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否功在當代罪在千秋?

時間 2021-05-07 02:06:25

1樓:

沒錯,罪在千秋。

假如李世民能征服整個亞洲,我們現在可能是亞洲霸主;

假如李世民能征服地球,說不定現在你我都能過的挺滋潤的。

照這麼看來,邏輯推理的話那些佔據了大量資產庸庸碌碌的人不僅有罪,現在也有罪。

我希望我們的大救星,題主,能瓜分資本家們的資產分給我們,那樣題主就可以千古流芳,遠超李世民這種罪人。

2樓:幽靈組織成員

1:哪些「核心科技」?具體說說?建築?農業?醫藥?冶煉?航海造船(別忘了日本是個島國)?對於唐朝那種非工業社會而言,「高科技」的說法挺搞笑的。

2:即使日本人學會了某些技術,也不可能有「飛速進步」,因為日本並非地大物博,缺少各種礦產資源。

3: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學習目標就是歐美國家了,跟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何況是千年前的李世民了。

4:要是有的黑子說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卡西歐都是李世民發明的,後來把技術和成品全部無償送給了日本人,會有人相信嗎?

3樓:詳侃歷史

先說日本遣唐使的問題,對比兩唐書記載和《日本書紀》記載,我們可以發現,貞觀年間,日本向唐朝遣使只有一次,發生在貞觀五年(631),未見有同時派出留學生的記載,因此,這只是一次純外交目的的遣使。此後,整個貞觀年間,日本再未向唐朝遣使。貞觀二十二年(648)日本曾通過新羅使臣向唐朝奉表,但沒有直接派出使臣。

唐太宗貞觀年間共23年,就這一次外交遣使,還沒帶留學生,就把唐朝的先進文化技術都學了?這是拿行動硬碟把唐朝的資料都拷回日本了嗎?作為對比,隋煬帝大業年間短短十三年,日本就向隋朝4次遣使,而且是史有明載派出了留學生的,僧旻、南淵請安、高向玄理等在後來大化改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都是大業年間跟隨遣隋使前來的留學生。

日本大化改新發生在貞觀二十年(646),但是,推動這一改革的專業人才僧旻、南淵請安、高向玄理等,都不是貞觀年間到唐朝學習的,而是大業年間到隋朝學習的。

日本對於唐朝,是有乙個認識的過程的,太宗和高宗時期,日本對唐朝並不服氣,高宗顯慶、龍朔年間,日本還敢於直接派兵幫助百濟復國,共同對抗唐朝,這才有了龍朔三年(663)中日之間的第一場戰爭——白江之役。日本慘敗後,逃回國內嚴防死守,生怕唐軍登陸日本。這一時期,日本雖然對唐朝也有遣使,但都是外交目的為主,學習意願並不濃厚。

直到日本的奈良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到唐朝學習,那時候已經是唐玄宗及以後了。

再說說吐蕃的問題。唐太宗確實於貞觀十五年(641)對吐蕃松贊干布賜婚,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但是,在貞觀十三年(639),唐太宗也對吐谷渾賜婚,把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渾,吐蕃和吐谷渾,是當時青藏高原上互相對峙的兩個敵對勢力。唐太宗對兩家都賜婚,都進行扶持,其意圖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讓這兩家在高原上內耗、對峙,從而都沒有餘力東擾唐朝。

而且,由於當時吐谷渾的力量相對偏弱,唐太宗還對吐谷渾重點扶持,對吐蕃只是賜婚,對吐谷渾可是直接給予軍事支援。在太宗的運作下,吐蕃和吐谷渾相互對峙達20餘年之久,唐朝西線也就平安無事。吐蕃後來獨霸高原,成為唐朝西線的大患,根本原因是高宗沒能維持好平衡,高宗對東線的高句麗過於執著了,忽視了西線吐蕃的崛起,在顯慶五年(660)吐蕃對吐谷渾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高宗居然採取兩不相幫的政策,沒有及時扶持吐谷渾,結果,吐谷渾在力戰三年後,於龍朔三年(663)敗亡,吐蕃獨霸青藏高原,等到高宗滅掉高句麗後,再回頭進攻吐蕃,為時已晚。

總之,無論是日本還是吐蕃的崛起,都與唐太宗沒有任何關係。

4樓:

這種論調就好比

以後要是阿美莉卡衰落,千年後被得到了外星文明遺跡的西歐人一波推平,然後後世阿美莉卡人甩鍋給喬治馬歇爾,誰叫你個老不死的一波奶活西歐,雖然奠定了二戰後的美國霸權,但還是奶活了西歐,要是奶不活西歐,他們能得到外星文明遺跡嗎?

對於這種論調,我只好用影視劇台詞來回答了。

唐太宗到底是不是所謂的「罪在千秋」呢?至少古人不這麼認為。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不說那些作為帝範楷模的文治了,反正現代精神皇族也瞧不上。就說說精神皇族最為津津樂道的功業吧。

除隋之亂,安萬世之功。這就是唐太宗的功業,用柳克述的話就是:「綜數百年華夷亂離黑暗之局,成大一統的民族復興與新局面的開創。」,這就是朱元璋口中的「安萬世之功」。

吐蕃倒確實可以算唐朝奶活的,然而也被唐朝自己給收拾掉了。千年後的日本,就好比開頭那個假設裡得到了外星文明遺跡的西歐,這也能甩鍋我是沒想到的。

話說回來,帶清是死於開放還是閉鎖,近代日本成於開放還是閉鎖,心裡真的沒有一點數?

5樓:鳳凰于飛

真李世民背鍋上下五千年,我還看到抗戰失敗怪李世民的。

首先,遣唐使不是自唐朝開始,隋文帝時期就有了。遣唐使在唐朝學了哪些技術也沒史料證明,怎麼就把「核心技術」給日本了?貞觀時期,遣唐使總共就來了一次而已啊。

再者,有答主也說了,日本國力真正上公升是在明治維新時期,與貞觀隔了1200多年啊!

第二,文成公主和親,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成了唐和吐蕃大部分時間的和平,其罪在哪兒,唐朝被吐蕃滅了還是吐蕃威脅後世中原王朝了?

第三,李世民結束了隋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硝煙的混亂局面,使華夏重歸一統,奠定了巨唐自信向上開放包容的氣度,迎來了封建社會的最輝煌時刻,怎麼就功在「當代」了?請題主想想,隋末那種局面,如果沒有李家及時統一,天下是何等混亂,百姓又如何安居樂業?如果沒有李世民奠基,哪有我們為之驕傲的萬國來朝的盛世大唐?

第四,李世民貞觀之治,為後世所推崇稱頌,李世民所著帝範,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管理與統御之道,李世民治國思想至今還被學習(附圖),這影響力難道不是穿越千秋的?

附古今中外對李世民的評價,看看這些大佬專家眼裡的李世民是什麼樣子的!順便領略一下李世民這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力。

舊唐書: (唐太宗) 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宋司馬光: (唐)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三代以來中國之盛未有之有也!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宋王安石:「汝生不及貞觀中,鬥粟數錢無兵戎」 。

宋朝祭唐太宗昭陵:天命聖智,率其雄傑,補其裂,紉其絕,續其歇,益其竭,東西南北,張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維如毀,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跡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於天地!

明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明朱棣:昔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自古罕論!

明成化:惟帝肇開鴻業,奠生安民,濟世之功,垂於永久!

明王志堅:三代以來,如唐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明祭唐太宗陵:英略唐皇近古無,文垂灑藻武攘胡!

吳澄:「三代以後享國之久唯漢與唐,唐之可稱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創業守成之事,納諫求治勵精不倦,其效至於公尺三錢,外戶不閉,故貞觀之盛有非開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為唐三宗之冠。

」朱見深:「三代以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莫若貞觀之盛。」

勒內.格魯塞:「由於唐太宗的豐功偉績,- -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乙個英雄史詩的中國,並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

」美國哲學家、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巨作《世界文明史》:中國之所以能夠再邁進乙個偉大的時代,是由於中國最偉大的帝王-- -唐太宗的賢明。他運用軍事天才,把史無前例的入侵者擊退,收回漢,朝以後失去的領土。

他修治內政,拒絕奢侈的生活,視察長安的監獄,為中國奠定了乙個最富創造性的時代。

唐太宗似乎像天命所歸的人物,對他而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會的拯救者,也是統一與和平的恢復者,更是漢民族的凝聚者,世界文明的指路者。他的個性是如此的強悍有力,他影響了所有與他相處過的人物,並且成為乙個後代子孫眼中的傳奇人物。

在中國的帝王中,無人可與之相提並論。一傑茨菲拉德

柳克述:「綜數百年華夷亂離黑暗之局,成大- -統的民族復興與新局面的開創。

法國史學家格魯塞的《草原帝國》裡對李世民的評價:由於有他,乙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乙個英雄史詩的中國,在令人驚奇的亞洲出現了。絕不同蠻人媾和,付出重金使他們撤退,現在是輪到他要使他們戰慄。

6樓:潛心一號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

「1、允許日本遣唐使大量學習中國文化技術。包括當時的核心科技。導致日本的生產力水平迅速上公升。並在明治維新後趕超中國國力。」

日本遣唐使的任務在不同時間不同。唐貞觀四年開始至總章三年期間主要目的是學習中國文物制度及佛法,並負責與唐朝針對東北亞問題進行外交。跟科技關係不大。

吐槽一句,貞觀年間是公元627-649年,明治維新是1860幾年。差了2023年,退一萬步說有關係,這個速度也夠迅速的

2、與吐蕃和親。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並陪嫁有「釋迎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類飲料,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用以分別善與惡的明鑑,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治404種病的醫方100種,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

還帶了蕪菁種子等入藏。成功在大唐邊上製造了乙個強有力的敵人。

我覺得稍微了解歷史的應該知道,松贊干布是和李世民同時期的人,唐和吐蕃爭鬥也是從松州之戰開始。何談創造?況且雖然唐高宗龍朔三年吐蕃出兵占領吐谷渾,開始大規模軍事衝突。

表面唐高宗兩次大規模的討伐均以失敗告終,但實際上唐朝分別在湟水、黃河與洮水的要地設定了河源、積石、莫門三支鎮軍,將唐朝的防禦線實際上向西推進。後面安史之亂,戰略收縮,李世民表示,怪我咯

況且,退一萬步說,吐蕃存在了一千年?何談罪在千秋?

7樓:不恥下問

按你這個理論,老師都是罪魁禍首了。。。學生讀書學習技術將來犯罪了還要怪老師了嗎?李世民是讓他們學習文化的,不是讓他們用學來的東西侵略的。。。

同樣是奪位,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口碑天差地別?

李世民 秦王破陣樂 秦王鐵騎取天下 前王不辟之土,悉請衣冠 前史不載之鄉,並為郡縣。漢家兵馬如日月 趙光義 外號高粱河車神 菜是原罪。不說和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比,你趙光義只要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別的啥也不用幹,別說你弒兄,你就是弒父弒母弒了一家子全部人,都能給你洗的白白的。 仁者心動 同樣是守成之主,唐...

唐太宗李世民軍功那麼高,有沒有可能是搶屬下的軍功得來的

曹操 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假設李世民要搶屬下軍功,那麼他在位多年,有足夠時間修改歷史,必定是是把歷史修改得有利於他個人形象。那麼,既然修改歷史了,為啥要往自己看不上的這個路子上改呢?軍功這個東西是最搶不得的,因為軍功最大的人,都是皇帝。如果有個人功績大於李世民,那麼他就最有可能當皇帝,實在不...

我認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乙個好皇帝,更是乙個好人,各位怎麼看?

幽靈組織成員 我覺得李世民最難能可貴的是心胸開闊,任何乙個經歷過殘酷環境 戰爭和政鬥 的人,幾乎都會變得偏激和冷血,但是他沒有,對百姓,臣子,夷狄依然懷有仁愛包容之心,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李世民不是乙個殺伐決斷的皇帝,他的內心似乎比較。柔軟? 已登出 現實就是 好人不見得一輩子都做好事,壞人不見得一輩...