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倘若韓信接受蒯徹的意見,自立為王,那結果會如何?

時間 2021-05-07 02:44:21

1樓:少你一秒每一分

我很喜歡蒯徹這個人物。歷史學家公認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應該被分為三代與帝國時期,而秦漢就是這兩個時期的分水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民亡於商鞅,士亡於劉邦。

漢之後,中國就沒有士了,有的只是僚屬。即使是諸葛亮那種級別的「事業合作夥伴」,也不得不時時刻刻強調自身僚屬的本分。

韓信是中國最後乙個有名士情結的人,而蒯徹就是這個歷史大勢下,明智又無奈的那個人。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他實現夢想只能靠韓信,但是韓信的精神理念注定要被時代淘汰了。

回想一下趙氏孤兒的情節。

2樓:聖靈劍舞

還用問嗎?一定是韓信暫時統一。

但是當時歷史上還沒出現過軍事征服者這個概念,韓信沒有突破這一步。

如果希臘和羅馬出現的軍事征服者,在當時這種經驗傳到東方,可以借鑑,韓信就可以效仿亞歷山卓了

3樓:劉宇

結果:對於當時的老百姓是場災難,對於中華文明來說大概率也是場災難。

項羽治國不如劉邦,沒問題吧?

韓信打仗是兵仙,治國理政很難比劉邦強吧?

劉邦夫婦,以及文景兩帝給飽受戰亂的普通人帶來了七十年的安居樂業的生活。

還有一點,如果劉邦失敗了,中國歷史將完全不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你我不會在這個世界上。

4樓:老槍

後世之人有這樣的評價:韓信是人傑,而劉邦卻是梟雄,人傑又怎麼鬥得過梟雄呢?加上韓信手下將領多是劉邦的親信或老部下,他們未必會追隨韓信背叛劉邦。

所以韓信自立為王的話,響應者未必有多少。

當然韓信本人野心不大,他並沒有一統天下自立為帝的打算,只要劉邦封他為齊王他就心滿意足了。這是韓信的性格決定了的,他真的是乙個「知恩」也「知足」的人,而這樣的人是成不了開國君主的!蒯徹的遊說也注定成不了功。

再者說,即使韓信在齊國自立了,他也滅不了楚漢。他手下缺乏治國的良才,沒有蕭何張良陳平這樣的人,單靠蒯徹,他的治政他的後勤也成問題,他鬥不過劉邦的概率相當大。

當然也很有可能形成楚漢齊三國鼎立的局面。但這樣一來,不知戰火要綿延到何時,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更慘了!所以說韓信沒自立,對他個人來說是悲劇,對天下百姓來說則是天大的幸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韓信雖然最終死得很憋屈,但他的死可以說比泰山還重。

5樓:雲中眠

人最好是有自知之明。

把你們放在那個位置,連讓蕭何看一眼的資格都未必能有。

不要忘了,兵仙是後人對韓信的稱呼。在當時的天下!韓信是王侯將相於一身的無雙國士。

能讓身為國士的蕭何稱無雙,讓張良佩服的獨當一面。打個劉邦那真的是綽綽有餘。

三分天下是不可能的,垓下之戰前,對陣的時候,韓信直接掉頭抄劉邦老家,再回頭殺項羽。直接完事。

一切都是那麼簡單,這就是兵仙!!!

6樓:牛大頭頭大好大頭

韓信不會接受,他在他勢力最大的時候不想叛變是不想,不是沒有想法。韓信還是高估了劉邦對他的信任」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

首先,韓信被封「假齊王」是自立還是求封就說不清楚。史記上有不同的記載然後,坐山觀虎鬥不應該是低調養晦。這時候表面屬於劉邦集團接受「假齊王」但不去主動打擊項羽集團,幹嘛非要這時候做個真王.......

名不正言不順啊,旗號還是很重要的

最後,項羽不僅是劉邦+韓信滅掉的,下邑畫策劉邦分天下一半,項羽是被大家一起轟轟烈烈滅掉的。說白了韓信的王在一開始就在劉邦和張良的計畫中,並且不要預設韓信對齊趙燕三地的有絕對的控制力,這三地都是韓信打下來的,但也都不是正兒八經打下來的。雖然韓信的打法很好也很合我胃口,但這樣做不會真正讓這三地臣服

7樓:百年風暴人

都是不讀歷史的問題,鍾會,郭崇韜就是例子

究其原因,帝王控制臣子也是有高階技術含量的,就是韓信說的陛下善將將。而且往往善將將者無具體特長,善將兵者無將將的能耐

韓信鍾會郭崇韜的部下只會忠於皇帝,不會更忠於主將,名將指揮起士兵來如臂使指,根本原因在於皇帝信任,那些割據成功的將帥主要還是因為皇帝無道導致主帥能夠長期經營扶植自己勢力,韓信短期內沒有條件,也無法讓劉邦的部下突然倒向自己,拿什麼反,掂量一下就知道後果了

就是反了,以高祖的能耐也會把韓信的部下爭取過來

8樓:本白

我個人的觀點是,至少韓信可以體面的在王位上待很久。

當時的情況是,韓信相繼蕩平趙,齊等諸侯國,其勢力已經大到讓項羽派使者去離間的地步了,這在項羽的履歷中,應該不多見。足以看出項羽對韓信的重視;再看劉邦,韓信要封假王,劉邦氣的破口大罵,可最後還是照樣要給。這二者此時對韓信的態度足以說明韓信此時的地位。

就像蒯徹說的一樣,他韓信站楚,則楚勝,站漢,則漢贏。而韓信此時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坐山觀虎鬥,劉邦打不贏項羽,而項羽也吃不掉劉邦,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就好,而且項羽是滿眼都是劉邦,幾乎是劉邦去哪,他就打到哪,而劉邦也是知道項羽一定要滅了他,所以只能跟項羽拼到底,所以兩家都是不死不休。那這個局面對韓信就太有利了,如果自立保底是個王,若韓信能夠厲兵秣馬,在治國安民方面得到一些好幫手,韓信成為最後的贏家,也絕非不可能。

退一萬步說,韓信就是沒有那麼高的政治才能,只要他走出自立這一步,試問,誰會動他?恰恰相反,劉邦和項羽都會來討好韓信,所以韓信若自立,這個局面會對他比較有利

9樓:JohnVTime

諸葛亮回到楚漢相爭時期能代替誰?

黃sir 首先,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東漢的諸葛也是熟讀了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的所有歷史,也借鑑過不少當時的戰略戰術,劉備入蜀也就是建立在劉邦當年入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沒有前人的鋪路,哪有諸葛那篇著名的 隆中對 所以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但是,閣下既然已經開了個命題,那我覺得可以替換做張良好一些。...

如果楚漢相爭中的贏家是項羽,諸子百家中誰最有可能佔統治地位?儒家思想的脫穎而出是歷史的必然麼?

大螃蟹 強答一把的話應該是儒家百分之七十可能,墨家百分之二十可能,陰陽家百分之十可能。儒家提倡克己復禮,項羽看不到,他的後繼者肯定也看得到,太適合統治階級了,在民間仁義那一套也相當有吸引力,直到漢初還盛行復仇,主張以直報怨,當時儒墨是戰國末期兩大顯學,墨家這種組織有自己的領導人,提倡兼愛交相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