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後期動用舉國之力鐵了心和列強玩命會怎麼樣?

時間 2021-06-01 06:48:42

1樓:邦克山伯爵

清廷想打呀,可是沒兵啊,手裡就那麼些八旗子弟兵,戰鬥力堪憂。真正有戰鬥力的是什麼,是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這些漢人大臣手下的軍隊。然而庚子之變時,南方的總督大臣集體表示這是朝廷擅自開戰,因此不出兵,即所謂「此乃亂命,粵不奉詔」

2樓:

清廷與列強作戰確實沒有盡全力,這並不是它軟弱(好吧,確實是有點軟弱。)它更多的考慮是防止內亂。清廷的假想敵首先是漢人,其次才是洋人。

這也是有道理的,滿清始終沒把這個國家當成是自己的國家,沒把人民當成是自己的人民。這個天下本來就得來的莫名其妙,全憑滿人自身的本事是絕對打不下來的,更別提守住了,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漢人治漢人,再加上奴化教育,就這樣他們的統治也並不穩定,所以他們雖然是統治者,卻對漢人格外防備。

事實也證明這種警惕是很必要的,鴉片戰爭以後,反清的勢力組成了太平天國,差點推翻了他們的統治,之後地方漢人勢力崛起,十八省基本處於自治的狀態,為以後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筆。

與之相反,洋大人就和善的多了,他們只要些錢和土地,反正是從漢人那兒搶來的,給洋大人也分一點,洋大人還會幫忙維持統治,多好!

所以說,清廷若是想要全面開戰的話,就要同時擔負起被洋人艹翻在地和被漢人推翻統治的危險。而時不時給洋人點利益,苦的是漢人,自己仍然可以大辦壽宴,何樂而不為呢?

清朝後期為什麼不在原有的八旗綠營上進行改進和新式訓練,而是任由地方武裝做大

陳言 八旗兵其實也進行了改革,朝廷一直在從原有編制抽調精銳壯丁組成新建部隊以應對危局,如庚子國難時期的虎神營 清末新政建立的禁衛軍就全部是八旗子弟和宗室構成的,裝備全國前列,但實際戰鬥力.不穩定。綠營基本上還是世襲罔替的守備軍水平,後來就和湘軍淮軍一起整編成巡防營 也就是所謂的 舊軍 舊軍隊涉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