為卿也。且宜處五校。

即廖立在後主上位後,設廖立為長水校尉,廖立表示不滿,諸葛亮回覆說到,【正方亦未為卿也】可見初時李嚴也沒有公升到卿位而是過了一段時間再加到卿位。自然劉琰也會晚一些時間,且漢朝卿位與將軍位也是可以並存的。尚書令也是一樣,比如陳祗尚書令加鎮軍將軍。

李嚴很可能當時也保留了原來的官職,因為尚書令一職,秩是比較底的。且李嚴的光祿勛明確是加官而不是調官,因為李嚴根本沒回朝,光祿勛是卿位主官宮防宿衛,李嚴遠在永安,也不可能管的了,只是加其官位表示地位罷了。

前將軍光祿勛蕭望之,右將軍光祿勛張世安,蜀漢承漢制,所以也有公升卿位時保留原職務的可能。

李嚴在後主上台前是尚書令,若保留了高秩的將軍位,那李嚴很可能就是尚書令輔漢將軍。而劉琰在晉公升後將軍前則應是鎮東將軍

而劉琰晉後將軍時,應該是在李嚴之後,班位每亞李嚴嘛,李嚴晉前將軍是在建興四年。那麼劉琰應該也是在建興四年之後為後將軍。

由此,趙雲晉鎮東將軍的時間,很可能在建興四年之後,諸葛亮入漢中前後,應該說是提了一批將軍,準備北伐。

三,三國志類似的寫法可以考證的,都沒有表示之前就已經是此職務的意思

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曹丕傳中記錄如此,在武帝紀中則有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

顯然沒有曹丕之前就是五官中郎將的意思。

諸葛瞻: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華陽國志上有記:

四年春三月,追諡故鎮軍趙軍趙雲曰順平侯。冬十月,大赦。拜丞相亮子武鄉侯瞻中都護、衛將軍;

這個也沒有問題。

張翼: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李恢正好死死於建興九年,之前有他回漢中的記錄,但沒有去職的記錄。

其他人我找了找,皆不可考。

綜合上講,趙雲應該就是在建興元年時得到一次晉公升,為中護軍征南將軍,我個人考慮在建興元年時,因為趙雲基本上可以說是諸葛亮的老部下,入川時也受諸葛亮節制,與諸葛亮關係較好,受諸葛亮信任,又有資歷,由於中軍中最高位置的中都護李嚴在永安,李嚴在東線至少有三萬以上人馬,畢竟在八年時還移了兩萬人到漢中,成都中軍的管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諸葛亮不可能自己再掛個武職來管理,所以諸葛亮設了中監軍關興,中護軍趙雲,方便諸葛亮管理中軍的一些日常工作,回到成都的中軍也應該在這之後得到一定的補充。

另外關興記錄很少,只有一句

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

考慮到諸葛亮入川後以鄧芝為中監軍,且鄧芝在廢李嚴表中依然是中監軍,五伐時諸葛亮就死了,然後鄧芝就為前軍師了,鄧芝在諸葛亮死前沒有換職務的記錄,那麼關興能被諸葛亮重用的時期,應該極大可能是在建興年初,諸葛亮把關興提到中監軍,比趙雲的中護軍還前,應該說是很重用關興的,畢竟功臣後代,可惜沒幾年就死了。

學佛時的一些疑問?

換位思考。每個人其實都是比較無奈的。有段時間我突然對一些重刑罪犯有了理解。擺脫一種從出生就如影隨形的環境,觀念,缺了覺悟 善良 自我認知 自我糾正等等幾乎都是不可為的。沒有誰願意天生去做不好的事情,即使有些惡劣的東西在裡邊,那不是我們可以隨意控制的。你也說了自己也是無能為力的,甚至更多時候我們對自己...

為什麼曹操進攻在新野的劉備時讓徐庶去勸降,劉曄說徐庶肯定不會藉此叛逃?

林布 陰謀論的解釋 劉備其實在徐庶走的時候已經動了 此人不除,必為後患 的殺心,就讓人埋伏在了徐庶的去路的一片樹林上 徐庶精通兵法,馬上就看出了樹林裡必有伏兵。為了自保,就回馬跟劉備說 我給你推薦乙個大才叫諸葛亮,言下之意就是要和劉備做個交易,劉備放他走,他去和諸葛亮做溝通。劉備接受了這個交易,所以...

如果劉備逝世時關張未死,那季漢之後的政治狀況會如何?

章武昭烈劉先主 如果關羽能撤回益州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難道不是夷陵之戰劉備怎麼會輸?劉備夷陵之戰的一大敗因就是被陸遜的水軍抄了後路,有關羽統領水軍,誰乾掉誰不好說了吧 關羽回去了張飛也就肯定死不了了,前鋒部隊就是張飛統領而不是馮習張南 面對這種陣容,孫權第一次請降怕是得把江陵,否則真打下去,再被曹丕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