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70萬大軍攻打官渡,為何只派1萬人救援烏巢,69萬人攻打官渡曹營為何拿不下

時間 2021-05-07 03:04:52

1樓:炎海飛雪

雙方對壘多時,本來就是誰也拿不下對方的營陣的膠著狀態。曹操出城前,已經安排整個曹營已經處於戰時狀態,而袁紹全陣營都在睡覺。袁紹貿然出兵,士兵無有準備,一臉懵x的被拉起來進攻,自然打不下來。

而曹操那邊基本是騎兵,移動速度快,外加袁紹那邊沒有視野,確實很難追擊。當然實際上袁紹確實應該舉全軍以救烏巢,說不定多少還能剩幾粒公尺撐到全軍撤退。直接反擊曹操本營的操作顯得非常投機主義。

三國史書公認袁紹的勝率很大。河南河北地形平坦,袁紹可以仗著兵多分路進攻曹操後方,結果袁紹不敢冒險非要困守官渡,徒徒浪費時間。等到烏巢被破後,本該本營全軍撤退,卻因為感覺曹操本營空虛又發起瘋來,最終連安全回家的機會也被一手斷送。

幹大事而惜身坐失良機,見小利而忘命一敗塗地。

2樓:瞿航

第一件要說的事兒是真實情況大約是袁紹的10萬對曹操的幾萬人,具體幾萬,史書的記載不明確,三國志裴松之作注時,明確表示,人數應該相近,不然很多歷史記載說不通,有興趣可以翻閱《三國志》與裴松之的注釋。

第二件要說的事兒是一般行軍作戰,大約真正的主力只佔到全軍的20~30%,在官渡之戰中,即是後來張郃、高覽所帶的兵。而絕大多數兵力是守衛大本營、後勤補給的人以及一些其他作戰準備的人。

大約守營的人3~4萬,加上張郃、高覽帶的2~3萬人,剩下也就3~5萬,這3~5萬還有很大一部分要負責在河北到官渡地區的運糧與保衛工作,能給淳於瓊1萬多人,已經是相當大的乙隻軍事力量了。從後來曹操劫營用5000人來看,雙方在此投入都絕對不小。

第三件要說的事兒是三國時期的工程能力很差,一旦擁有地利,能抵禦十倍於自身的兵力。這就是為什麼三國時期,絕大多數攻城之戰都是以失敗告終的。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渡黃河時,被於禁所帶的2000兵力阻擋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也是因為地理所致。按照上文所述,70萬大軍的主力大約有20萬左右,2千人借助地利是不可能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因此,袁紹的主力大約也就2~3萬主力,所以才別於禁的2千人阻擊。

這也是為什麼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的原因。

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甚至沒有謀士跟隨,犯下大錯,被火燒連營?

WdYj1314 以三國演義來說,智能之士在防守時的作用遠遠大於進攻,所以諸葛亮防魏,比攻吳更能發揮其作用。劉備親征,國中必要留下最信任同時能掌控大局的人。況70萬大軍攻吳,碾壓之勢,且周郎死後,東吳無人,何須軍師? GALAHAD 吳軍將領除了陸遜,智商基本被劉備壓制,唯獨陸遜壓制劉備。不過話說回...

現代500士兵是否能戰勝古代10萬大軍?

首先第一原因當然是德拉維多瓦在防守端的努力,前面幾個答案否定防守光強調 庫里也會有不准的時候拉 都是扯淡,拜託庫里再怎麼不准光靠自己能不准成這樣?詹姆斯拿下44分是自己乙個投進的,庫里乙個乙個投丟必然離不開德拉維多瓦的牛皮糖般的防守。第二我感覺勇士全隊對於第二場準備不足,大部分人都是以一種歐文不打了...

為什麼蜀漢在夷陵之戰後還能派出50萬大軍平定南中?

章武昭烈劉先主 這算什麼,你看看駐紮在橫店的鬼子都有幾個億了。演義畢竟是演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當成爽文看看。重點關注的應該是裡面這些英雄人物給我帶來的精彩故事,像人數這種細枝末節的事情不需要太在意。 LilRacco 50萬大軍一聽就是吹的。雖然我不知道三國時期中國有多少人,但是現在中國總共才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