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西方和東亞文化圈有詳細的歷史記載?

時間 2021-06-01 04:45:30

1樓:迎風起舞的五花肉

瀉藥。我覺得這是乙個偽命題。

打個比方,伊斯蘭社會的歷史檔案就十分豐富,儘管哈利德在起初焚毀了幾乎整個亞歷山卓圖書館的藏書,但是這並不妨礙阿拉伯人在曼蘇爾之後以百年翻譯運動為起點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並將經歷過的一切都記錄下來。

我現在往左邊偏偏頭,就能看到一長溜關於伊斯蘭世界的歷史書籍,泰伯裡的《歷代先知與帝王史》、伊本阿西爾的《歷史大全》、拉施特的《史集》等等,這麼多的珠玉當前,怎麼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呢?

資料啊,還是得靠找的,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是找不到,而是沒有用心地去找。

2樓:

瀉藥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很大,也許因為我自己知識面有限吧,現存的文明主流文明中,以中國文明、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為首。而其中可以這麼說,就歷史記載而言,中國是個特例,屬於專業水平,其他的文明屬於業餘水平。

如果進行相比的對比,那就必須了解中國以外的其他文明,至少對其他文明的發展脈絡有乙個比較清晰的梳理。如果沒有梳理過,那就只能從歷史記載之所以能保留下來必須的幾個條件進行分析。

第一:文字

文字是記錄知識和文明傳承的必要工具,也就是說,乙個文明能傳承下來,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實用的文字。縱觀這些有較為悠久歷史記載的文明,他們都有自己主流的文字,拿中國來說,中國早在秦就實現了文字統一,而且在此之前,雖然文字不同,但文明是同根同源的,大家都認自己的華夏子孫,這也是秦朝之後,漢朝能夠繼承秦朝大一統的根源。

第二:文明

文字是人創造的,而大家都能認這個文字,並能傳承下去,這裡就要說文化的趨同,也就是上面說的大家都認為自己的華夏子孫,雖然秦朝統一之前,有國家之分,但也不外乎是我是嫡系,你是庶出的區別,兩個國家打仗也不過是在華夏大文明框架下,孫子跟兒子大家,姬姓嫡子跟外姓庶子的矛盾,大家說起來還都是乙個祖宗,我在記錄我家的事情的同時,也順便把你家的事情給記錄下來了,而在官方記錄之外,當時的士大夫文人在記錄的時候,也都是抱著大家雖然分家了,但還都是乙個祖宗的思維去記錄,而在秦朝統一之後,中華大地就真正是一家了,後世人去讀先秦時候的記載,是不會有國家之分的,而是抱著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看法去讀史。簡單點說,我是山東人,故鄉是魯國,我去看南韓韓非子的書我不會當成外國歷史去看。

當然,以上只是原因之一,另外還有文化先進程度的因素,例如非洲,到現在非洲有些地方還處在部落時期,沒有自己的文字,他怎麼記載歷史呢?

另外,還要說文明的包容性,也就是韌性,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並非一直漢族獨大,期間出現過元朝、滿族、五胡亂華這些被外族徹底統治的時期,這些事情隨便一件放在別的地方,可能乙個文明就此飛灰湮滅了,但現在我們能把這些事情看做是中國文明總體發展歷程中的乙個節點,乙個朝代,正因為中華文明自身具備強大的韌性和包容性。

同時,還是要說中國文明的特別之處,中國人彷彿很願意寫日記,而且在政治上非常早熟,當現在歐洲還在為統一煩惱,好不容易弄出來乙個歐盟還三心二意的時候,中國在有史以來的炎黃時期,就已經尊定了乙個祖宗的文化思維,政治上的早熟,促使中國在其他文明之前實現了文化和土地上的統一,而大一統的思維下,也為中國排除雜念專心寫自己的日記提供了空間。

東亞的文化圈對低生育率有什麼影響?

東亞文化一定程度遏制了低生育率,沒有多子多福和不孝有三的思想及長輩的壓力,生育率只能更低。對生育率影響最大的還是女性地位和基尼係數。女性地位高了,她們就會考慮職業生涯,自身死亡率,生育的痛苦,失去的時間等一系列問題。而在地位低時,這些東西加起來都沒有母憑子貴划算。基尼係數高了,生育的主力軍看不到希望...

東亞幾個儒家文化圈的國家為什麼普遍比較壓抑?

傳統政治文化?說實話的,這些地區的政治理念的核心都不太 現代 代價是一致地扼殺未來的可能性。我對所謂的 穩定 不能理解。不管對哪一方都感覺不到任何好處。也許在這裡人也可以異化為 資產 財產 故而,只有在這種情況下 穩定 才有意義。穩定 的環境下,財產 也就是人 才不會遭遇損害,也就是損失。下一階段就...

東亞漢字文化圈(主要是中日韓)為什麼不統一簡化字的規範,進而降低學習成本,加深東亞文化一體化呢?

就那千八百個簡化字,相對於中日韓之間的語言 文化差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既降低不了學習成本,也加深不了一體化。如果真能搞出這麼一套東西來,認真學的話,可能用不了一星期就能把這套字學會。但是學習語言,別說中日韓之間了,就是教乙個只會說普通話的人說南京官話,沒有半年都很難熟練掌握。而且與其重新設計一套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