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朝要編三國史而不編後漢史書?

時間 2021-06-02 00:42:38

1樓:楓無諺

晉朝時沒有官修史書的傳統,私修的東漢史書有:

司馬彪的《續漢書》、華嶠的《漢後書》,張璠的《後漢紀》,這仨是西晉修的。

袁崧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記》、謝沈的《後漢書》、葛洪的《後漢書鈔》以及袁巨集的《後漢紀》,這些是東晉修的。

現在幾乎都散佚了,只有袁巨集《後漢紀》尚存,其餘只有殘篇斷簡了。

至於范曄的《後漢書》為何進了二十四史,除了范曄修得好之外,也有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而袁巨集《後漢紀》是編年體的因素。

2樓:燃林

古代撰史有乙個傳統便是當朝編前朝的史,這潛台詞就是認可前朝的合法性,從而表示本朝的合法性繼承自前朝,這和所謂的禪讓一唱一和,也就是所謂的「萬古綱常」,天命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新朝若想要建立自己的合法性,就要承認自己是從前朝繼承了天命,倘若新朝編了舊朝史書,也必定是建立在認可舊朝合法性的前提下。

回到問題,晉朝官修三國史,是因為魏晉嬗代,晉的合法性繼承自魏,自然要為「前朝魏」寫史,將魏作為正統,將蜀漢東吳視為割據。倘若越級寫後漢史,那就相當於否認了魏的合法性,也就是否認了晉自己的合法性。

如果晉官修膽敢寫後漢史,就相當於宣傳自己是繼承漢統,這合法性必然建立不起來,至於私修就是另乙個話題了,和本題無關.

3樓:好好學習

這個問題是乙個好問題。個人覺得是:

當時還沒形成官修史書的概念。都是私人修史。而當時晉代的是三國,當然修眼前的比較方便。很多資料比較多

晉朝國祚太短,來沒來得及。

也許有人修過,但沒流傳下來。

為什麼三國史上三大戰役裡面,曹操的官渡之戰,周瑜的赤壁之戰被人傳頌至今,而劉備的夷陵之戰令人發笑?

青龍之Y 官渡 袁本初妙計安天下 赤壁 曹孟德連舟稱無敵 夷陵 劉玄德興兵報雁序 三大主角,為何前二者令百姓聞敗發笑,而後者令百姓聞敗痛哭 慕名而來 本來看見這個問題就很好奇,夷陵之戰怎麼就令人發笑了?再看看提問者這觀點 明明自己眼裡早就有個 菜鳥劉備 的形象了。還來提這樣的問題,您是蜀黑頭子? 心...

為什麼南派三叔不按原作拍?為什麼作為劇的編劇要魔改原作呢?

乾隆爺第1號 影視圈和寫作圈不一樣,寫作圈雖然作者也有為迎合讀者而創作的壓力,但總的來講作者還是可以控制作品的人設和走向的,受外界干擾比較小,即使有讀者點評或者建議這個文章或者人設應該怎麼怎麼樣,甚至作者和讀者吵架。但作者和讀者基本上是乙個平等的交流狀態。影視圈不一樣,影視圈利益龐雜,影響因素很多。...

為什麼當時要拍老版三國演義

眾推風雲榜 路過,聊聊 這個問題問的不準確,應該問為何要拍老版的四大名著。大致看了一下回答的情況,說的多少都有點意思,但有乙個點可以說都沒說到。央視版 三國演義 是94年拍攝完成上映的,所以有叫94版 三國演義 老版 三國演義 的 央視版 西遊記 第一部是86年上映的,同理有叫86版 西遊記 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